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欣,唐成黎,谭芸妃,秦莉晓,董立春
(1.重庆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重庆 401120;3.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2160)
γ-丁内酯(GBL)是重要的精细有机合成中间体和优良溶剂[1-4],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农药、香料和医药等领域[5]。工业上GBL的生产主要有1,4-丁二醇(BDO)气相脱氢[6-7]与顺酐加氢[8-10]两种工艺。其中,前者生产的GBL纯度高、质量好且分离工艺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BL生产工艺。
贵金属负载催化剂(如 Au/TiO2[11],Au/FeOx[12])在120~140 ℃便具有非常高的BDO气相脱氢制GBL催化活性,但受制于贵金属高昂的成本,实际生产中用于BDO气相脱氢制GBL的催化剂主要为Cu基催化剂(如非负载型的Cu-Cr-Mn-Ba[13],Cu-Cr-Mn-Ba-Na[14],Cu-ZnO-ZrO2-Al2O3[7],Cu-ZnO-MnO-Al2O3[15],及负载型的Cu-Ba/SiO2[16],Co-Cu/MgO[17],Cu/ZrO2[7]等)。其中,Cu-Cr系催化剂因具有较优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而应用广泛。在Cu-Cr系催化剂中,Cu是活性组分[18],Cr作为助剂能改善Cu的分散性并提高GBL的选择性[19]。然而 ,目前报道的Cu-Cr系催化剂大多Cr含量较高[6],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者正致力于开发无Cr催化剂用于BDO气相脱氢制备GBL[7,15-16,18-19],但目前文献报道的无 Cr催化剂普遍存在组分复杂、GBL选择性和抗烧结性差的缺点。
本工作以纳米TiO2为载体,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低Cr含量的Cu-Cr/TiO2纳米催化剂,研究了它在BDO气相脱氢制GBL中的催化性能,目的是降低催化剂中Cr含量的同时,保持Cu-Cr系催化剂催化性能及抗烧结性能好的优点。研究了Cr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BET,XRD,TEM,H2-TP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亲水性纳米TiO2:纯度99.8%,粒径(25±5)nm,锐钛晶型,比表面积79.8 m2/g,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u(NO3)2·3H2O:重庆艺博有限公司;Cr(NO3)2·9H2O,Na2CO3,BDO,GBL: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且使用过程中未做进一步提纯处理。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制备的催化剂中CuO的质量分数均为40%。将定量的Cu(NO3)2·3H2O与Cr(NO3)2·9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成混合硝酸盐溶液,将纳米TiO2在超声条件下用Na2CO3溶液分散制成pH值为8.0的悬浮液;在70 ℃水浴中,将制成的硝酸盐混合溶液和Na2CO3溶液(1 mol/L)并流滴加到TiO2悬浮液中,滴加过程持续搅拌并保持溶液的pH值为8.0±0.5,滴加完毕后浆液继续在70 ℃恒温水浴中静置30 min;室温条件下老化20 h后抽滤洗涤,滤饼在110 ℃干燥2.5 h后,于450 ℃焙烧4.5 h,得到不同Cr2O3含量(Cr2O3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4%,5%)的Cu-Cr/TiO2催化剂(记作Cu-xCr/TiO2,x表示催化剂中以Cr2O3质量分数计的Cr含量)。
采用天津先权仪器有限公司的WFSM-391型在线催化剂评价装置进行催化剂活性评价。固定床反应器为长300 mm、内径8 mm的不锈钢管,反应器内装填2 mL催化剂(粒径(200±20)μm)。测试时,先将催化剂用40 mL/min的H2在250 ℃还原3.0 h。然后将BDO通过恒流泵送入预热器中气化,同时按n(H2)∶n(BDO)= 100通入H2。气化后的BDO与H2一起进入反应器,反应温度为250 ℃,常压,液态空速为2 h-1。反应后的产物用鲁南化工仪器有限公司的SP-6890型气相色谱仪进行在线检测,检测器为TCD。根据面积归一化法,即首先以苯为标准物标定被测物的校正因子(fi),根据各组分的峰面积按式(1)计算各组分的摩尔 分数(yi),然后按式(2)~(3)计算BDO转化率(X)和GBL选择性(Y)。
式中,Ai和AC6H6分别为组分i和标准物(苯)的峰面积;yTHF,yNBA,yBDO,yGBL分别为四氢呋喃、正丁醇、BDO和GBL的摩尔分数。
