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桐
潺潺的水声悠悠划过耳畔,清风夹着雨后湿土淡淡的芬芳。竹叶被微风托着,在清冽的空气中舞蹈,竹枝摇曳出动人的光影。除去村庄里时不时传来的的几句人语,几声狗吠,便只剩下了自然轻轻的低吟。
这里很美。
沿溪而行,花影潋滟。枝丫上密密匝匝地冒出了花骨朵儿,微风轻轻一抚弄,那尚未完全绽放的花朵的清香便在风中荡漾了。粉嫩的花瓣随溪水流去,被湛蓝的天衬着,流到了天尽头,不知漂往何处。不由想起了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此时的美景颇有几分桃花源的恬静与安然。翠绿的竹林随山脉绵延,成为这片沃土上鲜活的动脉。年轻人都外出了,老人们还守在这里,望着竹林的眼神充满热切。常听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人絮叨,山里的笋都快长成竹子了,来不及挖了。这笋啊,挖得越勤快就长得越盛。
偌大的村庄里,是邻里间亲热的寒暄。被岁月刻上了痕迹的石板路上,是孩童嬉闹的身影。清风带着孩童吹起的一串串泡泡在阳光下飞舞,镀上了缤纷的颜色,仿若这里的人们透明美好的心。道边是村里老人卖笋的吆喝声,每每讲好价钱,老人的脸上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古朴的石路上稀疏地穿梭着往来的车辆,那是离家的儿女们归家探望的身影。
这里是大同,我的故里,位于浙江台州天台北部群山之间,与新昌、宁海接壤。一条溪流横贯,人称大同溪,溪水清澈,溪底碎石历历可见,溪入宁海白溪水库。这里交通闭塞,盛产毛竹,遍地生长苦菜,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大同九里坑,双脚走歪把;大同九里坑,荬菜(苦菜)和笋梗。”大同名称由来,一说产竹大筒,大同是著名竹乡,既有企盼之意,也有自豪之情。二是大同名称暗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大同何姓一族,源自河南,为避战乱,迁至大同。大同一名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礼记·礼运大同篇》中描绘的大同世界的美好图景。大同村口有一座永福桥,建于光绪二十四年,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天台最早的马蹄形石拱桥,桥高接近7米,偶有人摔下去,均安然無恙,甚为神奇。北部的华顶山上一条霞客古道蜿蜒而下,把“浙里”的故事绵延到历史的纵深……
李白曾云:“龙楼凤阙不肯去,飞腾直欲天台去。”“浙里”的山水清秀,“浙里”的人儿纯朴热情,“浙里”的每一方土壤、每一缕清风,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骄傲与牵挂。
[【老师快评】]
小小的地名承载着一方水土和一种生活形态。文章聚焦浙江台州天台北部的村落——大同,小处落笔,在山水上细心着色,敏锐地捕捉村落生活的动人画面,向我们生动地呈现了村落的古朴生态,唤醒了地名背后的温度,通过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丈量故里的内涵与分量。文笔细腻,文风清新,字里行间充满故土深情。
指导老师:洪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