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泰州 225300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失调、孕激素异常减少导致的月经不调[1]。一般多发生于青春期或者绝经过渡期,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异常增多、经期紊乱、不规则子宫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孕激素疗法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但关于孕激素给药剂量方面临床还尚未给出明确的标准[3]。为探讨安全、有效的孕激素给药剂量,该文对比分析了2015年 1月—2018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96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分别给予小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96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B超肿瘤指标及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变,性激素六项结果分析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3组病史中无内科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如甲减、甲亢白血病等)。现将96例患者按照不同给药剂量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分为小剂量组(32例)、中剂量组(32例)、高剂量组(32例),小剂量组患者年龄19~41岁,平均(29.2±5.6)岁;病程 2~6 个月,平均(3.4±1.8)个月。 中剂量组患者年龄 20~41 岁,平均(29.5±5.3)岁;病程2~7 个月,平均(3.6±1.5)个月。 高剂量组患者年龄21~42 岁,平均(30.2±4.8)岁;病程 2~6.8 个月,平均(3.9±1.7)个月。3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均给予黄体酮胶囊(国药准字H20041902)口服,低剂量组患者每晚睡前给予100 mg黄体酮胶囊口服;中剂量组每天早、晚两次分别给予100 mg黄体酮胶囊口服;高剂量组患者每天早、中、晚3次分别给予100 mg黄体酮胶囊口服。3组患者均给药12 d。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停药后出现撤药性出血症状,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恢复正常,B超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有效:停药后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月经量有所增加,但相对而言仍较少未达到正常,B超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有所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无效:停药后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等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变,B超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有所增厚。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采用 χ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通过(±s)表示计量,以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3.8%)、中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6.9%)、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小剂量组恶心呕吐、眩晕、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剂量组(12.5%)、高剂量组(28.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发病机制主要和生殖系统神经分泌异常紊乱有关[4]。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一旦显著减少,不能对体内酸性多糖类物质产生抑制作用,这样女性体内会聚集大量多糖类物质,无法支持、加固子宫内膜,从而导致其脱落[5]。酸性黏多糖物质持续增加,子宫内膜很难完全脱落,未彻底脱落的子宫内膜会减慢其再生速度,反复如此容易导致不规则子宫出血,且出血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6]。若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较低,会影响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发育,一旦破裂无法很好修复,容易导致子宫大量出血[7]。因此,临床主要采用孕激素补充的方案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其中黄体酮最为常用,其是人体内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服用后可有效激活孕激素及雌激素,有利于残旧子宫内膜剥离、脱落[8]。同时,黄体酮可发挥反向止血机制,月经周期结束后通过雌激素诱导加快子宫内膜萎缩,达到停经止血的目的,从而双向保护患者子宫内膜,使月经周期内月经量恢复正常范围[9]。但临床针对孕激素给药剂量仍存在争议,本次实验研究表明,小、中、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剂量组恶心呕吐、眩晕、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剂量组(12.5%)、高剂量组(28.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范静[10]研究报道结果(不同给药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小剂量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给药剂量不断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建议采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的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