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新探

2018-10-11 04:36易正俊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达到145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其目的旨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培养阅读素养。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推荐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乐于读书;推荐书籍

作者简介:易正俊,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池小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004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8-0109-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着力于运用,是众多语文实践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自然、生活、实践学习,对作品进行反复品读、体味,真正做到“煮书”,从而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那么,如何抓住课外阅读这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切实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书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吸引和指导学生愉快地、主动地获得知识,是学生坚持广泛阅读的支撑点。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不会觉得阅读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一种负担。

1. 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学生走近阅读。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段,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常常会有意地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个智慧的教师会牢牢抓住并且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爱读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爱书之人。在晨读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几分鐘到教室,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不经意地谈起自己读过的一篇美文,说说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后,当教师再与学生分享时,就会有学生回应:“老师,这篇文章我也读了。”“老师,昨天睡前我也读书了。”“老师,这本书真有趣,我也想读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阅读的行列,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放上书柜,给学生准备一些图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不是繁重的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

2. 在教学艺术中吸引学生走进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加工处理成适合课堂讲授和学生接受的教案,遵循教有良法无定法的原则,运用一些教学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阅读。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借助这个例子的作用,找准课内阅读与补充资料的衔接点,让其成为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熟能生巧》第二课时,在拓展环节中笔者我直接出示了欧阳修的《卖油翁》,说这是自己初中时学过的一篇文言文,看看他们能不能在《熟能生巧》这篇课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对应的句子。学生反馈的信息很多,甚至还有学生找了前一课《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的古文来考其他同学。在这样的生生互动中,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明显凸显。教师在每一课的拓展中都可以如此引导学生,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链接五年级(下册)《丰碑》一文、教学《灰椋鸟》时链接巴金的《鸟的天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时链接小说《红岩》……

实现教材例子与课外资料的对接,是使学生获得最佳阅读效果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此,就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了。

3. 在交流活动中,促动学生研究性阅读。每一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活动个体,表现出来的智慧也是参差不齐,况且他们又处在阅读能力的提升期,单纯的独立思考,会使他们陷入迷惘困惑中。此时,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开展系列活动。学生渴望探究一切未知事物,表现欲强,如在低年级开展讲故事、猜谜语、成语接龙、诵读经典,中高年级开展“同读一本书”交流会、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究的愉悦,这样,他们在阅读中就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如此这般,使学生走近阅读,走进阅读,乐于阅读,研究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体会阅读的快乐,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甄选书目,促学生“智”读书

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萌芽时期,识别能力较差,而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更应秉承“好读书,读好书”的课外阅读的宗旨,在正确的导向和积极的影响下,使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产生共鸣,形成共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成长。那教师该如何为学生把好关,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需求,鼓励学生阅读适宜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应遵循“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的原则,明晰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由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宜强求统一;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体裁或者是单元训练点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首选。另外,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可以安排推荐篇幅较短的文章;寒暑假时间宽裕,则可以安排推荐整本书的阅读。

三、教给方法,引学生“会”读书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亦是如此。有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像是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则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总之,学生阅读心态浮躁,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改变现状,切实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指导:

1. 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读书计划,每天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读书,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天挤出时间阅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效果。

2. 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助于学生把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品位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

(1)做好读书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旁批、眉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整合课外阅读知识。

(2)制作摘抄卡片。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等或摘抄,或做成卡片读后的感想、收获写下来,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门别类地记载,当作资料保存。

(3)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记录下来,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不但能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伴学生阅读,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阅读让语文学习更精彩,阅读给学生的成长路撒满阳光,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之乐乐无穷”。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