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子湖泊现状与生态功能及保护建议

2018-10-11 08:28张鸿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

张鸿

摘要: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通江湖泊,东洞庭湖是洞庭湖的本底湖,其间30余个子湖泊,在水源涵养、野生动物栖息、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从将东洞庭湖的子湖泊从不同的用途进行了分类,就其生态功能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从湿地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东洞庭湖;子湖泊;湿地保护;恢复生态功能

一、东洞庭湖潟湖基本情况

洞庭湖水位33.5米时,面积2625平方公里,分东、南、西三部分,其中东洞庭湖面积1650平方公里,是洞庭湖的本底湖。东洞庭湖是典型的过水型通江湖泊,枯丰水期最大水位落差达19米,并呈现涨水一片、落水几线(沟港湖叉)的特点。退水后的枯水期,大小不一、星罗棋布的子湖泊也就成了东洞庭湖最典型的湿地特征。

东洞庭湖内的子湖泊有约30余个,大体上分为五大类:(1)天然型子湖泊:高位洲滩的低洼区域,退水后形成天然与大湖隔离水域,如上下红旗湖,天鹅凼等,一般面积不大,湖水深浅不一。(2)捕捞型子湖泊:湖区渔民历史上的捕鱼区域,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捕捞单位(如捕捞队)集体筑成的子湖泊,如大小西湖、君山后湖等,一般面积较大,渔业资源丰富。(3)生境改造型子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由国家项目投资建筑的生境改造工程,如丁字堤外滩东、西湖泊。(4)血防工程型子湖泊:地方政府血防灭螺工程形成的矮围性子湖泊,如建新外滩等,一般面积较大,但水浅且水平较窄。(5)非法矮围:为捕捞获取利益,由湖泊渔民個人私自建筑矮围形成的工程性子湖泊,如谭家围、姜家围等。这类为非法矮围,近年来地方政府已将大部分销毁。(见表1)

二、子湖源的生态功能

东洞庭湖的所有子湖泊中,除生境改造工程型子湖泊外,其余子湖泊在历史上都为渔民所利用,并采取竭泽而渔的灭绝性捕捞方式作业,对洞庭湖的渔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捕捞过程中的人为干扰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到了冬季候鸟的栖息环境。

2006年,岳阳市政府将大、小西湖划为封闭管理区,并禁止渔业捕捞;2012年,东洞庭湖保护区会同岳阳市、岳阳县和华容县等渔政部门,销毁大部分非法矮围。到目前为止,除君山后湖、春风湖、上下红旗湖和天鹅凼外,东洞庭湖内的其他子湖泊已基本杜绝了灭绝性捕捞作业方式,并在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独特的生态作用。

(一)湿地水源涵养地

东洞庭湖内的子湖泊,在枯水期形成的水域,能有效扩大东洞庭湖的水域面积,涵养湿地水源,补充周边区域地下水,阻止或减缓因干旱造成的湿地退化等现象。

近年来东洞庭湖由于丰水期水位较低(近10年仅2年达到警界水位)、高水期时间短,枯水期时间延长、退水时间加快等原因,湿地干旱现象十分严重,较多区域特别是高位洲滩已呈现湿地退化现象,泥滩和沉水植被大面积缩小,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速度加剧。但东洞庭湖子湖泊如大小西湖、丁字堤生境改造工程,因其蓄水、补水和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改善了周边区域湿地的干旱现象,有效阻止了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的演替。

(二)维护生物多样性

东洞庭湖子湖泊大多是由较深水域、浅水域和泥滩地组成的复合性生境,且是在气温较高适宜水草生长时与大湖分离形成的湖盆水域,因此其间鱼类资源、沉水植被和底栖生物十分丰富,是枯水期冬季水鸟最理想的觅食和栖息地。据东洞庭湖国家级保护区鸟类调查显示,每年约60%以上的水鸟都在子湖泊中栖息,特别是3月春季鸟类迁徙前,仅大小西湖内的水鸟就达到了东洞庭湖全湖水鸟总数量的50%以上。

高位洲滩内的天然子湖泊,其周边大多为芦苇地,形成了较好的湖区大型哺乳动物既有隐蔽场所又有水源地的组合性生境,因此,该区域也是东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最理想的栖息场所。东洞庭湖区麋鹿有2个种群约180头,1群约80头栖息在上下红旗湖和天鹅凼区域,另1群约100头栖息在以开发区芦苇场子湖泊为核心的周边区域。

综上所述,东洞庭湖子湖泊在维护其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维护景观多样性

子湖泊形成的区域内水位梯度,能形成乔木(柳林)、挺水(芦苇)、灌丛(川三蕊柳)、草滩(苔草等)、沉水和浮叶等不同的植被群落,也营造出了不同的生境类型,并由此承载了不同的物种栖息,也因此形成了多样的湿地和生物景观。同时,不同区域和不同高程的子湖泊,也能形成不同的如湖相、河湖相等景观格局。可以说,正是由于子湖泊的存在,东洞庭湖才能呈现出如此丰富而多样的湿地景观现状。

三、东洞庭湖子湖泊保护建议

(一)禁止枯水期竭泽而渔

目前,东洞庭湖仍有如君山后湖、红旗湖等子湖泊,在枯水期渔民采用竭泽而渔的方式捕捞,这不仅对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对鸟类栖息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防碍了其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竭泽而渔的作业方式,使子湖泊由湿地生态保护者变成了湿地生态的破坏者。由此建议,需全面禁止子湖泊的竭泽而渔,并将其管理权交由湿地保护机构进行管理。

(二)适当人工干预措施下的植被恢复

从目前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和丁字堤外滩东西湖封闭管理情况来看,其自然状况下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恢复速度非常慢,而且受水位、气温等影响较大。建议通过水位调控和播种等人工干预措施,开展子湖泊内的植被恢复。

参考文献:

[1]徐伟平,康文星,何介南.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J].草业学报,2016,25 (01):217-229.

[2]熊建新,陈端吕,谢雪梅.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 (11):138-142.

[3]熊建新,陈端吕,彭保发,王亚力.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J].经济地理,2013,33 (06):155-161.

[4]李姣,张灿明,罗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 (06):97-103.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
我国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福禄河湿地保护社区共管初探
河南泌阳铜山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探究
沂南汶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武汉湿地保护与永续利用对策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辽宁省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