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银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迈进了“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等不断涌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微课”也应运而生。本文从微课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微课对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的意义,并归纳了微课的应用时机。在利用微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它的优势,努力发挥它的正能量,使其在学生学习中得到普遍应用,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应用时机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迈进了“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等不断涌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微课”也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微课就是一种微型的教学视频课程,它主要用来教学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以视频的方式,将教师对这一部分的讲解呈现给学生。微课的制作往往不会超过十分钟,内容较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学生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只要有智能设备和网络,便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因为每一个视频都是着重讲解某一知识点或是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让我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学习环境。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梳理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微课以“微”著称,內容短小精悍,同时,微课资源中包含着多样化的内容,如图片、音频等,原有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原理,通过这一体现方式,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微课时长较短,一般都在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之内,集中阐述一个问题的时间更是集中在短短的3-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声、形、光、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问题阐述清楚,层层剖析,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的时间不长,所以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因此在网络上传输比较方便,我们可以轻松地把制作好的微课教程上传到学校或班级的QQ群或者是学校的网站等,学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视频,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智能设备上,供学生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自学任务,实现移动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在学校统一授课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可以把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做成微课,让孩子先在家预习,第二天让他们在课堂上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讲解,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真正实现分层教学。
二、微课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必须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它确实给我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其作用不可估量。
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选题小、主题突出,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所以在“微课”的选题上不宜选择较多的知识点,而应该主要致力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制作微课,微课的主题要真正将知识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往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解,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水平不同,讲解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减少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通过微课视频首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再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我又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其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小路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例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另一个班级进行这样的“植树问题”教学时,我没有用微课方法,该问题的总教学时间比应用微课时多7分钟,并且,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不如使用微课的班级。由此可见,在使用微课方法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题时,学生不仅学得有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重难点。
三、微课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微课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微课的时间,让课内、课外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新知识,新内容,在课前的预习自学阶段,学生有很多疑问,也不知如何把握自学重点。此时的微课就担负起答疑解惑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例如在预习《小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而不是末位对齐”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数位就对齐了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课前可以制作一节“小数加减法”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预习自学时,就能解除疑惑,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数学学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结合微课展示,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以及教师的教学,已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也就是仅仅局限在画教材中所呈现的“正”着摆放的平行四边形上下平行对边的高,而对于左右平行的对边以及随意摆放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探究,进行尝试、交流、解决,再通过微课视频来验证大家的想法,最后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解决教学的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优化”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微课的功能。
综上所述,微课可以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到来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我相信,精心设计与实施微课教学,把握微课的应用时机,它一定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孙琴.数学微课的且行且思[J].研究·教师,2014(3).
[2]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