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8-10-10 09:21周鑫邹秀敏杨虹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千里马韩愈读音

周鑫 邹秀敏 杨虹

〔此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人才被埋没的可悲境遇。

2.掌握积累短文中的主要实词用法。

3.把握文中重要的语气词和划分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重要实词,能用白话文翻译全文。

2.把握文中重要的语气词和划分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重要的语气词和划分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读

(学生小声读课文,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强调“食”字的读音,生齐读教师范读,要求降速。)

师:在文言文当中,有一些词是不太好把握的,同学们知道是哪些词吗?

生:为(二声)有时候读为(四声)。

师:什么时候读二声,什么时候读四声?

生:四声是做名词, 然后,二声是做动词吧?

生:我认为在读四声的时候应该是介词,在读二声的时候是动词,表示“是”的意思。

师: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当它表示被动的时候要读二声。这样一个词有多种读音,在这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个字。

生:食。

师: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通假字的读音是和现在的读音不一样。

师:还有一些书下注释中给我们的重点实词以及书下注释没给我们的,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在文章中圈画出你读得不太准的读音,小声读出来。(生小声读,圈画易错字音。)

生:我找到的是第二段中的“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生:第三段,“食之不能尽其材”,还有最后一段中“其真无马耶”中的“耶”读二声。

师:你把握得很准确,那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一些重点词的读法。(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

师:我们需要读准这些字的字音,请同学们动笔,在文章中把这些字音圈画出来。(生圈画字词。)

师:我们把握了字音,可以开始读了。请同学们把书端起来,我们来齐读“马说”。(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整齐又响亮,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刚才所提到的,这篇文章它属于——

生:议论文。

师:对,说理。所以语速要慢一点。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给同学们范读一遍。(师范读。)

二、译读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译读全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课文翻译。)

师:想要达到这种朗读效果,我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个环节,译读。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翻译课文。一会儿四个人为一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翻译,如果有疑问请你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有不明白的地方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先自行翻译,后进行小组合作。)

师:第一名同学朗读原文,第二名同学找出这一段的重点字词,不要太多,太多就不是重点了,第三名和第四名同学将这一段翻译出来。(生合作展示第一段。)

…………

生:“辱”是侮辱的意思。

生:我认为“辱”是受辱的意思。

师:你如何确定的?

生:查找工具书。

…………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奴隶人”的翻译。

生:我认为“奴隶人”是“马夫”的意思。

师: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

生:联系上下文。

师:字典中把它翻译成“仆役”,也就是地位比较低下的人。我希望第二组同学翻译文章时能够更自信一点。(生合作展示第二段。)

生:“尽”是“竭尽”的意思。

师:在这篇文章中联系上下文应该是“吃完”“吃光”的意思。

…………

生:老师,我对刚才一组同学的翻译有疑问,“与常马等不可得”他翻译成“等同于普通的马”。这句话主要是说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但是它和普通的马不一样。

生:我的翻译是“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师:也就是说“不可得”的意思。

生:做不到。

师:刚才同学们有一个词没翻译出来。

生:“才美”应该翻译成“才能和美德”。

师:他丢掉了一个“美”,你听得非常认真,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注意这一点。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话让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才美不外见”我们是怎么读的啊?

生:连着读的。

师:根据刚才的翻译,才和美是几个词?

生:两个。

师:两个词我们怎么处理更合适一些。(生读。)有停顿,但是不要停。听我读。(师读,生齐读。)非常好。(生合作展示第三段。)

师:“呜呼”这个词,表示什么语气?

生:惊叹。

师:惊叹怎么读出来,往上去,还是下来?

生:往上去。

师:谁来试一下。(生读。)咱们一起来。(生齐读。)

生:老师,我看到“呜呼”的注释翻译是“唉”,表示一种遗憾的语气。

师:这种遗憾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情绪上就会更加强烈一些。

…………

生:“耶”这个词的反问语气他没有翻译出来。

师:反问语气是哪个词翻译出来的?

生:“其”。

…………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两个“其”,这两个字表示怎样的语气?

生:第一个是反问,第二个是推測。

师:它们会给我们的朗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试着读一读。(生齐读,师范读。)谁来试试?(生读。)第一个“其”字还是有点儿没上去。(生读。)好多了,再练一下。

三、品读

(从千里马不幸的遭遇起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正确把握作者情感,同时用情感作为指导反刍朗读教学;试读几个带有“也”的句子;试读几个带有“不”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停顿降速。)

师:我们明确了这种翻译对朗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怎么读取决于文章的——

生:含义。

师:嗯,那回到我们课前所提到的那个问题,被伯乐相中的千里马是幸运的,在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怎样的遭遇呢?

生:第一段,“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间”,只是在奴隶人的手中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师:奴隶人怎么翻译?

生:仆役。

师:我们都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千里马也是这样,问题是千里马死在了──

生:槽枥之间。

师:而且是和。

生:普通的马。

师:死之前还受到了──

生:屈辱。

师:所以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啊?

生:惋惜。

师:惋惜怎么读?(生读。)想想他的惋惜在这里已经到达一个高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词上?

生:“祗”。

生:“骈死”。

生:“虽”。

师:所以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特殊处理一下,谁来试一下。(生试读。)有点放不开,这样,同学们用手把耳朵堵住,再试一试。(生自由读。)你来试试(指一生读。)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们读得都挺好,我有点意见,“祗”是“只是”的意思,和后面的内容应该分开一点儿。

师:那你来示范一下怎么朗读?(师示范,生再读。)可以说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千里马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惋惜,其实文章当中还有一些句子表达了比较强烈的语气,我们还是堵住耳朵来读。(生自由读。)挑一句,你认为你把握得比较好的读一读。(生读。)读出什么语气?

