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茂
【摘 要】数学的知识倾向于理性的分辨,生活中的感性条件正可以调剂数学的枯燥,数学的知识有抽象的特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正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趣味元素导入的案例。从生活情境出发看待数学问题,数学中难懂的知识也变得通俗起来。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启发性内容,依托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延伸到生活空间中,提取更多的实用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互动辩证。学生从生活的视角着手,延伸思维到数学的问题当中,感到前所未有的熟悉,从而消弭了对数学的陌生情绪。两者相抵学生愈发的热爱数学,徜徉在数学的探索天地中,享受数学带来的无穷奥妙。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51-01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教师若是按部就班的利用教材来解读数学,学生必然会被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当中,制约思维的发散,而生活化的数学,使得知识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联系生活事物将知识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数学的记忆更加深刻,且能够良好的区分有关的知识点,避免形成数学的混淆,在此期间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也更为透彻。小学生理解能力还较为薄弱,生活化教学改变了学生一知半解的求知习性,学生消除了对数学的认知障碍,才能够循序的汲取更深层次的数学营养,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还需教师进一步的探索,为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变革做出保障。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导入
教师应找到不同数学知识环节与生活情境的衔接部分,将其融为一体,自然而然的导入到数学的课堂上,而不是硬生生的插进生活情境,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两相结合后学生能够依托数学的问题将生活难点化解,也可以整理生活中的经验展开数学的思考,教师同时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诉求,从学生的视角搜寻生活实况,避免一些生活问題超乎学生的认知范畴,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可脱离教材的限制,在生活中探索有关的趣味元素,以一个主题展开生活的联想,强化数学的数学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周长”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将赛跑游戏作为一个贴切的生活实例导入。课上,教师首先宣布今天要做一个围绕一些图形赛跑的游戏,并安排学生将课桌摆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个图形会最先被跑完,最后根据学生的意愿组织几名学生分别围着不同的形状进行赛跑,看谁最先围绕着摆出来的多边形跑完一圈,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毋庸置疑,比赛总是会分出先后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对此次比赛的结果做出分析,指出除了学生跑得快慢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围绕图形跑一圈的长度,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周长。
二、知识内容的生活化讲解
知识点的生活化讲解对学生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讲解中没有距离感、没有陌生感,那么理解起来就会很顺畅。例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观察指针时钟和电子时钟两种时钟中时间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时间的表示有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一天的生活,分别想一想自己起床、吃早饭、上学、吃午饭、放学、睡觉等的时间,并学会这些时间的表示方法,从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时间,并学会表示时间。同样以“时间的认识”的讲解为例,在讲解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块秒表,首先让学生认识秒表中的分针和秒针,然后让学生自己不断观察秒表中分针和秒针跳动的特点,从而总结出分针动一下(格)时秒针需要动多少下(格)。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在计数中认识到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而推导出时、分、秒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知识内容实际运用的生活化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事例让学生领悟数学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分别扮演店主与消费者,锻炼运算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买东西的场景,从而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列举一些例子。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莫过于《喜羊羊与灰太狼》,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片的场景设计一个问题:“有一天懒羊羊想去蛋糕店买个青草蛋糕,但是现在囊中羞涩,也想买个实惠的性价比高的蛋糕。于是懒羊羊就想多转几个蛋糕店寻找一个比较好的蛋糕,第一个蛋糕店中的青草蛋糕比原价便宜了30%,之后就去了第二个蛋糕店,发现这里的青草蛋糕的价格为打七折。这可难倒了懒羊羊,它求助于聪明的同学们,那么谁能帮助懒羊羊呢?”这个问题实际上用到了我们学习的百分比的知识,学习认真的学生会发现这两个蛋糕的价格是一样的。这样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明白原来学好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四、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一些兴趣爱好,以便于创建适应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情景。比如。可以多去关注一些校园中所举办的活动,如跳绳、丢手绢等,这些游戏活动包含着一些有关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以及数量的多少等数学知识;学生可以独自或者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书店或者菜市场,询问一下不同书籍或是各类蔬菜的价格,通过对这些进行了解后,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有什么不懂的或者难以得出答案的再来请教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来寻找学习的无限乐趣。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采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需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融入进来,感悟数学思想、学习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井芳.再议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教学所想到的[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2]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3]刘祥旭.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4]肖广清.教材资源运用下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