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璞
有宫斗戏的地方,就少不了“中医梗”,清宫剧《延禧攻略》也不例外,里面有很多与中医相关的剧情、台词。那么,这些情节到底靠不靠谱呢?
枇杷新叶有毒吗
剧情 愉贵人怀孕后不断遭到高贵妃陷害,其中一幕便是将枇杷叶制成的枇杷膏送给愉贵人。但女主魏瓔珞却指出“枇杷老叶无毒,但枇杷新叶及果核有毒”。这让很多喝过枇杷止咳糖浆的读者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它的主要原料正是枇杷叶。
真相:枇杷新叶、老叶都无毒
“枇杷叶有毒”的观点是不对的,在《名医别录》《药性论》《滇南本草》等中医古籍中都没有关于“枇杷叶有毒”的记载。
不论是枇杷新叶还是枇杷老叶,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其新叶入药时要将上面的一层绒毛去掉,否则会刺激咽喉、肠胃,引起咳嗽、呕吐等不适。南朝时著名药物学家雷敩在其所著的《雷公炮炙论》中详细记载了枇杷叶的炮制方法:“夫用,使粗布拭上毛令尽,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但是,当叶子老了或干了以后,绒毛就会自动脱落,可以直接入药。
中医认为,枇杷叶药性微寒,味苦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胃热呕哕等病症。而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枇杷膏性味偏凉,对咽喉肿痛、痰黄黏稠,有痰咳不出来的热性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有效。但其不适合风寒咳嗽,孕妇也应慎用。另外,枇杷果核也是无毒的。剧中女主说自己小时候因误食枇杷果核后出现呼吸困难、呕吐不止。对此,可能是女主将枇杷果核误吞入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窒息感等症状。但这并不是因为其毒性所致。
珍珠粉是纯白色,贝壳粉颜色泛黄吗
剧情 高贵妃把皇后娘娘送给愉贵人的珍珠粉偷偷换成了贝壳粉,但是被魏璎珞发现,并指出珍珠粉的颜色是纯白色,而贝壳粉颜色泛黄。魏璎珞还说:“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会害了愉贵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
真相:两者不可用颜色来区别真假
《本草汇言》中曾记载珍珠有“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等功效。而将其研粉是入药的最佳形式。如《海药本草》中曾记载:“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珍珠粉的颜色是类白色,接近于纯白色的。但工艺不同的珍珠粉,颜色也会有些不同,有些略发灰,有些是略发黄,但肯定不是纯白色。
贝壳粉是指贝壳经高温煅烧研碎的粉末,有一定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其能“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止遗精白浊、心脾疼痛,化积块,解结气,消瘿核,散肿毒,治妇人血病等。”因此,贝壳粉和珍珠粉各有作用,正常使用不会有毒副作用,且两者不可简单地从颜色来辨别真假。
吃多了甜食会生下“金瞳”的孩子吗
剧情 愉贵人诞下的小阿哥因浑身赤黄、天生“金瞳”,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差点被高贵妃处死。后被魏璎珞请来的民间大夫叶天士道出:是因为愉贵人怀孕期间吃多了甜食、烫食,导致体内湿热而引起的新生儿黄疸。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真相:有可能
新生儿黄疸是以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一般发生于婴儿出生后2~3天,10~14天内消退。中医称此病为“胎黄”“胎疸”等,一般认为与湿热有关。《证治准绳·幼科胎黄》中记载:“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如金色……此胎黄,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也。”
所谓“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主要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则多是一种病理产物,中医认为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有关,若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甜食,都会影响脾的正常运化功能,继而引起体内水湿内停。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常与湿同时存在。
孕妇若不注意饮食,过食油腻甜食的确会引起内湿,久之还可能化热,引起新生儿黄疸。因此,这个剧情是合理的。对于这种病的治疗,《幼幼集成》中也给出了一种很经典的方剂——茵陈地黄汤,书中记载:“胎黄者,面目浑身皆黄如金色,或目闭,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皮肤生疮,不思乳食,啼哭不止,此胎中受湿热也。宜茵陈地黄汤,母子同服,以黄退为度。”
(摘自《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