弘扬传统文化创建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

2018-10-13 10:24巫小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百家姓班级同学

巫小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69-01

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是民族智慧的精华。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的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古语说“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班级文化的浓郁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学习生活风气的塑造,对同学们的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社会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智能发展、人文品格的塑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会连同校园文化一起为同学们的成才添上了厚实的新羽。

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在班风逐渐形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同学的性格特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我班进行了有自己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一、环境布置陶冶性情

1.制作班级文化宣传牌,班级文化宣传牌包含班级合影相片、班级目标、班级公约、图书角、卫生角等。

2.教室周围张贴体现班级特色、个性的名言警句。

3.教室后面墙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统一的要求建立班级墙壁文化,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将班内的墙壁进行美化张贴《百家姓》。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二、班级活动浸润灵魂

1.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感悟,献一片爱心。

为积极响应学校创建文明校园的号召,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我班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感悟,献一片爱心”的读书系列活动,点燃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营造浓郁书香校园。在读完书后,写一篇读书笔记。部分书籍用于填充我班图书角,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文明修养。

2.书香浸润灵魂,文化滋养个性。

优雅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班定于每周一下午的辅导课进行经典阅读,例如中国传统的史书典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3.百家姓,百家读。

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演活动,由学生轮流讲演,定主题,如:《寓言故事》联播、《成语故事》联播、《三十六计》之我见、《水浒传》大家谈等。每周五第三节课学习、吟诵《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很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即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

已经进行了以“春、秋、花、山、水、”为字眼的第一场比赛,学生兴味盎然,家长反响良好。学生在活动之余还即兴作诗。第二场以“风、花、雪、夜、月”為字眼的比赛拟在19周进行,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准备中。

5.向名人致敬,学名人之精神。

进行名人事迹报告会、制作杰出人物手抄报。让学生搜集和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表达学生的崇敬之情。学习名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6.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我先行。

俗话说:“百善孝为行”。讲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美的突出表现,我国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为《孝经》、《弟子规》、《中国二十四孝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学习应该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提高自己“孝”的道德品质。以“八个一”为载体: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举办“学会感恩”主题演讲会;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写一封信;陪父母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为父母制作一件生日礼物;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与家长谈一次心。使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创建和谐亲情、获得人生的成功,让同学们从中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

我班就是这样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

猜你喜欢
百家姓班级同学
班级“四小怪”
百家姓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百家姓之方(Fang)姓
百家姓之苗(Miáo)姓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