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容,尹菊芬
(1.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产一科;2.产三科,云南 曲靖 655000)
随着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医院护理风险。目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存在,不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医院形象造成损害。如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俨然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中首要面临的焦点[1]。而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提出,能够以患者自身需求和期望为导向,逐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展现护理服务对医院发展的意义。鉴于此,选择本院产科2016.12-2017.11期间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性化护理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产科2016.12-2017.11期间分娩的200例孕产妇,按照1:1划分原理,将其划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孕产妇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年龄中位数为(27.4±4.4)岁。B组孕产妇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9岁,年龄中位数为(28.2±4.5)岁。各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
基础护理:按时查房,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
人性化护理:对孕产妇施以有效的心理疏导,针对术后成功率、是否丧失生育能力、性生活质量等问题的解答,以专科知识和专业角度,提高孕产妇手术信心;辅之成功案例的讲述,消除其不良情绪,如恐惧、紧张和不安等[2];和孕产妇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此缩短护患距离,如依据个性化的护理、支持,鼓励孕产妇对内心想法予以表达;营造安静、舒适和整洁的病房环境,如摆放绿色植物和温馨饰品等,以此减缓孕产妇恐惧和紧张心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强化护理方案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明确术后并发症,确保孕产妇尽早康复;以专科宣教、出院指导等形式,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如疾病预防、恢复期等知识的掌握[3]。
以SPSS 20.0统计软件为依据,对本文涉及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予以统计出处理,组间数据选择t、X2检验。p<0.05,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B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为9.00%,A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为19.00%,即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比较[n=100、%]
护理前,各组孕产妇心理状态比较数据较为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B组孕产妇心理状态较优于A组,即各组孕产妇心理状态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相关文献证明,国内医院产科护理不良事件概率相对较高,且制约因素尤为复杂,已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关键。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孕产妇护理需求和期望难以得到落实;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低下和护理水平不足、医疗设施不健全、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失误等。而本院以自身产科护理现状为前提,借助人性化护理理念的融合,逐步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辅之业务水平考核与培训等模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概率[4]。即B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为9.00%,A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为19.00%,即各孕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概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而该研究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可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理念、精髓的掌握,使其充分明确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辅之针对性整改措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贯彻落实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意义;风险教育、强化护理制度等措施的施行,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继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表2 各组孕产妇心理状态比较[n=100、±s]
表2 各组孕产妇心理状态比较[n=100、±s]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B组 56.25±6.29 39.75±3.27 58.34±7.15 41.57±5.09 A组 56.39±6.02 46.29±5.68 58.46±6.99 47.16±6.23 t 0.1607 9.9785 0.1200 6.9484 P 0.8724 0.0000 0.9046 0.0000
总之,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可显著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且还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保证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