XRD分析采用日本Rigaku公司的 D/max-2500 PC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测试,Cu靶,Kα射线,石墨单色器,管电压40 kV,管电流100 mA,2θ为15°~70°,扫描速率为2(°)/mim。BET比表面积使用美国Micromeritics Instrument Corporation的ASAP2020型吸附仪测试:试样先在250 ℃脱气预处理10 h,然后在液氮冷阱中做氮气吸附。TEM测试采 用德国Zeiss公司的 Libra200型热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200 kV,真空度7~10 Pa。H2-TPR由美国Quantachrome的ChemBET3000型吸附仪测试,10 mg催化剂试样在300 ℃保持30 min以氦气吹扫,除去水分和物理吸附的杂质,降至室温后转换成H2体积分数为10%的H2/N2混合气,以15 ℃/min升至550 ℃,TCD在线检测。
将Cu-Cr/TiO2催化剂在微反-色谱在线评价装置上连续反应10.0 h,每0.5 h取样1次,反应稳定后计算不同反应时间的BDO转化率与GBL选择性,取平均值,得到不同Cr含量催化剂上BDO平均转化率曲线 (见图1)与GBL平均选择性曲线(见图2)。由图1可见,BDO的转化率都在98%以上,说明Cr组分的加入可提高BDO的转化率,Cr2O3质量分数为3%时,BDO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Cr2O3含量的增加,BDO的转化率略有降低。这种趋势在GBL选择性随Cr2O3含量的变化中更明显,由图2可见,Cr2O3含量对GBL的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远大于对BDO转化率的影响,随Cr2O3含量的增加,GBL的选择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Cr2O3质量分数为3%时,GBL的选择性达到最高,为96.2%。
图1 BDO在不同Cr含量催化剂上的转化率Fig.1 1,4-Butanediol (BDO) conversion on Cu-Cr/TiO2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r contents.
为测试催化剂的稳定性,将性能最佳的Cu-3%Cr/TiO2催化剂连续测试48 h,BDO转化率及GBL选择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见图3。由图3可见,在整个测试过程中,Cu-3%Cr/TiO2催化剂的活性稳定,BDO转化率保持在99%以上,GBL选择性一直保持在96.0%以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说明制备的Cu-Cr/TiO2催化剂克服了传统Cu-Cr系催化剂Cr含量较高的缺点,但保留了Cu-Cr系催化剂GBL选择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图2 GBL在不同Cr含量催化剂上的选择性Fig.2 γ-Butyrolactone(GBL) selectivity on Cu-Cr/TiO2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r contents.
图3 BDO转化率及GBL选择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Fig.3 Curves of BDO conversion and GBL selectivity as a function of reaction time.
2.2.1 比表面积表征结果
Cu-Cr/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见表1。由表1可见,随着Cr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呈现先略有下降后小幅增长的趋势;Cu-2%Cr/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最低,为53.3 m2/g,而催化性能最佳的Cu-3%Cr/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也仅为56.7 m2/g,说明比表面积不是决定Cu-Cr/TiO2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
2.2.2 XRD表征结果
反应前未还原的Cu-Cr/TiO2催化剂试样的XRD谱图见图4。由图4可见,Cu-Cr/TiO2催化剂的谱图中均出现了CuO和锐钛型TiO2的特征峰,各催化剂的谱图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可以看到Cu-3%Cr/TiO2催化剂在2θ为35.7°和38.9°处归属CuO的峰相对较弱并更宽泛,说明Cu-3%Cr/TiO2中活性成分CuO的分散性更好[21]。添加Cr2O3后,各催化剂中并没有观察到Cr2O3的特征衍射峰,说明Cr2O3以无定形的形式分散在催化剂载体上[22]。文献[23-27]报道,在Cu-Cr系催化剂中,Cu与Cr可形成CuCr2O4和CuCrO2固溶体,但未能在Cu-Cr/TiO2催化剂的XRD谱图中发现CuCr2O4或CuCrO2固溶体的特征峰,原因很可能是催化剂中的Cr含量较少,形成的固溶体很少,未达到XRD的检测极限[22]。
表1 Cu-Cr/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Table 1 Specific surface areas of Cu-Cr/TiO2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r contents
图4 反应前未还原的Cu-Cr/TiO2催化剂的XRD谱图Fig.4 XRD spectra of unreduced Cu-Cr/TiO2 catalysts before reaction.
