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图片传播失范现象及其规避路径

2018-10-09 10:38刘海金金玉柱李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失范中国武术

刘海金 金玉柱 李丽

摘 要:以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图片传播中的失范现象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与梳理。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及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1)功利性倾向蔓延,亵渎了武术的文化精神;2)娱乐化倾向泛滥,偏离了武术的真实身份;3)夸大化倾向严重,误读了武术的真实形象;4)破坏性倾向滋生,影响了武术的正面形象。根据其传播特点与内在机制,提出相关的社会学规避措施与方法,旨在使中国武术的传播环境得到健康的维护与有效的净化,实现其传播的“深度安全”。

关键词:中国武术;图片传播;失范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4-0063-06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through literature materials, expert inter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nomie phenomenon and the regulations of Wushu picture spread. 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 the anomie phenomenon and its bad influence on Wushu picture spread have 4 points: 1) the utilitarianism trend destroys the cultural spirit of Wushu; 2) the entertainment trend in the spread of Wushu pictures deviates from the true identity of Wushu; 3) exaggeration trend misreads the true image of martial arts; 4) the destructive tendency breeds and affects the positive image of Wushu. In the face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Wushu picture spread, according to its spread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mechanism, relevant sociological avoidance measure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of Chinese Wushu healthy and effective to realize the" deep security ".

Key words:Chinese Wushu; picture spread; anomie

當下武术的传播研究,从传播信息源到受众以及传播媒介,学者都有关注。不同学者从武术的国内与国际传播入手,阐释了当代武术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从武术教育、武术技击、武术影视、武术竞技以及当下较为热点的段位制、标准化等视角进行探讨,得到了众多武术研究者的关注与智慧的投入,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武术传播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武术的技击传播和影视传播由于艺术加工和商业资本等外在因素的介入, 在一定程度上使武术产生了“大众疏离”的现象[1]。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中国武术在国际民众中的文化影响力,对于当下的中国武术传播而言,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最为艰难的时期。《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国际民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依次是: 中国武术(52%)、饮食(46%) 和中医(

45%)。 [2]”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一方面显示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际民众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中国武术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贡献率,使我们有必要重新确立中国武术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地位,使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武术传播的研究仍是一个在路上的不尽的研究课题,尤其需要我们切合实际进行有价值的微观以及纵深研究,以此来弥补武术宏观传播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

武术图片传播是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让海内外受众群体对中国武术产生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和推广中国武术的热情。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进入后读图时代,进入视觉文化时代的今天,武术图像符号与武术文字符号共同建构了中国武术的“现实世界”,也使得中国武术的文化记忆与生存空间得到了不断的延伸与拓展,成为中国武术展现于大众的一种重要的视觉文化景观。然而,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如夸张的艺术手段使得一些武术图片中的人物可以飞檐走壁、腾飞万丈,武术被人为添加了一些类光怪陆离、神乎其神的特异功能,其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人们对武术的严重误读。这些图片传播的失范行为已经给中国武术传播带来了诸多发展问题,成为丑化中国武术形象、羁绊中国武术健康前行的重要障碍。在深入挖掘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重视中国武术教化功能的今天,如何消弭武术图片传播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下亟需考量的重要问题。

1 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与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先生指出:“图片传播的发展, 依托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 受到科学技术的直接推动, 它不仅是人类信息传播的本源, 也必将成为信息传播的永恒主题。[3]”目前,图片传播史学已逐渐成为研究热门领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图片传播的方式、途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索图片传播的规律,以便科学地把握图片传播的价值、意义及其发展趋势,服务社会需要。李培林先生图片传播的研究范式为武术图片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武术图片传播失范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武术的良性传播,它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事实深契于武术传播当中。基于此研究梳理了近年来较为热议的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行为,分析了四种较为常见的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并对图片失范现象背后的社会存在进了深度解析。

1.1 从传者的角度看,武术图片传播功利性倾向蔓延亵渎了武术的文化精神

功利性价值取向在我国社会呈不断扩张的发展态势。然而,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过度扩张,无论对一个国家整体而言还是对社会中每一个具体成员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4]。传播功利性是传播活动过程中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传播活动中传授雙方都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传播行为。

