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江
从1983年开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的政策。1992年,14岁的张莉萍参加了当年师范生招生考试,考入原青海省乐都县师范学校美术班。3年后,17岁的她中专毕业,被分配到青海省平安县第一小学任教。当年,除了“张老师”这个称呼外,张莉萍还拥有另一个头衔“大队辅导员”。她和一群又一群孩子成了好朋友,从此也与“红领巾”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少人觉得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简单,唱唱跳跳、外出逛逛、搞搞活动就完事了,可谁知这“风光”背后的付出。
学美术出身的张莉萍,不懂乐理,别说五线谱,就连简谱也不懂,怎么训练鼓号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对孩子们的爱,对工作的认真,她仅用3个月就学会了打小鼓和小镲。
张莉萍和队员们在一起
有一年,因为队员的操作失误,一个大鼓被打破了,只有到西宁才能买到。为了不影响队员们的训练,张莉萍硬是坐班车再倒公交,到西宁去买大鼓。公交车司机嫌鼓大不让她上车,她就一路背着大鼓走到汽车站再坐班车,才终于把大鼓背回了学校。就这样,她用了四五个星期天,完成了学校部分乐器的更新换代。
那时候,张莉萍经常带领队员们搞活动、排节目,丰富他们的生活。学校没有光碟、没有录像,只有一台录音机和一盘音乐磁带。队员们表演中的各种情节、动作全靠自编和自创。演出服装没地方去租,学校又买不起,张莉萍就自己动手做。队员手里的道剧小花鼓,是她用两个铁碟子粘的;蒙古族舞蹈服装中的靴子,是她用红袜子改的;新疆舞帽子上的羽毛,是她用鸡毛一根根染成的……
张莉萍送教下乡
2003年,平安县城和农村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时,张莉萍带着学校的鼓号队、舞蹈队出发了。由于通往农村小学的桥断了,他们只能从河滩里绕行。也许是路途遥远、车程颠簸、工作紧张,活动搞完时,她的第一个孩子不幸流产了。可张莉萍回到学校依旧该干啥干啥,没有半句怨言。
2015年8月,在平安撤县建区后的第一届职工运动会上,队员们应邀参加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为更好地展示少先队员的风采,也借此机会锻炼队伍,张莉萍从6月初就开始带领160个队员排练团体操。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操场轮番训练不同队伍,还要不停地喊口令,让她感觉嗓子很疼。直到失声后到医院做喉镜,她才知道,因为用嗓过度,她的声带上出现了小裂缝,直到现在仍无法完全康复。
张莉萍和队员们喜获大奖
多年的艰苦拼搏,并未让张莉萍退缩,在她看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切付出都值得。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张莉萍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她所在的学校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优秀少先队集体。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张莉萍也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2013年,张莉萍来到北戴河团中央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学习,见到了陆士桢、华耀国、柯英等少先队工作专家。听了他们的讲座,张莉萍更坚定了一辈子做好自己喜欢的事的决心。培训结业式上,她主动请缨代表学员们发言,她充满激情地说:“炎炎8月,我坐了33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来到北戴河,为红领巾事业与大家相聚。看到70多岁的前辈们还在为少先队事业的蓬勃发展奔波,‘70后’的我们何言放弃?‘80后’的年轻人凭什么不努力!少先队辅导员肩负培养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好少先队员的引路人……”
2017年“六一”儿童节时,学校举行入队仪式,张莉萍在操场被一位家长拦住。这位家长激动地说:“我小学的时候,你带着县城的少先队员到我们乡下开展‘手拉手’活动,让我这个农村孩子第一次看见鼓号队,真是把我羡慕坏了!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考上县城的中学,参加鼓号队!”
原来,1998年,平安县第一小学曾和巴藏沟索家中心学校共同举办“城乡孩子手拉手共庆‘六一’儿童节”活动。时隔19年,当时一心向往鼓号队的少年已长大,成了公务员,但那次少先队活动让他记住了张莉萍这位辅导员,拥有了童年中一段美好的记忆,也树立了最初的奋斗目标。
“少先队辅导员是引领队员们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是燃起队员们理想、信仰和奋斗目标之火的人;也是在育人岗位上收获幸福、学会担当的人。”张莉萍在实践中这样诠释少先队辅导员的角色。
少先队活动课进课表后,张莉萍积极组织中队辅导员和队员们一起精心设计了不同年级的少先队活动,还在全区率先提出“让少先队活动课动起来”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如何让少先队员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张莉萍认真地思考并大胆地探索着。
张莉萍(左三)组织队员们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张莉萍和队员们在一起
仔细观察,张莉萍发现队员们学习的课本中有许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于是,她组织各个年级的队员们分别以“在课本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队员们翻开语文课本,找到了《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邱少云》等一篇篇“爱国”主题的课文;在《八角楼的灯光》《一夜的工作》《周总理的睡衣》等课文中, “敬业”精神得到了充分诠释;就连一年级的课本中也有《蓝树叶》《好朋友》等讲述“诚信”和“友善”的故事……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更多人认识到少先队活动和文化课的学习并不矛盾,还能促进队员们学习知识、提升认识和能力。
2016年的一天,一个队员问张莉萍:“档案局是干什么的?”回答完队员的这个问题,张莉萍一下子想到了帮助队员们了解社会的好办法。不久,她组织队员们开展了“走进党政机关,了解政府职能”主题寻访活动,带领队员们参观海东市会议中心、电视台、民政局、文化局等多家单位,引导他们走入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开始思考自我的发展。活动结束后,一位队员说:“我看见文化局里有一个特别大的阅览室,里面有许多报纸和图书,以后要能经常来这里看书多好!”也有队员说:“我看到法院的审判长坐在法庭中央好威严啊!我长大也要学法律,做一名法官……”
其实,张莉萍设计这个活动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队员们体验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许多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人都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当她把自己参加活动的这一体验告诉队员们时,队员们深受教育。
张莉萍带领留守儿童参观科技馆
教师节时,张莉萍带领所有中队干部到自己小学时的辅导员黄老师家中做客,引导队员们体会“尊师”的重要性;五四青年节时,她带领六年级的队员们到中学观看“入团仪式”,引导他们对团组织产生向往之情;建党纪念日里,她积极联系平安区委组织部,带领队员们观摩 “入党仪式”,引导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
张莉萍就这样以一次又一次不走过场、不比排场、实实在在的少先队活动,促进队员们的健康成长。
2017年10月平安区召开少代会时决定实行少工委“双主任”制度,张莉萍当选平安区少工委主任,并兼任平安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对她而言,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莉萍和共青团平安区委的同志们一起认真研究《少先队改革方案》,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后,制订出了平安区重点少先队活动计划; 2018年“六一”前夕,她还以平安区少工委的名义给一年级的新队员写了一封信,传递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表达对新队员的希望,在全区少先队员和家长中引发了较大的反响。
作为海东市唯一的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张莉萍积极筹措,多方协调,带领工作室成员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活动品牌,并指导新上岗的辅导员适应工作环境,提升专业能力……2018年4月,在平安区第一届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大赛中,这个工作室的3位少先队辅导员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张莉萍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种平凡的付出,让她用青春点亮了一批又批队员的人生,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