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双创教育探析

2018-10-13 10:24徐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小语种双创教育高职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理念和创业基本能力素质为目标,在双创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既迎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本文以当前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创业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双创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提高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小语种;双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4-02

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自此以后政府多次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有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内容也被列为重点议题。对于小语种专业来说,由于其专业所具备的外语能力,可以说是迎来了好机遇,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如何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则是小语种专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对应用韩语、应用日语、应用阿拉伯语语等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问卷由13个题项组成,通过现场问卷、微信投票和qq投票的方式来搜集信息,通过对个人信息,如性别,所在年级,专业、对创新创业的看法及了解程度、是否有创业打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913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提交的有效问卷为913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205人,所占比例为22.5%,女生708人,所占比例为77.5%。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创业的意愿较女生高,占到了22.4%,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校期间就已进行了创业,而女生对于创业的意愿相对较低。过半的同学想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者出国留学,有15.7%的同学有创业的想法,并且在学校的时候就参加过双创方面的课程,但是又2.7%的同学对于创业有很多迷茫、不了解。

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准确。

现在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的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按照自己学校或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不够准确,已难以符合社会所需要。

2.缺乏有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目前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主要侧重其学历及职称、科研能力等。小语种教师本来就稀缺,很多老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进入了工作的学校,从学生直接转型为教师。别说创新创业了,就连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并且他们还面临一系列科研、晋升职称等压力,故其对于创新创业的指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学生对职业规划不明确,双创意识偏低。

小语种类的专业女生较多,创新的意识较低,对创业的兴趣不是很浓,在学校参加创业指导培训的人数也较男生少。有些学生对于职业规划不明确,不知道毕业之后做什么,实习期间也是眼高手低,甚至于还有不想工作干脆就呆在家里的情况。还有些学生觉得专科毕业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于是就继续读本科、考研,想等自己的实力更强一点再进入社会。

三、双创教育对策分析

1.提高學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之初大多都想着毕业后做翻译、当老师,利用本专业的语言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很少学生会想到利用本专业的优势来创新创业。但是实际上有些人的创业,就是从一个创意开始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开动脑筋,多进行创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需要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转变。

2.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开展“双师课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师有必要与时俱进,其教学不能与社会脱节。在教学工作中可聘请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指导,以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校内教师对其理论环节与实践的结合进行辅导,利用企业的讲师和校内教师结合的方法,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同时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对其创新、创业也能起到一些有效的促进作用。

3.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双创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把“双创”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根据“双创”战略的需求,打破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韩语角”、“法语角”、“日语周”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予以活用。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创业越来越感兴趣,对于创业的理解也趋向广泛,他们认为创业不是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开公司、开店铺才叫创业,只要利用自己的专业做出一定成绩、有所成就,如开展跨境电商等,那都是创业。不过还有很多学生对职业规划不明确,甚至于不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培训,或者是参加了培训,却不敢付诸行动,学校内部尚未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作为校方,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同时给与一些有利的政策支持,让学生能有效的创新并得到一些锻炼和创业的经验。

4.推进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设立“双创”基地。学校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可把企业的资源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际上有不少企业是乐于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优势资源,储备公司的人才,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和选拔优秀的人才前去就业,既节省了复杂的招聘环节,也节约了招聘的成本。

所以,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可以说是“双赢”,让企业可以走进学校,学生可以走入企业。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实践,在“学中做,做中学”,既能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做”中创新,为后续的创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双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启发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优化教学结构,把企业课程融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为社会培养其所需要的“小语种+”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磊.浅谈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下旬刊.

[2]宋清辉.“双创”之下就业何去何从[EB/OL].中国日报网,2015.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

作者简介:徐洁(1980-),女,汉族,湖南邵阳,主要从事韩语教学和韩语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小语种双创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小语种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小语种语言的发展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