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L教学理念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设计

2018-10-13 10:24张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校本课程

张氲

【摘 要】在传统中学英语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仍然将校本课程理解为单纯的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从而缺乏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实施方案。笔者探索利用当前先进的CLIL教学法理念去弥补这一不足,并将英语教学与其它科目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英语语言能力。

【关键词】CLIL教学法;校本课程;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69-01

一、前言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中高考的分值比例设置即可见一斑)且一直在不断深化英语教学的改革,但目前的中学阶段英语课程从课本到教学手段仍然是“没有跳出语言形式的圈圈……导致了外语学习质量长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高”(龔海平,2015)。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有限,倒逼教师要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学。而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首先打破为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的惯性思维,屏蔽掉“先学语言还是先学内容”这样的“鸡与蛋”之问,将语言教学和内容学习融合起来,在应用中学习语言、练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而CLIL教学法,就是很好的一种结合内容与形式的教学理念。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at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上世纪90年代从西欧开始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其目标在于将语言教育变成一种“既聚焦语言、又聚焦内容的沉浸式的教育”(Dalton-Puffer,2011)。随着国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交流,在这一理念引导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和教育机构,特别是一些针对新移民的语言学校,都在进行外语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期让学生更快去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或尽快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我们国家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与障碍

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制约,目前很难在一个全国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模式。由于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现行的教材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不饱”,学到的英语知识使用范围受限,从而“没兴趣”。但如果通过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和补充,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校本开发的基本出发点:

1.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面: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素材和途径。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

3.根据个性引导学生发展:通过大量的素材让学生有更多发挥其个性的空间。

4.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丰富,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机会,从而形成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一定素材的探究与学习,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

从上述的无论哪个方面来看,校本课程都是对于现有课本知识教学的有力补充。但当前校本课程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本课程编写教师知识面受限,很难拿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材料。

第二:校本课程往往缺乏高度,编写目的不明确,很容易变成“课外读物”。

第三:校本课程常常容易与学生兴趣点脱节,无法有效提升学习兴趣。

第四: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与现有教材相冲突或者与考试及评估关联不够,教师与学生积极性不高。

第五:校本课程教学不统一,教师之间配合协调难统一。

三、CLIL教学法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CLIL教学法基于“双目标”即语言与内容目标的统一,CLIL的实施“使目的语的学习与应用合二为一,使目的语的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语言学科的学习和非语言学科的学习的一种不可回避的工具和必须的手段”(龚海平,2015);从这一特点不难看出,CLIL教学法更加注重双语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本身大量使用目的语,并促使学生使用目的语来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加强语言能力的作用。由此可知,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符合CLIL教学理念的“形式与内容双结合”的思想,因此将CLIL教学法应用到校本课程中是完全可行且必要的。

笔者认为,CLIL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具有如下指导意义:

第一:校本课程设计需要结合现有英语教材,应为教材的扩充和延伸,而非单独成一个新的体系,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比如,以人教版新目标教材七年级上(2012年审定版)Unit6为例,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可以把一些关于食物卡路里表等的素材作为校本的一个部分,也可以让学生充当“营养师”,相互之间计算日常卡路里摄入情况。这样即使有一些较难的单词,但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相关且教材上已经学习过一定的知识从而不是太过于焦虑于语言本身,转而把兴趣点放在里面的内容上。

第二:校本开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学科的知识结构和难度,以期设计出更能符合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材料,以达到语言学习中“可理解性输入”的目的;如在设计跟动物有关的话题时,可以考虑将地理科目的有关章节或者地图拿出来,让学生去讨论和匹配每个地方原产的动物,以及探讨该动物的习性特点等等;或者在设计有关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章节时,可以完全结合其历史科目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来设计。

第三:校本课程要注意教学的形式多样性。当前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多样化,教师可选择的余地也很多。因此在校本课程设计时,有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每种配套教学手段的实施可能性以及灵活性,包括各种教具、多媒体材料、印刷资料等等。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其“不完整性”。校本课程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开源、包容、发展的体系,不应该“一招鲜、吃遍天”,而应该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遇到好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素材时,就应该可以进行调整和更新。笔者所做校本课程设计就跟学生达成了一项约定,各个章节做成了类似“维基百科”的开放式、高参与度的“平台”,欢迎学生就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增加自己寻找到的素材,只要能够被教师审核采纳,就将有机会被印刷出来给未来的学生使用。这样一来,也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激励。

第五: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跨学科老师通力合作。由于CLIL教学法的特别之处,语言与内容的教学一旦结合,就必须让学生有各种可能反馈和检验其学习效果的场景。此时,如果各科教师能够通力合作,比如在生物的第二课堂上,生物老师也可以将卡路里表拿出来,让学生巩固自己在英语校本课堂上接触过的英语卡里路配比,对于语言知识的唤起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刺激学生不断巩固和提升语言能力。

四、应用CLIL教学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局限性

CLIL是一个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全新理念,可以从各个方面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其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CLIL教学法对于语言能力有欠缺、学科知识存在不足的學生会形成打击。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提出了较高要求,容易让老师在常规教法和CLIL教法中摇摆不定。

其次,CLIL教学法对于学校教学氛围和跨学科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国家学校管理体制的现状下仍很难立即达到。

再次,CLIL教学法使用后的效果评估较为开放,往往要实施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见到影响,这样的情况往往容易与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矛盾。

五、总结

CLIL教学法自起诞生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懈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校本课程的设计更具前瞻性。但我们仍然需要清醒的看到,任何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都离不开其最终的实施者——即广大一线教师及学生。我们在利用这一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时,一定要充分学习和掌握其优点,同时也要理性的看待其局限性所在,并通过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笔者有信心认为,CLIL所倡导的理念将会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龚海平.CLIL流派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年第2期.

[2]朱文学.CLIL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年09期.

[3]刘亚玲,陈悦婷.CLIL教学理论初探及对我国EFL教学改革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1年10期.

[4]宋文.CLIL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本土化路径[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校本课程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