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国胜 茆骏 赵华宝
摘要 阐述了郎溪县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推进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以期为郎溪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189-03
郎溪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区位优越。郎溪县现辖7个镇、2个乡及县经济开发区,全县人口34.5万人,面积1 105 km2,其中耕地面积43 826.29 hm2。2017年,郎溪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财政收入2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被评为“2016年度全市目标管理绩效综合考核先进县”。
郎溪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是安徽省无公害农业十强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确立的“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环境良好,境内草木葱茏,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和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是发展和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的理想区域。境内有茶园5 333.33 hm2,是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1996年郎溪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绿茶之乡”和“全国茶树作物无公害用药示范基地县”。郎溪县地处沿江平原丘陵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多、农副产品多,饲料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畜禽养殖生产的资源优势。
1 畜禽养殖业发展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郎溪县畜牧业属农区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郎溪县按照积极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发展思路,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流通、品牌、产业化”三大工程,狠抓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畜禽标准化建设、动物防疫、畜禽区域化布局、品种改良等工作,大力组织实施牧业富民计划,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现有省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市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有部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 1家,省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 2家,市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9家;有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52个,其中省级示范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有各类家畜家禽养殖大户527个,其中生猪养殖大戶195个、家禽养殖大户297个、牛羊及其他家畜养殖大户35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年出栏肉禽2 000只以上或蛋禽存栏2 000只以上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27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36个,肉禽规模养殖场104个,种禽规模场7个,蛋禽规模场134个,牛羊规模养殖场4个),规模养殖比重逐步提高。2017年,全县实现肉类总产13 429.74 t,禽蛋产量8 550 t,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74%。
1.2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近年来,郎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决策部署,迅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生态养殖业为宗旨,以防治养殖业面源污染为重点,以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为基本立足点,以解决环境污染为目的,积极建立与现代化畜禽养殖业相适应、符合县情的发展体系,开展并推行了多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1.2.1 开展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大畜禽养殖场排污治理力度,推进畜禽生态养殖,对规模畜禽养殖场逐步开展现场指导与督促检查,强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实施废弃物综合治理,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一是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支持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导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二是实施沼气池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仅2017年全县新建成沼气池59口。三是积极推广异位发酵床技术。此技术主要用于生猪养殖,能解决猪粪尿等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水电资源,降低劳动强度,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实现节能减排。目前郎溪县已建成1家养猪场异位发酵床工程,处于试运行阶段;另1家养猪场异位发酵床正在建设。
1.2.2 开展水禽污染整治工作。2016年底,郎溪县率先开展了水禽污染整治工作,县农委会同建平镇、县开发区等有关乡镇和部门,对县城规划区、县开发区、郎川河、钟桥河等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利用水面进行水禽规模养殖的场(户)进行专项整治,劝导养殖户更换养殖场地、限期搬迁。对不听劝导的,由所在乡镇牵头,农委、环保、水务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予以坚决取缔。当时对涉及的42户养殖户进行了劝导,停养42户,拆除棚舍37户。
1.2.3 开展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清理整顿工作。郎溪县人民政府制定并印发了《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郎溪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的通知》《郎溪县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生态环境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并提出严格的管理要求,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要摸清分布、生产能力、年出栏量等情况,列出关闭(搬迁)清单,制定好关闭(搬迁)实施方案;严格对照时限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清单于2017年底前依法有序完成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的关闭(搬迁)工作。
1.2.4 指导督促限养区、可养区内现有养殖企业开展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限养区、可养区内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使用不正常的现有规模养殖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予以坚决关闭;严格控制限养区、可养区内现有规模养殖的养殖规模,严防私自改建、扩建,增加养殖量;指导督促限养区、可养区内现有养殖企业改进养殖方式,加强与周边种植经营户的合作,广泛应用“畜—沼—粮(茶、菜、果)”等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做到种养结合,实现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粪便污水的排放。目前已建成3个试验示范点。郎溪县农委积极配合县环保局强化督查指导和监管执法,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至2017年底,郎溪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1.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5.7%,已进行环评及环评备案的规模养殖场达92家,其中有环评报告书及环评报告表的29家、在网上进行环评备案的63家。
1.2.5 加强对动物卫生监督对象分类管理。根据《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对象分类管理办法》要求,对全县动物卫生监督145家管理对象的分类监管情况进行了动态审核公示并加强监管。认真开展规模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按照辖区管理的原則,全县277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分别与所在乡镇的畜牧兽医站签订了《规模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责任状》。2017年规模猪场无害化处理病死猪7 238头,有效减少了病死畜禽对环境的污染。
2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环境压力大
传统畜牧养殖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产生的粪尿可浇灌到周围农田,进行自然处理,形成了有效的生态平衡体系。但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快速发展,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养殖业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同时,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随之增多,如果处理工艺和处理规模等因素达不到标准,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就会造成面源污染,对人类和畜禽生产、生活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2 对规模养殖污染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
从政府和部门层面来讲,在产业发展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的危害估量不足,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警醒不足,污染防治起点低,没有做到发展与环保同步、建设与治污并举。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宣传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对养殖分区、审批事项与流程、技术标准了解不够全面详实。从企业层面来说,往往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不愿或不舍得环保投入,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长远眼光和社会责任感。治污规划不全面,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
2.3 资金投入不足,治污技术落后
一方面,养殖业是微利行业,部分养殖场为减少固定资产投入,节约开支,没有配套建设粪污治理设施或建设的治污设施与养殖规模不匹配,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另一方面,现行治污技术也需养殖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从沼气池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着手,否则会导致沼气工程建设不合理、不规范、达不到治理效果。缺乏技术支撑也是制约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大面积普及的重要因素。
2.4 基层人员不足,依法治污的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尽管国家制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标准、法规,但是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等情况。由于畜禽规模养殖户点多、面广,农业部门基层人员不足、不固定和开展工作不便利等因素,导致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及时掌握养殖场的动态;环保部门就更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无法对粪污治理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进行及时监管和处罚。
