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嫣 郑建雷 周颖 林敬阳 屈百鸣 王利宏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冠状动 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发生机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当前治疗ACS的重要手段。但PCI术后发生急性、亚急性、慢性血栓形成病情凶险,致死率高, 病死率波动于11%~42%[1-2]。研究显示,持续的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炎症因子的激活与PCI术后血栓形成相关[3]。前期研究发现,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的表达明显升高[4];PA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而银杏内酯作为公认的PAF受体拮抗剂,其拮抗PAF的药理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但银杏叶提取物是否能降低ACS患者PCI术后PAF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继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国内则鲜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ACS患者PCI治疗后PAF等指标的表达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就诊的ACS患者40例,均为错过急诊介入时机而行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于发病后1周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纳入标准:STEMI诊断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颁布的STEM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5];NSTEMI诊断符合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颁布的N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肿瘤、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心脏瓣膜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等。本研究经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对照组在PCI术后常规肝素抗凝,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他汀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PCI术后24h加用天保宁(银杏叶提取物,19.2mg/片,36片/盒)1片/次,3次/d口服。(2)PCI术前,术后24h及2周常规复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化,血小板聚集率以及PAF等指标:将两组患者按方案收集的血清储存于-80℃冰箱,集中进行PAF检测,采用美国Bioteck酶标仪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AF水平。PAF检测试剂盒由武汉Elabscience公司提供,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采用日本Sysmex公司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量血常规。采用上海奥普OTTOMAN-1000特定蛋白分析仪测量hs-CRP。采用美国Beckman-Coultor 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量生化。采用美国Helena公司AggRam型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仪使用比浊法(诱导剂ADP浓度5μmol/L)测量血小板聚集率。(3)PCI治疗及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PCI由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按照诊疗规范操作,Syntax评分由有经验的心血管介入医生通过观察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得出。将直径≥1.5mm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50%的病变均计入分数,并最终通过Syntax评分计算器(http://syntaxscore.com/)算出总分。(4)观察左心功能、MACE发生率:采用美国飞利浦公司EPIQ 7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校正立方法(Teichholz法)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ACE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等临床事件。(5)计算支架植入个数:两组患者均植入药物支架,计算每例患者植入支架个数,从而得出本组支架植入总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入院即刻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指标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即刻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指标的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随机血糖水平、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STEMI例数,总植入支架数及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及PCI术后2周PAF、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及PCI术后2周PAF、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PCI术后 2周PAF、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60,均P<0.05)。观察组 PCI术后 2周PAF、hs-CRP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低于 PCI术后24h,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8、3.28、2.70,P<0.05)。 两 组 PCI 术 后 24h PAF、hs-CRP、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PCI术前,差异均有 统 计 学 意 义(t=2.34、2.50、2.44,2.40、2.22、2.30,均P<0.05)。观察组PCI术后2周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P>0.05)。
2.3 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LVEF以及MACE比较 见表4。
由表4可见,观察组PCI术后2周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F值均较PCI术前亦有改善,其中观察组与PCI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再发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4 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LVEF以及MACE比较
ACS患者本身处于促炎症状态,虽然随着第二代药物支架的广泛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发展,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研究表明,随访6个月,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6%,而随访1年,药物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为0.6%~3.4%,发生率因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不同而有变化[1-2]。支架内血栓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波动于11%~42%[1-2]。因此,早期识别并干预血栓形成高危患者,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支架内血栓根据支架植入后血栓发生时间不同分为急性血栓(24h之内),亚急性血栓(24h~30d),晚期血栓(30d~1年)以及超晚期血栓(1年以上)[1-2]。Jeong等[7]发现在猪的冠状动脉里进行球囊扩张,不管是否植入支架,损伤部位形成血栓的主要成分为富含血小板的,而在损伤部位植入支架进一步增加了血小板的聚集。因此抗血小板聚集在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虽然规范化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甚至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等抗血小板方案的应用,仍有部分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
研究显示持续的血小板活化状态与PCI术后血栓形成相关[3],PAF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参与血小板的活化、介导炎症反应及自由基生成并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炎及促栓双重性,在启动和促进血栓形成中具有关键作用[8]。PAF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血管痉挛中亦起着重要作用[9]。而银杏内酯作为公认的PAF受体拮抗剂,其拮抗PAF的药理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
本研究入选的均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而在发病后1周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植入支架,观察组和对照组Syntax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24h PAF,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较术前升高,表明PCI本身可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研究还发现,在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银杏提取物干预治疗2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F水平,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银杏提取物能减少PAF及hs-CRP的表达;也证明银杏内酯是PAF拮抗剂;而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2周与治疗前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目前公认的有花生四烯酸AA、ADP、PAF等多种途径,我院采用的亦是目前通用的常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是以ADP为诱导剂,研究发现银杏内酯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低于银杏内酯对PAF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另外,其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没有抑制作用[10],因此,虽然银杏内酯干预阻断了PAF途径激活的血小板聚集,但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血小板聚集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对ACS患者,公认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主要为拜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等,但是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不能完全阻断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因此阻断PAF途径的药物可以作为另一种方法加强阻断血小板聚集。
观察组PCI术后2周超声心动图LVEF值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心绞痛事件发生减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这在国内文献鲜有报道。在动物实验水平,研究发现银杏内酯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脏功能,减少冠状动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并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这种保护作用也可能是通过拮抗PAF而实现的[11];同时,在细胞水平,研究发现银杏内酯预处理能够降低缺血后心肌细胞的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与银杏内酯上调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与Bcl-2的比值有关[12]。
在ACS众多的炎症介质中,C反应蛋白是研究较多的,也是公认的能够预测AC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重要炎症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因为采血方便,检测简单,也被认为是ACS的重要预测因子[13]。我们的研究发现,ACS患者在PCI术后应用银杏提取物干预,其hs-CRP水平也是降低的,表明银杏提取物亦能减少PCI术后炎症因子的表达。这与Thanoon等[14]的研究结果相符,他们发现用银杏提取物干预急性脑卒中患者30d,观察组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是显著降低的。
银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药用历史,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萜内酯(ginkgolides,GK),其为二萜类酯化合物,包括银杏内酯 A、B、C、J 和 M(GKA、GKB、GKC、GKJ、GKM)等[15]。银杏提取物临床获得方便,我们探讨银杏提取物对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PCI术后血栓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新思路。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