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奎林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40-01
技工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为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这一本质要求,决定了技工院校其办学模式必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开放式办学,其实训教学必须与企业的真实环境融为一体,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生产紧密相连。因此,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走“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
一、校企深度合作助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技工教育迅猛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更是风生水起、成效卓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職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高度融为一体,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坚持就业导向、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是面向企业、服务社会的需要。要达到以上目的仅靠技工院校校内的教学很难实现。必须建立起校企双向互动、双向参与的合作育人机制,走开放式办学、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由此助力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助力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助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路径
1.引入企业文化教育。
技工院校要紧紧围绕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感性认知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积极联合企业在校园建立企业文化宣传走廊,并通过举办企业产品、前沿技术、管理制度专题讲座等形式,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增加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文化理念的了解认识,缩短学生由“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距离,为培养企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学习,建立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实施方案,邀请知名企业老板、专家学者参加学院的校企联谊会、改革发展咨询理事会,沟通人才需求信息,研究专业设置,开发新兴专业,探讨教学改革,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名优企业签订长期联合办学协议,开设企业冠名的定向培养班,有力推动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向纵深推进。
3.实施双向互派工程。
技工院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定期选派一体化教师深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和实地兼职,在学习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创新、技术改造与技术攻关。同时,学院根据一体化教学需要,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院新兴专业建设、岗位标准制定、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及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这一举措对加快“一体化”教师培养、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必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拓展实训基地建设。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技工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及设备资源,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思路,在企业建立教学与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培养方向的实际需要,将部分专业直接放到企业开设,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从而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创新教学组织模式。
为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学院要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生产与教学的双功能作用,按照专业对口规划、时间合理布局、教学科学组织的要求,组织安排学生由一体化教师带队,深入对口企业进行一体化学习训练。为保障教学质量,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定定课题、定目标、定老师、定时间、定规模的“五定”制度。通过合作共建、共同管理,实现车间与课堂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师傅与教师合一、实习与生产合一、产品与作品合一的教学目标。
6.拓宽质量监控渠道。
立足学院事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为主导的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对学院的名优专业建设、新兴专业开发、一体化教学改革、实习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监督,
以此促进学院办学与市场、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度吻合。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学督导员,建立完善教学巡视和教学督导相结合的常规监控制度和毕业生职业素养综合考评机制,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引领技工教育发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随着技工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地位的不断提高,校企深度合作将成为强力助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