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怎样做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入门教学

2018-10-13 11:46秦家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秦家奎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严密学科,如果基础不扎实或前面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会越学越难、越学越累。然而,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小学数学入门容易,对低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实际上,低年级数学是启蒙教学,是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培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开始,也是学好其他学科、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入门教学;树立好印象;营造气氛;与现实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88-01

入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会影响孩子的各个方面,在众多学科中,小学数学的入门教育相对来说又是很难的,但是却又是很有用的。因为学生在入门前,都是很天真无知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都是很简单的。而数学却刚好能够教会学生思考和逻辑关系。让学生从天真无知到会思考问题会认真的做事情,所以说小学数学的入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要努力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小学数学教师对第一堂数学课要格外重视,因为这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數学知识的起始。如果第一堂课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给小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取得学生们的信任,这对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意义重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的机会,凭借良好的自身素质,充盈的教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小学生的浓厚的数学学学习兴趣,这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第一堂课中可以不安排实际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小学生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经过幼儿园学习,对一些最为基本的数学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以首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将数学中最后常见的五个符号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符号的含义吗?这时候小学生们踊跃回答,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继续发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符号的由来吗?这时候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答案。教师给小学生们介绍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介绍完这些知识,可以再介绍数学家高斯、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数学家们小时候的机智小故事为小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没有接触但又十分感兴趣,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向往,展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正是第一堂数学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小学数学入门阶段,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障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和参与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从教师做起。怎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其主要部分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同学生多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多鼓励学生

孩子做错了题目老师一定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孩子。有这样一道经典题目经常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出现:小明和小刚住同一栋楼,小明家住三楼,他从楼下爬楼到家需要3分钟,小刚家住五楼,问小刚从楼下爬楼到家需要几分钟?这道题非常简单,但是非常容易错,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5分钟”。对于这种错误老师不要立刻表达孩子错了,而要引导孩子分析问题:首先,爬楼梯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典型应用题之一,有些奥数书上也叫“植树问题”,这种题的特点很简单,只要老师提示一句话就可以“住在一楼的人是不需要爬楼的”;其次,这道题的背后又含有“找规律”这个经典数学思想,即3楼3分钟能不能推出4楼4分钟、5楼5分钟,找规律最为重要的是确定初始值,也就是1楼1分钟能不能成立,想到这里就很清楚,显然1楼1分钟是不成立的。如果每一道题目老师都鼓励孩子多思考,从更深层次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并且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就做到了事半功倍。

四、注重培养学生结合现实的能力

有很多的学生在做单纯的加减乘除的时候都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并且正确率还非常高,但是对于应用题的解决却是不尽人意,总是胡乱的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最终使得成绩并不突出。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有些刚上小学的学生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很轻松的掌握,但是如果放在问题里:小明身高130厘米,小亮比小明高5里面,小亮身高多少?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数学不能与生活良好的结合,那么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对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以抽象性的思维为主,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如何从形象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性思维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数学的游戏、数学教具的使用逐步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等等。

参考文献

[1]王铁刚.浅谈小学数学的入门教学[J].商情,2010(18):72-72.

[2]沈栋亮.小学数学入门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11):189-189.

[3]林栎.论小学数学入门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5(3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