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栩圣
【摘 要】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此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批的农科类专业人才,农科类院校在这一方面义不容辞且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因此,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创新,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导农科类毕业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研究农学类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农科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一、农科类专业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与需求
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课程,属公共必修课,共32课时,共分为“职业素养、求职技能、创业教育”三个模块,并结合其他课外活动实施配套:在新生入学阶段,提供新生生涯适应性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和研究生职业发展选修课;以及组织开展各式主题“工作坊”、职业发展活动和竞赛供学生选择;在毕业班阶段,设立求职加油站进行专业指导。
笔者自2017年开始担任农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工作,根据自身课堂教学情况及相关农科类院系的走访,调研了目前农科类专业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知与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普遍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够。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缺乏理解,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课堂中实际教学内容随意性大,部分课堂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二是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无新意。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虽然在教学安排与形式上有团队作业等相关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任课老师对课堂的理解不同,仍存在灌输式教学方式,部分授课内容联系实际不足,且由于采用大班教学人数较多,课堂纪律难以得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是授课团队专业化程度低。担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多为各学院辅导员,常出现因处理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繁忙,备课时间紧迫,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四是课程实施缺乏与学生所读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的专业性创业就业指导。学校实施的就业指导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难以突出结合不同专业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农科类专业就业指导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需要授课老师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对农业及乡村的基本理解,才能联系专业,结合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创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引导。五是对学生个体的精准指导不足。目前任课教师很少能根据每个农科类专业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课堂上的教学指导是共性的,千篇一律,很难符合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实施农科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构想
针对目前农科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学生需求,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及相应配套活动作出调整和改革,以导入式、分层次、以专题贯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进度安排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跃度,促使就业指导课程能在每一位农科专业学生身上发挥应有作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构想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任课教师应在授课前开展大学习、深调研,认真备好课。任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国家“三农”相关政策、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攻坚关键时期的任务需求,各地对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的最新举措、农村经济发展等。并对农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主要专业课程体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备政策、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教案),提升教学的有的放矢。
二是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学生组建的课堂小组,开设随堂专题讨论、集中答疑等环节,提升课堂小组的存在感和凝聚力。同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减少理论课教学时间,增加各类实践内容,如邀请农学院往届优秀毕业生到课堂上,在求职经历、创业经验等方面进行面对面交流。
三是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同时尝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进度安排。希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导入阶段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唤起其积极性,以此端正对课程的认知和课堂学习态度。
四是采用分层次的教学安排。根据农科类学生本科四个年级不同阶段的特点,课程内外的教学均有所侧重。在大一阶段侧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观念;大二阶段侧重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以此增加对相关行业了解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大三阶段侧重增强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专业课程和专业优势,对职业生涯进行更有方向性、专业性的思考;大四阶段侧重指导学生通过求职环节实操,逐步增加和社会的接触,更加明晰就业、创业方向。
五是以专题贯穿课内课外教学。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与农科类专业学科紧密挂钩,与专业课程形成联动,设置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就业指导专题。如根据农学院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利用校企共建平台,邀请广东拉多美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拉多美创新创业班”,推荐引导有从事化肥行业工作的学生加入其中。该班结合学员需求,由企业与学院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开设职业发展素养,销售,沟通技巧等通用素质课程和专业素养讲座,周末上课,定期开展班级活动,为在校生提供一个走向职场的平台。
六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辟课外教学阵地。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平台,在课程中安排一个课时,组织课堂学生到农学院园区、创客空间等校内基地开展实践式教学,同时邀请部分校友到场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实施的成效反馈
自2017年对农学院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积极调整后,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尝试,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显著提高,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安排的各项教学活动,学生就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外主题活动、讲座、平台都受到学生的好评与肯定。任课教师的评教结果显著提升,个别任课教师首次进入全校评教前20%,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亦不断增加。
从以上圖表的统计数据反馈可知,实施教学改革后的就业创业课程在两个年级学生的问卷反馈中,显示2017级学生对改革后就业创业课程实施的各项内容与安排的评价有显著的提升。
此外,在课程内容调整后,极大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大一学生、农学院2017级陈同学表示,她之前询问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得知,就业指导课属于“任务”型课程,按时去上课,感兴趣的内容稍微听一下即可。但开始上课后发觉课程内容让其耳目一新,课内外活动较为丰富,课堂内的小组竞争机制能模拟出职场竞争的感觉,让大家能不由自主地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她本人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市场人才需求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初步确立了升学考研,争取在同行业求职者中获取学历优势的意向。另外优秀校友在课堂上的交流,也使她在为人处世,团队合作方面的方式和技巧上受益匪浅,个人沟通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形势下,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将不断好转,社会需求亦随之增加。农科类院校必须积极调整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主动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农科类专业学子“量身定做”、“私人订制”就业指导课程,并配套相关的专题辅导及各类平台支持,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毕业生,充实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5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