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2018-10-13 11:46武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新课标小学语文

武静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而言,作文创作其实就是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主题在结合感受和遐想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过程。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教学内容,适当拓展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舍弃华丽辞藻,做到有感创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35-01

小学作文是语文学习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对于刚开始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写出一篇作文来还是相对困难的,但小学作文是一个起点,對学生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学生的写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此不再怕写不出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例如: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段、篇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重视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转变

假若教师以看学生习作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学水平。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的字数,学生习作中的文字表达的优美与否,文章结构这些结果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向学生的习作提出高要求。对于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怕写作文以致写不出文章;对于能写的学生则让他们在习作中只向老师的目标迈进,凑字数、抄袭选文,乱套结构的现象屡屡出现。学生习作根本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也只不过是“要我写作文”而已。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记事作文时,他首先给学生一个字:“雨”,让学生在用上这个字写上一句总起句,写得好的马上给予表扬,然后再给另一词语:“汽车”,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把“雨”和“汽车”联系上,由于这种重视了习作的发展性过程,而且并非一下子要求学生写的字数很多,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出了一段话,而且每位学生所叙述的内容也不同,有的叙述了一则交通事故,有的叙述了自己上学迟到的事情,有的叙述了母亲坐汽车送雨衣的故事,有的叙述了让座的事情,有的则叙述了“偷车事件”等。学生习作完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张扬了个性,作文教学实效大大提高。

三、创新作文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命题式”作文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将作文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文本式”的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和提供的思路或是模板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学生在完成作文时受到很多的束缚,缺少自我思维的融入,使得学生不愿意完成作文,从而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要求学生在完成作文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形势下,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固定式”的作文教学转变为“灵活式”的情景教学。如我在上作文课时,不要求学生各自埋头写作,而是全班学生一起,任意用一个学生的一段开头读给全班听,下一步就随机让其他同学起来说下一句自己怎么写,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起来说自己的更好的写法,这样一直接下去,给每一个学生都起来说的机会,这样,全班学生都会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充分给了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他人好句子的情境中完成作文,并且在写作时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完成高质量的作文。

四、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心声的欲望

假如教师单纯将写作联系集中于一学期的八次练习是远远无法实现对小学生写作能力锻炼的目的。提升其写作水平需要令其经常记录所见所感。我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就将四次小的写作练习制定出来,而下学期也将三次写作练习制定出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上述写作训练制定出来并不是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实际上还需要教师在施教环节将创造性发挥出来,将更多便于其写作的机会创造出来。阅读之中将写作训练进行渗透也是不错的方法。依据教材特征,择取读写的契合之处,将可供参考的对象提供给学生,令其可以在模仿中进行创造,进而令运用语言能够有深厚的基础。可以说,写作练习应当在阅读之中随之生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者的写作能力。而今,新课的背景之下,着眼于教学实践,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环节通常应当要有思考消化的环节,我们应当清楚,受教者在上课的时间就写出令人满意的练笔很难实现,一些学生也存在写作为了应付的情绪。所以,应当具备学生负担不加重的条件下,能够将这种练习拓展至课外,令其写作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之后施教者应当认真评改,彰显写作的实效。

总之,我经常考虑作文授课环节,到底何为作文?这一刻我终于明晰其中内涵,作文,实际上即为真情实感的载体,应当将真实情感书写其中。假如作文教学环节教师能够保持那份真实,相信作文教学必定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曹娟.影响小学语文课堂作文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2]袁正兴.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究[J].大观周刊,2013,(16).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