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华
摘 要:分层次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发展模式,中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依托市场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培养目标,搞好专业课程设置。分层次进行编班,调整课程的理论深度,以能力训练和实践需要来优化重组教学资源,教学中分层次进行考核、评价,力求把课程设置与模块化训练紧密结合。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层次模型 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面对如何根据学生差异性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人文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胜任对应岗位的需求,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中职学校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立足地方、突出应用、着眼发展”为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培养初级技能型综合人才,深入市场了解企业对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和岗位要求。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胜任初级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的意义
富兰克林.愽比特提出“我们需要课程研制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研制课程的程序要适合于当今不断变化的学校环境”。中职学校应扎根于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课程结构应以“能力本位、市场导向、多元化、可操作性”为原则,以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注重专业内容与企业岗位的契合度,关注生源的差异性,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建立不同层次的模块化学习与技能操作平台,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发展需求。培养人才重要的载体课程设置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课程的开设就失去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教学做也就无意义可言。
三、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设置模式
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性与市场需求的特点,依托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特征,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方向课程”+“拓展提升课程”等课程模块。公共课程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体应对社会能力的平台;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实习实训模块,其目的是根据专业体系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为目的;方向课程要根据不同岗位群设置从业岗位课程,以满足不同岗位群的需求;拓展提升课程包括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发明与创新等,其目的是依托省市专业技能竞赛,进行专项培训提升个体技能。
四、归并专业课程内容
Hilda Taba阐明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1.自给自足(帮助学习者获得学习技能);2.意义(内容应有助于学习特定的概念、技能或价值观);3.正确(内容恰当,适当);4.兴趣(内容的选择应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之上);5.有用(校内与校外应该是有用的);6.可学(内容一定要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和理解范围之内,应该使得学生学习容易);7.可行性(内容一定要考虑时间分配,人员和其他资源的利用);这些标准要求分层次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学情,面对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分析专业需求,确定层次教学模块,编写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是分层次教学的重中之重。
五、精心策划课程的专业方向
技术的学习要以应用为目的,一门应用技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实用性技能强化培训,专门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技能能手。针对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群要求来设置课程适用方向,不需要“全面化”技能培训,而应“个体化”突破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着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与竞争力。
专业主攻方向采取“自愿选取”的原则,由学生本人根据对某专业领域的了解、自身需求与个性化特点予以选择,然后由学校安排老师教学,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知其然”,然后在实践训练中“知其所以然”,学生之间存在共同的选择,彼此间通过沟通交换知识,相互学习、探讨,无形之中会构建好良好的团队精神,知识技能的潜移默化,使他们的各种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多种形式锻炼。
六、教学资源整合,技能测评到位
(一)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如何开发?丹尼尔.凯特兹和罗伯特.卡恩提出的开放系统中指出“输入过程(资料、信息或人员)、加工过程、输出过程,是一个或多个起控制作用的反馈链条)”,这说明任何内容是需要一个不断使用、加工、反馈的循环过程。根据所选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界定专业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专业必须够用。启发学生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依托“以人为本,就业为向导”的设计思想,认真分析学生现状,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课程内容讲解为中心,结合案例操作與解析,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演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进行抽样测评,再与信息反馈相结合,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测评,以达到教有所益,学有所成的目的。
七、健全完善的学生技能考核机制
重视实践环节,改革实践体系,分阶段进行模块化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知识目标和操作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实习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指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操作后应达到什么水准和要求。再对每阶段的强化练习进行讲评、点评。适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再次通过训练,再指导、再点评等循环方式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实习课进行考核,实验、实习报告及时批改,势必提高实验、实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结语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要认清现状,紧随社会的需求发展,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富有实效的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专业课程体系,结合社会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扩大实用性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升职业专项技能的竞争力,扩展学生就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地与企业融合,共同营造知识专业与经济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2011-08-30.
[2]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7,38(14).
[3](美).Fred C.Lunenburg Allan C.Ornstein.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孙志军,金平,曹淑江,王家启,徐卫红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