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探索

2018-10-11 06:02张紫薇张东蕾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制药应用型实训

周 颖 姜 珊 郭 妍 王 楠 张紫薇 张东蕾

辽宁何氏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3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向高素质化和国际化方向的发展以及我国2010版GMP的施行,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药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也与日俱增;加上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竞争能力跨越式发展,制药企业对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亟须既懂专业、会操作,还具备企业的现场生产、QC、QA的管理经验以及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经过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行业背景、技术需求、用人市场等多方调研,明确以“能力培养及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岗位实训及“第二课堂”实践能力的训练,定位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并且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化思维理念的应用型人才。下面以辽宁何氏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出一套适合高等院校转型的方案。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立适合于制药工程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研,我们对省内的医药行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辽宁省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14家,其中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14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5家,药品经营企业20307家。相对比长三角地区的医药行业的确存在起步晚、发展基础较差等劣势,然而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东北三省的大力扶持,建立了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未来将需要大量的医药行业人才,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善经营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方面,辽宁何氏医学院根据社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素质基础,能力本位,应用导向”为实施原则,以适度的通识教育+应用性专业教育为内涵,以校企联合培养推进系统化教学改革为主要实现路径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2+1+1”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夯实人才基础及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思维,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提出“为什么”的习惯,能探索“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能做到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三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岗位实训课程,由于制药工程涉及多个实际生产岗位,因此根据学生兴趣分方向到制药生产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实训;第四年进行毕业实习和企业实践,使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如学生和企业双方都满意,实习结束后即可签订就业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2]。

2 课程体系完善

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围绕市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构建基于岗位目标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与评价标准,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工程又懂药的应用型人才。制药工程专业在夯实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思维训练课程和特色实践课程,如开设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等课程,通过与专业相关的实际案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另外,特色实践课程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开设文件管理和生产设计等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制药工程专业是要培养能适应制药工业发展的专业工程人才,明确以工程为主,化学、药学为基础的思路,强化工程特色教育,因此辽宁何氏医学院围绕培养目标,梳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础、认知、职业能力训练、实践与创新4个不同层次。(1)基础层次: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完成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如化学类实验课程、药学类实验课程等,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及严谨的科学态度。(2)认知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开设了化工原理、初级电工电子实训、化学制药工艺学等实验课程。(3)职业能力训练层次:贯穿第2~5学期,将学生有计划地分配到制药工程相关的各个岗位,让学生尽早对今后所能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4)实践与创新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践项目,完成自主课题研究。具体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教学课程

4 教学模式改革

探索以专业岗位技能培养为根本途径的培养方式,加大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改革指标多元化,“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将小论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操作等成绩纳入到考核体系中。(2)改革授课方式,增加“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的比重。围绕制药工程的实际问题开展开放式教学等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3)改革教学手段,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与重点院校建立跨校修学分的平台,随时更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4)改革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3,4]。

5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制药工程专业在加大实践课程的同时,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依托于集团优势,辽宁何氏医学院拥有固体制剂生产车间、滴眼剂生产车间,真正实现“校中厂”,可满足学生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需求。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学校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由企业一线工程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与学校紧密合作,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产一线的工作,实现“厂中校”[5]。

图1 实践教育平台

6 师资队伍建设

为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学院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制药工程专业与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紧密相关,在校教师难以第一时间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设备,因此,学院建立了“三个机制、六项措施”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水平。

“三个机制”是指引进、认证和激励机制,即引进企业一线专家、建立校内考核认证机制以及对“双师型”教师的鼓励、激励机制。“六项措施”指教师到企业岗位锻炼、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培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工作、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教师考取技术资格证书和优惠政策引进技术人员。通过“三个机制、六项措施”的制度保障,着力建立一支适应于现代制药工程发展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7 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校在原有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由二级学院针对各专业特点制订更适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以下三方面。(1)完善制度:由于制药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较多,更新了适合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管理制度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2)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建立了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和校外教学质量监控两套制度,由监控小组成员对校外的实践基地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完成教学前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后监控三方面;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和“第三方(用人单位)评价”机制组成。(3)毕业反馈:与毕业生和工作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做到与时俱进。

8 结语

本文通过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的制药工程专业转型方案,对民营院校辽宁何氏医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的转型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出一套适合推广的制药工程转型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掌握岗位实践技能,增加学生就业技能、择业心态、从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树立学校专业的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制药应用型实训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