对于武术图片中的失范现象而言,功利性驱使可谓是失范现象弥漫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功利性体现在不同的主体对武术传播最直接的现实需求。他们为了赢得点击率或获取知名度,不惜制造图片的虚假性、夸大性图片的真实性,这种在非正式话语空间产生和传播的武术图片会飞速扩张自己的脚步,肆无忌惮地侵蚀中国武术的文化形象,因为其所记录的“历史”,不但“真实”而且“生动”,让人难以不受其影响。虚假变成真相,武术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久而久之会一落千丈,甚至会成为一种“集体记忆”。如闫芳“太极推手”事件便是典型的个案,这一不良事件发生后,顿时在武术领域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议论批判声络驿不绝。更为严重的是类似的太极推手视频与图片迅速风靡于网络媒体之中。如果我们以“闫芳”抑或“太极推手”为关键词,在百度图库中搜索,将会发现有着中国的“神功”图片弥漫其中,数不胜数。从图片中我们看以看到,闫芳可以在一招一式之中将徒弟打飞出数米之外,抑或使徒弟们滚来翻去,甚至以排山倒海之势将众多徒弟一齐打飞。类似的太极推手图片充斥在网络中,对于真正的武术人来说,可能会一笑了之,然而对于一些普通受众来说则会产生难以估测的负面影响,他们会误以为这就是真正的“中国武术”。然而,等待“热”过后,抑或是“事实”得以澄清以后,无疑会有一种被蛊惑、上当受骗的感觉。“闫芳事件”其实是武术信誉危机的一次总爆发,我们有必要对类似的负面事件进行彻底清洗与规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读图时代下的人们对图形和文字的反应与记忆是不同的,且差别很大。一般来讲,人们对图片信息的接受最为广泛,且能长时间地保存在记忆当中,这是因为图片是最接近事件真相和事物真实的视觉符号,且图像当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正如《社会学的邀请》一书中的“在后现代的世界里,图像经常变得比现实更重要,或者图像至少让我们难以决定我们的好恶,因为图像混合在一起而没有了实践和空间”[5]。所以,如果我们纵容这类武术图片任意传播与发展,必将损害大众对中国武术真实形象的认识,亵渎武术的文化精神。这种破碎性、非我性的武术图片传播总是毁着他人已建构的真面形象,显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人通过图片制作对武术进行虚假包装,但是需要我们通过虚假的表面看到真实的武术本身。

1.2 从受众的角度看,武术图片传播娱乐化倾向泛滥偏离了武术的真实身份

美国著名文化研究者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且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无声无息之中已经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6]”在这种娱乐时代生活的我们,有自由去追求新的事物,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现实,但是它也可能使得我们失去自我身份存在的坚实基础。正如有学者所说:“在瞬时和图像的双重影响下,武术无疑也成为了娱乐的附庸。在无声无息的瞬间传递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浪潮中,每个信息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被割裂开来,受众所接受的只是‘碎片化的语境。这些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常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实际却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7]

对于武术图片传播的娱乐化倾向而言,娱乐成了其失范现象滋生的又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图片使人的形象延伸并成倍地增加,甚至使它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商品,它们比公开的娼妓更容易买到,更容易拥抱,更容易抚弄。[8]”形容的是多么露骨而又羞涩,但又是多么真实与透彻,一切媒介的存在都给我们的生活赋予了认为的直觉和任意的价值。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中国武术的娱乐化也再所难免,如武术动漫、武术娱乐节目、武术表演等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提供了一揽子富豪消费的美景,但是它借此超越了照片的真实范畴。从网络中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娱乐化的武术图片更是弥漫其中,成为一种另类的“图片博物馆”。这些武术图片中的一招一式之中尽显“娱乐气象”,我们从他们的身体动作中看不出精神气力功,看不出手眼身法步等武术的文化要义,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些低俗、没有文化内涵的虚假动作。这类武术节目成为了一种游戏,为了娱乐可视性和戏剧背景,不断地肢解和摒弃着中国武术文化中本应该有的顺序和连贯性,也根本看不到它们与思想之间存在的任何关系。它们打着诠释武术文化精髓的幌子,走的却是“搏艺有道,娱乐无边”的道路,真是让人贻笑大方。然而随着它们逐渐深入民间,一波一波的武术娱乐图片也弥漫在各大新闻媒体以及网络之中,假亦是真真亦是假,久而久之武术娱乐化的图片不但不被认为是低俗的,反而被观赏者认为是中国武术“真实的面貌”,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象。

所以,在这个虚假的娱乐时代,我们变得 “拒绝记忆”。因为生活在支离破碎,没有连续性和语境的时代里,“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正如研究指出的“在娱乐沉浸传播中,传统文化被预设进入通俗性、大众化等大众文化的‘法西斯化框架,人为地将传统文化‘奴驭化 [9]”。更为可怕和悲哀的是滋生了颓废审美化的蔓延,对于美的理念而言,已经处于模糊不清的境遇中。中国武术的文化传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图片为载体的传播失范行为,极大损害了武术的文化形象。随着这些图片中的碎片化信息传递与更新,武术受众随时都会被一些表层信息蒙蔽,这些信息使武术受众产生了错误理解,对于真实的武术文化信息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1.3 从武术自身的角度看,武术图片传播夸大化倾向严重误读了武术的真实形象

