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预习作业设计模式初探

2018-10-09 10:13谢燕忠李岩萍
关键词:设计模式初中物理

谢燕忠 李岩萍

摘 要:在当前初中物理预习作业中存在形式化色彩严重,教学主体观念缺失,对学以的实际学习能力重视度不够的现象。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布置预习作业,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认清预习作业设计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建立一定的预习模式,同时使其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预习作业;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085-03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在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环境中学习。预习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巩固所学的知识,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 甚至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初中预习作业设计的内涵

预习作业,主要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新课中的问题并确立学习目标,同时建立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布置预习作业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应充分了解学习者,并对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明确的认识,且布置的问题学生可通过书本找到答案,同时它还可以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深思。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类新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开展外部学习以促进内部学习的成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发展。预习作业的推行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化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整体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体系。

二、初中预习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作业形式化色彩较重

因为预习作业相对于普通作业在难度系数和数量上都有所缩减,所以当前预习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马观花式”的应付。由于中学生在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方面还需要加强,对预习的内涵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也不足,所以导致预习作业的完成效果不佳。同时教师也未对学生预习作业进行有效指导,且大部分学生把预习看成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了解,故以从头到尾看书的方式完成预习作业,没有做到深入预习,因此其中隐含的物理问题和物理现象也就未能被及时发现。

(二)教学主体教育观缺失

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教学中的传统惯性思维方式仍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中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这一事实被忽略,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兴趣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同时这也导致了在课前预习中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能力的缺乏,预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效果降低的现象。

(三)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没有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人性化、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但是现实情况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把握,预习作业存在简单的一刀切现象。即程度好的学生感觉很容易,基础一般的学生感觉很困难,有的学生甚至感觉课前预习作业可有可无,所以没有引起学生对其的重视。

三、初中预习作业的设计模式

结合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同时本课题组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讨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模式——“学案主导,合作探究,课堂反馈,动态评估”。该模式的特点是以预习学案为载体,并通过预习课本、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积极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由此使物理学习变成一次富有趣味的科学之旅。

(一)学案主导

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程度的差异性,我们在设计预习学案时要注重学案的多样性、趣味性、探究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即既要兼顾尖子生和中等生,又要考虑后进生。为此在进行预习活动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即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学习能力基本均衡的小组,且每组要有一名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此外预习作业还要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并且每个学案都要包含从简单到难不同层次的作业题目,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预习作业诸如阅读课本找到概念、定义和规律等;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网络查询与搜索等方式完成的预习作业。学案中实践探究性题目的设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实验探究型、生活实践型和网络开放型三种。

1.实验探究型

例如在学习光的时候可让学生去做小孔成像、影子游戏、筷子折断、潜望镜等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再如讲到声音时可让学生做一做“土电话”(两个一次性杯子中间连一根线),并且让这根线的长度和教室的长度差不多,由此通过实验让学生解决“声音在棉线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好”“棉线在松弛状态下能不能传播声音”“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中间位置,对面的学生能否听到声音”等物理问题,同时还可以将上述小实验设计成实验探究型题目,以便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并完成学案。这样的预习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对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生活实践型

例如在预习“惯性”时,教师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街道的交通安全设施,并找出哪些设施用到了惯性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以上预习内容设计成生活实践型题目,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充分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

3.网络开放型

现在是教学信息化时代,网络对于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有关内容设计成网络开放型的学案,即在学案中适当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借助课外资料或者网络解疑。例如在预习《电磁铁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安排學生搜集一些与我国高铁、动车等有关的电磁铁应用资料,如此既增长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合作探究

教师在预习学案中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认真预习课本的基础上完成;而涉及到有一定难度且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学生则可以在预习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并最终形成一定的结论,进而以此达到对知识加工归纳提升的目的。此外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去,并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自制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小论文的撰写等做出指导,由此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各小组的组长还要详细记录各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教师在最后环节——动态评估的依据。

(三)课堂反馈

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着上课的进度和节奏对所布置的预习内容按组进行检查评比。对于探究性问题,组与组之间可以在班内交流,预习结果也可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尽量杜绝课堂变成几个学生的独角戏。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展示、交流、点评、补充和质疑的习惯,由此创设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最终实现预习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让教与学达到高度的融合和有机的统一。

(四)动态评估

在课堂反馈环节中,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其发言中的每个细节,同时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并最终以小组分数和名次等形式量化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并在适当的时机多照顾组内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也有机会当“先进组员”和“预习冠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初中物理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媒体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法研究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融贯式服务设计模式研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