3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策
3.1 科学规划,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和土地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区域适宜养殖规模。郎溪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郎溪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禁养区巡查力度,严禁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在禁养区从事养殖活动;要优化畜禽养殖布局,调控生猪等粪污产生量大的畜禽养殖总量,重点提升规模化养殖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配套档次;要合理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减少散户饲养群体,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科学化管理,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3.2 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治理污染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搬迁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单靠养殖业主自身投入难度较大,应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管部门在对规模养殖户的补助中应明确一部分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二是整合、捆绑涉农项目和环保项目资金,用于规模养殖的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投入。三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政府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是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对自愿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进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养殖业主,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并在治理技术、农信贷款、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四是对禁养区内需要关闭搬迁的畜禽养殖场户要依法给予补偿。
3.3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以生态养殖场为重点,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技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源头减量。落实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行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推广精准配方饲料,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规范投入品使用和休药期管理,防止药物通过粪便进入环境造成污染。配套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圈舍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支持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畜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3.4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紧紧围绕“生态循环养殖”目标任务,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中高级职称为重点,切实加强职工在职培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抓好技能岗位设置,高度重视基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1-2]。
3.5 加强产学研支撑,促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有效利用
切实加强产学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联合攻关,抓紧研究开发运转成本低、治理效果好的畜禽清洁生产技术,深入开展养殖布局、场舍建设、饲料生产、机械设备、饲喂方式、粪污处理、农牧结合等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升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利用步伐,尽快将低氮饲料生产使用、发酵床养殖、污水低成本处理、干清粪生产和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3.6 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畜禽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及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堆沤、污水处理、制取沼气、有机肥加工、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畜禽尸體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3-4]。强化畜牧、环保技术推广指导力度,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方案,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实行清单管理,每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确定一种治污模式,制定一套消纳粪污方案,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应针对每个畜禽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治污模式和粪污治理技术路线图。目前,郎溪县可推广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治污模式有以下5类。一是畜—沼—粮(果、茶、藕、菜)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中小型养猪场,即经厌氧发酵沼液沼渣还田。郎溪县飞鲤镇幸福好运家畜养殖农场的猪—沼—藕、猪—沼—稻即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二是垫料堆肥还田模式。这种模式适合肉鸡养殖。郎溪县创美肉鸡养殖家庭农场等逾70家肉鸡养殖场均采用此种模式。三是异位发酵床还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型生猪养殖,能够解决猪的粪尿等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水电资源,降低劳动强度,既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又能实现节能减排。郎溪县百惠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安徽省思源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均采用此种模式。四是自制生产有机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型蛋鸡养殖。郎溪县鑫源蛋鸡场、郎溪县稻草帽蛋鸡养殖场均采用此种模式。五是污水厌氧好氧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型养殖企业。郎溪县立大禽业有限公司、郎溪县双玲畜牧有限公司采用此种模式。
3.7 落实责任,提升综合监管力度
3.7.1 建立严格的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强制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审批手续。坚持“先环评、后建设,先验收、后投产”,沼液储存池、沼气池、堆粪场等污染治理设施与畜禽圈舍等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验收;建设完备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有条件的要突出养分综合利用,配套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对未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坚决不予验收。要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合理确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规模标准。由环保部门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处罚。
3.7.2 建立严格的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加大对畜禽养殖行业现行治理模式的调查和监测,对于已建设治污设施并正在运行的要加强指导,对未运行或运行不良的要督促运行或帮助改善,对没有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要限期整改,仍不能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加强对有机肥产品及原料的监督及认证,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依法严格监管,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对畜禽粪污全部还田利用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将无害化还田利用量作为统计污染物削减量的重要依据。县农委、环保局要编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名录,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治理清单,明确年度任务,实施分类指导,按照“一场一策、限期完成、验收销账”的监管方式,确保所有在册畜禽规模养殖场按期按质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7.3 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化畜禽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或者实施种养结合消纳粪污模式、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等,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要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5]。
3.7.4 健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使用、有机肥还田利用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纳入乡镇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县政府对各乡镇政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层层传导压力。
3.7.5 强化宣传,不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郎溪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文件、会议、培训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治理畜禽污染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主和干部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
4 参考文献
[1] 巴登加甫,杨光维,刘建明,等.伊犁州直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情况的调查[J].新疆畜牧业,2017(7):39-40.
[2] 刘远.加快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N].农民日报,2017-06-15(001).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EB/OL].(2017-06-12)[2018-04-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6/12/content_5201790.htm.
[4]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7〕83号)[EB/OL].(2017-11-24)[2018-04-15].http://www.ahmg.gov.cn/2665651/173795 85.html.
[5] 陈玲.全南县养殖业粪污处理对策与建议[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5(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