卖艺人经常以练武、杂技、硬气功来吸引观众,如“吞宝剑、吞铁球、手劈方砖、劲弯钢筋等。这里面有带真功夫的,造假的也不少,事先用醋把砖头泡过,再拿来用掌劈,使巧弄假。因为一味地傻练,挣不到多少钱不说,体力消耗也很大” [10]。不难看出,传统武术杜撰故事、自吹自擂、故弄玄虚、虚假宣传等失范行为现象也是一种常态化的社会现象,可谓是一种自古有之的现象。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广泛采纳与使用,当今社会的各种武术图片的肆意传播更加锐化,可以说,“假,大、空”现象在武术场域无所遁形,远远超越了古代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夸大行为,而且在现代传播手段的推动下,更是逐渐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危害性,其传播可谓是越来越远,传来越“真”。

对于武术图片的夸大化现象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超出现实的、不合逻辑的技术化处理而生成的,尤其是随着媒介时代的来临,一些夸大的、虚无的武术动作图片弥漫在新闻媒体与网络之中,它们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常识问题。例如对一些竞技武术高难度动作的放大化,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视觉效果更具刺激性,这是一种摄像技术的专门化处理;另外如一些低俗的武术图片也不乏存在如“旋风腿”“水上漂”等武术图片。这些负面的武术新闻图片造成的直接后果则是真实的功夫身体逐渐消失,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往往是一些表演性的身体,这些表演性的身体并非是真实的武术形象,而是一些杂糅的合成品,它融合了部分的武术技术和一些艺术处理成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武术图片的筛选主要来自网络新闻发布者,这些人几乎甚至全部对中国武术的真实形象并不了解,他们追求的仅仅是视觉效果。那么,在这知与不知的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武术图片的真实性徘徊在“真实”与“消失”之间,让人们难以把握与认清。

美国著名学者里昂·汉特认为:“这是一种高超的招式,也是一种高明的谎言。”武术图片夸大化的失范现象可以说是最为真实的写照,中国武术正是在这种“真实形象”与“虚假形象”的对接过程中发生了错位,造成人们对中国武术形象在认知上的扭曲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武术夸大图片的制作技术影响的不是发生的意见和观念的层面,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模式,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虚无延伸,对武术传播造成的卷入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

1.4 从传播的效果上看,武术图片传播破坏性倾向滋生影响了武术的正面形象

中国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儒释道之文化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复合体,整体来看中国武术树立了正面形象、充满了正能量。有学者从少林武术入手进行研究指出了“中国武术有着极为突出的教化形象、入世形象以及艺术形象等”[11]。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指出中国武术是一门向善的文化,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一种诗意的文化,一种求真的文化等等。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下中国武术自身形象仍然不尽人如意。正如有学者研究认为的:“武术传播过程中的故弄玄虚、自吹自擂、相互诋毁、门户之争等传统陋习,在互联网、现代媒体、电影等介质的裹挟下被不断放大,使原本囿于较小范围内传播的习武群体失范行为,升级为影响极大的社会不良现象,把朴素自然的中国武术涂抹得面目全非、真假难辨。对中国武术传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

微信平台中发布的一张“瘦骨嶙峋的武术习练者”图片引起了舆论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民国时期习武群体的真实面貌”, 也有人认为“这并不代表中国武术整体的习练群体”。不论站在何种立场,也不管它的真与假,这张新闻图片的确对中国武术的形象产生极为不好的负面影响。像这类破坏性倾向的图片并不少见,如“少林武僧与美女”的图片、“武术妖化”的图片等等弥漫于网络媒体之中。又如武僧一龙被一群外国格斗选手围殴的图片,这明显是经过技术处理过的图片,但这张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难免使人们对少林武术有一番不良的遐想与评价。重庆晚报 2013年5月11日报道,在重庆发现武林高人留下的古籍中,除“观音神水”“祖师神水”“喉症神水”配方外,还有“返老还童术”“起死回生法”的咒语和秘诀。呜呼哀哉!这已经不是神化,而是在妖化了。

四川省武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世界传统武术联合会委员刘绥滨指出:“中国武术在这几千年当中,都在很多负面和不被理解的声音中度过,但它一直存在。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持有理性的态度,反对围观的声音中造谣生事、张冠李戴,自我加工、放大问题,尤其希望媒体记者,要在公正、公平、良知、客观的前提下来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是凭一己之私、一孔之见甚至蝇头小利而乱写乱报误导读者。”相信这已经不仅是一人的呼声,而是所有武术人的理性看法。

2 武术图片传播失范现象的规避路径与措施思考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对失范现象进行了相关的理论解释,认为:“传统的规范和标准遭到了破坏,而新的传统和规范又没有取而代之。在社会生活中某一特定领域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指导人们的行为,失范就会出现。 [7]”涂尔干所提出的失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传统规范的失效,如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的改变。二是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或成熟,进而导致失范行为的产生。涂尔干的相关解释同样适用于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同样对于认识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依据涂尔干社会冲突等相关理论,根据武术新闻图片传播的具体失范现象,结合武术传播的自身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规避路径与发展建议。

