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和因子分析法的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研究

2018-10-12 05:58仓基武
生产力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扎根范畴江苏省

仓基武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上海 201901)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它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贡献。而技术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泉,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提升企业、区域和国家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017年,中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7位,远超同等发展水平国家。事实上,在实践中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创新主体整合配置创新资源的效率。同时,创新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作为技术创新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为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率使用提供了保障。优良的创新环境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意识的孕育、创新行为的开展和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创新软环境

对于创新软环境,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基本都把关注点放在与硬环境的区别与联系上。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创新软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创新主体的,影响创新活动开展和运行的,并随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改变的非物质形态的环境因素的集合体。而创新软环境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弥补由于创新成果的公共性、创新知识的外溢性以及技术创新自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产生的技术创新市场失灵,从而降低创新风险,增加创新预期。

(二)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由格拉泽和施特劳斯于1967年率先提出的一种从资料中建立理论的特殊方法论。作为一种质性分析方法,扎根理论不提出假设,也不验证理论,而是基于原始资料,通过严格的三级编码分析,最终构建理论研究框架,因此扎根理论被公认为定性研究中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解决收集变量过多所带来的计算量大和信息重叠问题,以及消减变量所导致的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问题的科学方法。因子分析是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通过指标无纲量化处理、原有变量适合度分析、提取公因子以及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值等关键步骤,将原始众多变量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因子),实现有效降维。

技术创新软环境是一个多要素有机融合、动态演进的复杂系统,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科学全面、客观可获得的原则,须尽量减少个人主观的随意判断和取舍。通过扎根理论开展质性研究,对前人不间断的研究成果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客观公正逐渐提炼出相关的概念和范畴。而这些概念和范畴实质上为我们构建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了清晰合理的理论脉络,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前述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降维多元统计分析,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研究。

三、基于扎根理论的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收集的资料为有关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的国内外期刊文献。在CNKI中国知网中以“技术创新”、“创新软环境”和“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为主题进行检索,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差异和相似之处,最终达到暂无新资料出现的理论饱和状态,此时可纳入研究分析的资料有61篇期刊论文(截至2018年2月 28日)。

(一)开放性编码的概念化和范畴化

开放性编码是将收集到的期刊论文进行目的导向化的可辨识拆分,将原始资料分割成众多有代表性的词语或短句,甚至段落,从中提取与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有关的内容,并勾画出概念来代表原始资料块,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归类,提炼出范畴,其中概念化是进行资料分析的基础。通过勾画提炼,本文原始资料开放性编码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结果如表1、表2所示,共挖掘出93个概念和32个范畴。

(二)主轴式编码的主范畴提取

主轴式编码又称为轴心编码,通过深度分析范畴与概念之间以及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分辨出一系列最能体现研究主题或把握事件发展脉络的主轴范畴。基于对范畴的单次单独比较分析,形成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的范畴关系表,如表3所示,共提炼出财政拨款、技术转移、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16个主范畴。

表1 原始资料开放性编码的概念化

表2 原始资料开放性编码的范畴化

表3 基于主轴式编码的主范畴提取

(三)选择式编码的核心范畴提取

选择式编码是在主轴式编码阶段形成的诸多主范畴中进行进一步归纳提炼,从而挖掘出系列稳定性高、关联度高、概括性强、代表性强的核心范畴的阶段。挖掘出的核心范畴在所有范畴中占据中心位置,基本能够与所有类属发生意义关联,最终形成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5个核心范畴。

表4 基于选择式编码的核心范畴提取

以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为目标开展问题研究,本文将深层次演化后形成的高度关联且稳定的核心范畴视为一级指标,将代表原始资料块且出现频次较高(剔除参考点少于三次)的概念列为二级指标,构建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共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68个二级指标,为后续开展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前述扎根视角下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检索2007—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科技统计年鉴》、《江苏省科技统计公报》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标准无纲量化处理。

(一)判断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利用相关系数法对通过扎根研究形成的指标体系进一步验证,输出同一一级指标下两两显著相关的二级指标,从而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剔除后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在0.5以上,同时KMO统计量的值显著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值很大,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等于0.000,小于1%,如表5所示,再一次验证相关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共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

表5 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二)计算因子载荷和共同度

通过计算各自的因子变量解释贡献率,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下,各有一个因子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其特征根占总方差(解释原始变量方差的程度)分别为89.586%、96.767%、93.945%、99.120%和 85.756%,且各个指标提取的公因子方差都比较大,几乎所有的共同度都在80%以上,变量空间转化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较多的信息,因此因子分析的效果将是显著的。

(三)计算因子得分,构建一级指标评价函数

为了考察江苏省技术创新各个子环境的建设状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SPSS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如表6所示。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将某一子环境下1个公因子表示为全部指标的线性形式,构建江苏省技术创新相关子环境评价的线性回归表达式:

根据上述系列表达式,计算江苏省技术创新五大子环境综合得分,如表7所示。

表7 2007—2017年江苏省技术创新五大子环境综合得分

(四)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综合评价

本文以五个子环境因子评价得分作为变量,运用主成份分析,对历年来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主成份个数提取的原则为主成份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前m个因子,通过分析可知,第一个主成份特征值为4.961,累计贡献率为99.228%,因此,提取1个主成份。基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数据,除以主成份相对应的特征根平方根,得到主成份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如表8所示。

表8 因子载荷矩阵及对应系数

在此基础上进行线性回归,构建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综合评价表达式,即:

根据综合评价表达式,计算2007—2017年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综合评价值,如表9所示。

表9 2007—2017年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综合评价值

基于表7和表9所示的江苏省技术创新五大子环境和整体软环境的评价值,绘制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从2007—2017年呈现出以下特征,即总体趋势良好,各大环境指数以及综合环境指数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没有起伏波动,说明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是朝着逐渐优化的方向发展的,这也符合江苏省目前的实际情况。

图1 2007—2017年江苏省技术创新软环境及子环境发展趋势

五、结语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在看到技术创新领域和创新硬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外,也应该正视技术创新软环境“点”上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关注技术创新软环境“面”上评价指数的变化趋势。技术创新软环境自身固有的“软”特性,决定了对其评价的高难度,而难度不仅仅在于评价方法的选择,更在于处于基础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采用扎根理论,客观集聚提炼前人智慧,有效解决基础性的评价指标的取舍和指标体系的构建难题,再引入科学的评价方法,进一步降维简化处理和定量评价,真正做到了客观的质性研究和科学的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为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扎根范畴江苏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江苏省交通图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