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物制药专业课程群建设

2018-10-13 10:24郭锐华吴文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课程群生物制药

郭锐华 吴文惠

【摘 要】创新是科技立国之本,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为了向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院校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出发,阐述了生物制药专业如何进行课程群建设。

【关键词】生物制药;课程群;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9-02

生物制药专业是生命科学和药学相融合的新兴专业。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特色生物制药专业从国际生物技术学科发展和国家生物医药战略出发,瞄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迄今已为上全国生物医药产业输送了许多优秀专业人才。上海海洋大学生物药物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就是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生物药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查阅文献并进行实验设计,具有生物药物创新能力,为毕业后进入药物公司从事药物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创新能力按照其内涵和对创新创业实践的促进效应要求,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创新感知能力等。[1]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对于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的分析,有助于高等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2]

二、课程群

课程群是一种与单门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建设模式。我国高校课程群建设已有多年历史。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以“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为宗旨,提出要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的研究与建设[3]。

生物药物课程群包括海洋药物、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药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课程。

海洋药物阐述了海洋来源药物的发现研究及其生物药物药理药效作用。基于生物制药工艺学,制备生物药物学所要求的生物药物,并从药物化学理论方法解析生物药物的构效关系和生物药物特性。根据生物药物的构效关系和特性,采用药剂学理论和技术制备生物药品。

大学生在生物药物课程群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吸收专业知识,扎实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努力培养创新思维,遇到问题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以便把自己培养成新时期生物藥物创新型人才。

专业教师在生物药物课程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而且要互相沟通,了解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实际困难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不同课程之间如何协调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专业教师课后也应该积极和大学生进行沟通,请他们提出一些改进课程群建设的良好建议,以便“更上一层楼”。

为推动生物药物课程群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设高水平探究型教学团队。

生物药物课程群教学团队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名师荟萃、团结创新”。团队教研活动丰富,积极探索专业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

为建设高水平生物药物教学团队,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提高团队负责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2)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能力提高培训班,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经常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3)构建团队协作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团队成员通过教学方法讨论、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观摩等多种方式,在备课、课堂教学、团队规划、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六环节、教学改革研究等各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提高;(4)充分发挥教学团队成员学科互补和知识递进的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5)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生物药物科研工作,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2.完善生物药物课程群的逻辑性。

专业教师在分析课程群内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课程模块间细致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质量标准。此外,专业教师应及时检验教学效果,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

3.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药物专业课程群建设,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梳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体措施如下:(1)PBL问题引导启发型教学改革。教师在授课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中观察、搜集材料,将抽象理论回归到现实,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拉近现实与理论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2)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应选用最新教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推进横跨和贯穿群内各课程和知识点的大作业、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大作业、综合实验项目改变课程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并与生物药物应用和新技术相结合;(3)积极引导本科生进入实验室,以“主导、自主、开放、创新”为实验教学理念,继续深化和完善生物药物课程群建设,积极搭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创新、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科研活动等相结合的多种实践教学平台。(4)开展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混合教学、在线课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优师优课建设;(5)利用EOL平台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提供教学课件、动画演示、便于学生网上学习和答疑;(6)形成课程德育体系。

4.课程群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配合课程群建设,生物制药专业教师应该将《海洋药物》、《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药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试题库上传至校内EOL平台,以方便师生课程资源共享和平时学习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探讨和制定课程质量标准。

结论

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出发,阐述了如何建立生物制药专业课程群。具体措施包括EOL平台教学资料共享、指导学生创新活动、探索生物药物化学课程群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现代教育管理,2014,6,71-75.

[2]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23.

[3]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江苏高教,2006,6,73-75.

资助号(A1-0201-00-0322047)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物药物化学类课程群。

猜你喜欢
课程群生物制药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面向高精尖信息化产业背景下的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综合实验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Pharmadule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模块化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