生:愤怒。

师:为什么愤怒?

生:因为它即使有千里马的才能,但是被奴隶人压制,它的才能不得以展现。

师:注意一下这句话出现的位置,导致它有这样的命运,是奴隶人还是食马者?

生:食马者。

师:好,我们看一下,这几句该怎么把握。(屏幕显示: 惋惜、愤怒、惊叹、遗憾。)其实文章当中除了这些语气之外,还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食”。

生:“不”。

师:非常好。“不”在文章中出现了11次,怎么把握这些“不”。把耳朵堵起来,挑几句你能把握好的练一下。(生自由练读。)谁来试试?(生读。)养马人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的面前,说:天下无马,这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生:愚蠢,而且无知。

师:加起来叫做“愚妄”,他瞧得起千里马吗?

生:瞧不起。(师示范,生读。)

师: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句式,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排比句。

师:排比句语气上要有什么?

生:递进。

师:试着读一读。(生齐读。)同学们真是一点就通啊,刚才通过读这两部分内容,我们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把握得差不多了。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想要读得慢一些,给大家推荐这样一个方法,刚才同学们都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现在来试试。(生自由读。找一生读第二段。)

生:有些字的读音他没有拉长,比如“虽”。

生:还有“才美不外见”的“才”和“美”没有拉长。

师:还有“马”还有“虽”。(生齐读第三段。)

四、扩读

(引入韩愈背景介绍,分析明确文章主旨;综合上面的所有读法,并试用韩愈口吻再读文章;生配乐朗读。)

师: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作者为千里马鸣不平,那么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鸣不平的仅仅是千里马吗?

生:还有韩愈自己的怀才不遇。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背景资料。(大屏幕显示背景资料。)

师:韩愈三次入仕都没有得到主考官的赏识,所以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写马,也是写他自己。

生: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

师:“愤懑”这个词用得非常好。

生:既愤怒,又无可奈何。

师:这个就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握的,接下来我们再读《马说》,读出韩愈表达的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情感,结合我们刚才提到的语气,缓慢地读一下。(生自由练读。)

师: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展现,为了给同学们的朗读增光添彩,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小配乐。(学生配乐朗读。)

教学评析1:

从周老师的课中,我们看到在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在探求更具实效的教学模式上所做的努力。教师引导学生以“准读”“译读”“品读”“扩读”的模式,发现韩愈笔下的“千里马”之“奇”、之“遇”,从而理解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意。

教师以“诵读”为线,通过有层次地读,别具匠心地让学生体会发现文句的意思乃至语言所能达到的精炼境界。从课堂呈现的效果来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渐入佳境,思维开阔,品析深入,语言精妙。

周老师的朗读教学和那种侧重于挖掘作品的社会与哲学意义的解读习惯相比,让学生更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让语文课回归本源,通过“听与读”来感悟作品的内涵,“以读促析,以析促品”,使课堂具有更浓郁的“语文味道”。

许多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往往停留在“是什么”这一层面,而无力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給学生更多的引导和解答。周老师的教学再次强化了语文的深层次解读即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式;译文扎实,并以此开始构建学生的言语世界与人文世界。

在阅读对话中,周老师将自己定位于学生思考与表达的促进者。对话教学是开放的,“从引导到发现”的朗读教学的新模式也是开放的,但它不等于教师作用的弱化乃至消解,恰恰相反,教师对文本精准深刻的把握,教师的倾听、判断、表达的功力,决定着课堂开放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周老师在对话中对学生的“说”能够给予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深入地说、言之成理地“说”。

周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读进去,悟得出”,设计了较充分的阅读时间(包括教师的范读),毕竟用心、仔细地阅读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是独特感受与体会的前提,也是一种真诚与尊重。

教学评析2:

文言文难教,尤其是在公开课教学当中。周老师的教学以朗读作为支点以及载体。之所以选择朗读这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显然已经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朗读分为了“准读,译读,品读、扩读”四个环节,层次非常清晰。而教师在这个四个环节中落实教学任务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到对文本基本内容的理解,再到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感悟,应该说是逐渐深入的。而且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所有朗读环节以及各种方式的朗读,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和机械的重复,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教师以朗读作为最主要的介质,凭借它引领学生对文本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整理、感悟,最终形成了他们对这篇经典美文的真正的学习体验。这个过程不禁让我们想到张志公先生一直提倡的理念,他认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语文教学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方法和相应的指导,同时辅之以种种必要的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周老师运用朗读法作为今天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无疑是成功的。

这节课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每名学生都有工具书——《古汉语词典》,很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都是通过翻工具书来确定答案的。教师可以在这稍微停一下,利用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知道“所以然”的过程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更是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力的培养。

周老师通过朗读,在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建立了一种多重的对话平台,让他们之间进行了一种思维和精神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周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其实是让学生从外在的技巧到内在的意蕴,从文言知识到文言能力做到心口合一,实现以文化人。

准读部分学生有些生涩,译读部分比较流畅,品读部分逐渐深入,到扩读部分则是一种升华。如果在最后的点拨环节,教师可以在背景资料中给学生稍微提一下:韩愈倡导的不平则鸣,其实也是其古文运动所倡导的宗旨,他认为,文章承担着一个社会责任,“适于时,救其弊”,实际上是对当时存在社会问题的“不平而鸣”,这样會更好。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千里马韩愈读音
晚春
WILD RIDE TO XANADU
“那”与“哪”的读音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