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诊断与改进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测试工作的策略思考

2018-10-12 10:36李烨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策略

李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测试作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手段,准确地诊断出了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从日常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在实施专业技能测试的过程中,标准的制定、题库的开发和产教融合等方面还有待优化完善,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真正将技能教学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专业技能测试;教诊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88-04

为了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自2014年至今,已连续4年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测试(由于尚未形成全专业覆盖,以下会称专业技能抽测)。该项举措的实施,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站在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教诊改)的角度,综合分析近年来专业技能抽测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发现,专业技能抽测准确诊断出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但同时,专业技能测试作为教诊改手段的创新,自身还需优化完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抽测项目调研情况

以2016年两个城市(A市和B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和“数控”项目抽测情况为基础进行分析。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学生焊接装配完成率较高,说明在电子装配训练方面具备基本条件。调试部分合格率很低,仪器操作生疏,不熟练;工具使用不够娴熟规范;不会处理数据;不会画波形;识图能力欠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欠缺;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不够。[1]

“数控”项目: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心理素质不稳定;工量具随意摆放的问题较为普遍;许多学生基本的机床知识、工夹具知识掌握不足。

分析表3至表6数据可以发现,得分显示出“平均分不高、及格率不高、优分率不高”的“三不高”现象。从学生在专业技能抽测过程中的表现也能够看出,多数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通过对相关参测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出现得分“三不高”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技能教学尚未完全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平时教学中技能训练的重要地位并未得到突出,在平常的教学中相关技能训练没有列入实训教学内容,存在临时突击现象。

2.专业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教师对行业标准、工艺规范和技巧还缺乏充分的了解与把控。

3.学校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客观上也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

二、对“诊断”出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岗位技能要求融入日常教学

江苏省已于2013年起陆续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但是各地各校执行不够严格,尤其对学生技能水平要求不够重视,技能教学时数达不到要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专业技能抽测是促进技能教学的方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学校应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符合行业标准。科学开发课程,指导教学改革,将岗位技能要求融入日常技能教学,加强常规实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合理设置日常教学内容,积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任务为驱动,明确技能训练目标,加强技能操作考核。把学习任务植入到实际产品中,把理论和技能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同时,在教学过程加强安全性、规范性、工艺性要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业务水平提升引领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测试不仅仅测试学生技能,同时也测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需要教师有全面专业的理论知识,深厚、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2]《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建设”的部分,对“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形式、学时都有相关要求。专业技能测试能促使学校切实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有效机制,逼迫教师自发钻研教学业务、提升专业技能。

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与学生同学同练,教学相长。教师在技能实际操作过程中,沿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反复训练—提升技能水平的路线不断成长。有目的地选送业务骨干到成绩突出学校或企业进行重点锻炼培养,学习传承实训教学经验,优化课程设置,开发贴近工程实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加强各职业学校教师对口交流,广泛開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完善省级专业教研中心组建设,强化专业教研活动的分类指导等,加强省技能大赛专家对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

(三)质量提升推动实训基地建设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要求学校“依托基地开展技能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广技能教学研究成果”。技能抽考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学生动手完成设定的工作任务,职业院校要参加技能抽考,必须有与各专业标准要求相对应的设备组织训练。[3]良好的实训环境包括符合实训要求的设施设备、充裕的场地和耗材资源、校外合作企业强大的技术支撑、逼真的校内实训演练等。[4]表1和表2数据显示,部分专业,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实训设备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专业技能教学需要。一方面,政府在各级各类评审中明确实训基地等建设标准,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推动学校与时俱进提升办学条件。2017年,江苏省下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点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分期分批建设覆盖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主要专业大类的技能考试标准化考点。政府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促使有条件的学校新建或扩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购置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技术优势满足自身的实训需求。2017年,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意见指出,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各地依托学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学校应紧紧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寻求与企业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共同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为尽快实施全覆盖式的专业技能测试创造条件,切实提升办学水平。

三、作為教诊改手段的优化策略

作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专业技能抽测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诸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缺乏测试标准,各校专业技能教学随意性较大;测试途径单一,与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鉴定结合不够紧密;缺少企业参与,不能契合产业发展。

(一)制定标准,科学统一教学要求

各专业技能抽测方案均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要求为基础,抽查测试内容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会等要求,抽查测试只涉及操作技能部分,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被抽测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工作任务书,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由于对方案认识的不一致,导致各地各校在实施教学和指导训练时存在差异。应制定科学统一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统一技能教学的环境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结合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面向教师进行解读,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共识,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二)开发题库,有机结合技能大赛和技能鉴定

《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指出,专业技能测试的主要途径有:与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相结合,认定相应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鉴定成绩;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按技能大赛的级别及成绩评定等级;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当前,技能大赛使得职业学校着力针对少部分技能尖子生进行重点培养,而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资格鉴定则往往被轻视。同时,由于各地在实施职业资格鉴定时,要求不一,同为中级工的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技能水平可能相差很大。应花大力气开发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命制的题目有机融合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鉴定相关要求,既能将技能大赛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又能促使各地职业资格鉴定的水平趋于接近,在采用不同途径认定成绩时更具操作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使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的方式正逐步推广。需要指出,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这种方式不能成为单一的测试手段,应同时结合必要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不然就背离了专业技能测试的本质目标。

(三)产教融合,校企联手专业技能测试

学生专业技能测试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就是对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初次主要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核心基本技能。[5]专业技能测试要求应充分融入行业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专业技能测试工作需要行业企业的合作参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全过程参与专业技能测试标准的制定、题库的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测试考核,有效保证专业技能测试要求与典型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相吻合,为职业学校向企业和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旅明. 关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专业技能抽测的分析与思考[J].电子世界,2016(12).

[2] 王邠. 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

[3] 聂辉文,等.对职业院校技能抽考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5(7).

[4] 徐年华. 专业技能抽测以后的冷思考[J].江苏教育,2016(6).

[5] 丁宁. 浅谈专业技能抽测的意义及对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促进[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9).

责任编辑:曹鸿骅

Abstract: As a means of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es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ccurately diagno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teaching.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can be made from the daily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professional skills tes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of question bank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need to be optimized and perfecte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he schools to truly implement the skills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kills test;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