Cu-Cr/TiO2催化剂在250 ℃经H2还原4.0 h后的XRD谱图见图5。由图5可见,谱图中只有载体TiO2和单质Cu的特征峰,未还原的Cu-Cr/TiO2催化剂前驱物经H2还原后,前驱物组分CuO完全被还原成了活性组分Cu。Cr组分的加入使Cu-3%Cr/TiO2与Cu-5%Cr/TiO2的Cu衍射峰明显变弱,说明Cr组分的加入降低了还原后Cu-Cr/TiO2催化剂中 Cu 的粒径[21]。
经过H2还原且连续反应10.0 h后的Cu-Cr/TiO2催化剂的XRD谱图见图6。由图6可见,由于反应是在H2气氛下,因此只出现了载体TiO2和单质Cu的特征峰。Cu-3%Cr/TiO2催化剂中Cu的衍射峰宽度最大且强度最弱,表明此时Cu的粒径最小,分散最为均匀,因此Cu-3%Cr/TiO2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最佳。
图5 反应前还原后Cu-Cr/TiO2催化剂的XRD谱图Fig 5 XRD spectra of reduced Cu-Cr/TiO2 catalysts before reaction.
图6 反应后Cu-Cr/TiO2催化剂的XRD谱图Fig.6 XRD spectra of Cu-Cr/TiO2 catalysts after reaction.
2.2.3 TEM照片
Cu-1%Cr/TiO2,Cu-3%Cr/TiO2,Cu-5%Cr/TiO2催化剂经H2还原后未反应的TEM照片见图7a~c,反应10.0 h后的TEM照片见图7d~f。由图7可见,催化剂经H2还原后,活性组分是以Cu单质形式分散在TiO2载体上。反应前,Cu较好地分散在TiO2上,Cu-3%Cr/TiO2和Cu-5%Cr/TiO2催化剂中Cu的粒径更小,且分散更均匀,与XRD的表征结果一致。经10.0 h反应后,各催化剂中Cu的粒径都不同程度的增大,与Cu-1%Cr/TiO2催化剂和Cu-5%Cr/TiO2催化剂相比,Cu-3%Cr/TiO2催化剂中Cu没有大的团聚,因而表现出更优的抗烧结性能。综合TEM和XRD分析结果可以得出,Cr组分的加入可促进活性组分在TiO2上的分散,并且当Cr2O3质量分数为3%时,这种促进效果最佳,表现为反应前未还原的催化剂的前驱物CuO组分和反应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Cu颗粒在TiO2载体上粒径更小,抗烧结性能更佳。这种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最佳分散是Cu-3%Cr/TiO2催化剂在BDO气相脱氢制GBL中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的原因。
2.2.4 H2-TPR表征结果
Cu-Cr/TiO2催化剂的H2-TPR谱图见图8。
图7 Cu-Cr/TiO2催化剂还原后未反应及还原后反应10.0 h的TEM照片Fig.7 TEM images of reduced Cu-Cr/TiO2 catalysts before reaction and after reaction for 10.0 h.
图8 Cu-Cr/TiO2催化剂的H2-TPR谱图Fig.8 H2-TPR diagrams of Cu-Cr/TiO2 catalysts.
由图8可见,Cu-0Cr/TiO2催化剂的主还原峰出现在301.5 ℃,属于CuO的还原峰。各催化剂在主还原峰前都有一个肩峰,可能是的CuO在载体上存在着分散度的差异[28-30],也有可能是由于CuO的还原是分两步完成的,即Cu2+—Cu+—Cu,肩峰的形成是由于部分高价Cu还原成了低价Cu造成的[31]。由图8还可见,随着Cr含量的增加,CuO的还原温度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Cr2O3质量分数为3%时最高(374.0 ℃)。结合XRD和TEM的结果可知,Cr组分的加入导致了Cu-Cr/TiO2催化剂中CuO与Cr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或CuO与载体TiO2之间的作用增强[29],而Cu-3%Cr/TiO2催化剂中CuO与Cr2O3或CuO与载体TiO2之间的作用最强,因而反应前未还原的催化剂中CuO组分和还原后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Cu都具有最小的粒径分布,并表现出最佳的抗烧结性能。
1)以纳米TiO2为载体,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低Cr含量的Cu-Cr/TiO2催化剂,在BDO气相脱氢合成GBL反应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2)Cr2O3含量对GBL的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远大于对BDO转化率的影响。当催化剂中Cr2O3质量分数为3%时,GBL选择性达到96.2%。
3)催化剂中Cr2O3质量分数为3%时,Cu-Cr/Ti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及抗烧结性能。
4)Cr组分的加入提高了CuO的还原温度,而在Cu-3%Cr/TiO2催化剂中,CuO的还原温度最高,因而,该催化剂中CuO与载体TiO2或CuO与Cr2O3的相互作用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