2.1 重视武术文化内涵和真实形象的传播,夯实武术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互联网时代,受众主体呈现大眾化、低端化趋势,他们更易以一种娱乐的、低俗的心态来传播一些娱乐的新闻信息,那种僭越甚至忽视对武术文化内涵的还原,滥用践踏科学超越逻辑常识的特效渲染,会造成观众对武术和现实武术理解的强烈落差,对现实武术的误解也会伴随着这种适得其反的神秘感汹涌而来。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下的生存环境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生存在这一环境下的中国武术要实现真正的“深度安全”,必须积极传播其真实的文化身份以及文化形象,对武术、武术文化的概念进行清晰的认识,对中国武术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文化历史进行有效的解读与诠释。唯有如此,中国武术在图片传播中才能被正确定位,才能有效地体现其中国文化传播的国家地位与社会担当,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武术文化对不良环境的文化免疫力,中国武术图片传播才可以得到持续与健康的维护。

2.2 加强武术图片传播者的主体伦理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武术图片传播的失范现象来源于一群忽视武术自身发展规律的人群,他们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看似一切为武术着想的传播行为,却使得武术“内容”表达越来越简单化,越来越碎片化,这不仅割裂了武术的时间与空间,而且还割裂了受众的心理认知。他们把传播仅仅当作娱乐的工具而忽视鲜明的文化价值判断,这样下去,会引起人们对武术的主观臆测和由此及彼的猜想、联想,表现出人们对武术文化主体性的不信任情绪。所以,如何强化武术图片传播中主体人群的伦理意识也就成了亟需重视的问题。因此武术新闻图片的健康传播必须加强相关媒介工作者的伦理道德与职业标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提高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才会对武术新闻图片进行甄别。新闻工作者应该将伦理作为自己的一个行为准则,强化伦理意识,养成美好的文化品位,时刻持有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唯有如此,才不会被视觉文化时代的冲击蒙蔽眼睛,才会有效遏制大量浮躁、浅薄、低俗、艺术水准低下的武术图片滋生与蔓延。同时,对于滥发有损中国武术正面形象的相关人群,我们也决不能姑息,应该按照相关法律追究发布者与网站的责任。

2.3 制定武术图片传播分级制度及相关监督措施,有效规避与弱化传播中失范现象

有效避免武术新闻图片的肆意传播,优化绿色的武术网络环境,建立武术新闻图片的分级制度可以说是必须实行的。该制度可以根据具体内容有力有效地对武术新闻图片进行分类处理,如武术表演类图片、武术教育类图片、武术影视类图片、武术军事类图片、武术娱乐性图片、武术竞赛类图片等,这样可以根据分级制度有效删除一些不良的武术新闻图片,将一些不健康、不真实的新闻图片屏蔽。有效的分级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可以更有效打击图片传播者的不良行为,可以有效提高武术图片传播失范现象的“免疫力”。除此以外,我们应该根据武术新闻图片的价值要素,合理协调图片真实与视觉真实、新闻伦理与视觉伦理之间的矛盾,严格把控武术图片传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为对于武术图片而言,它不是空洞的所指抑或一种先验的存在,应该是一种内涵丰富、承载传统文化底蕴的媒介,并且承担着自身的文化“意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武术图片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审美对象。

3 结束语

美国当代著名批评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认为:“一切真实性都是建构起来的真实性,一切的形象都是他人眼中的形象。”武术图片传播中的失范现象正在建构武术的“真实性”,无论是武术图片传播的经济利益驱使,还是武术图片的恶意攻击以及炫耀式的推手,都让我们看到了“他者”的武术形象。看待武术图片的失范现象,简单的思维只会妨碍对它的理解和化解,因为表达方式和内容模式的简单与否决定了思想的浅薄与丰盛,而这最终会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模式。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与把握失范现象对中国武术形象的危害,积极厘清武术图片中的娱乐化倾向、夸大化倾向、破坏性倾向、功利性倾向等传播的失范行为,并进行有效规避。让武术的真实身份、真实形象、正面形象、文化精神在新媒体时代得以真正地有效转化与生产,使武术图片的网络传播真正起到“文化使者”的作用,成为受众认识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参考文献:

[1]张林.武术传播论纲[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5.

[2]王柏利.中国武术传播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诠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29(4):38-44.

[3]李培林.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图片传播史研究的视觉维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7(5):228-231.

[4]乔洪武.功利性价值取向泛化的社会成因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28-32.

[5]乔恩·维特.社会学的邀请[M].林聚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5.

[6]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5.

[7]金玉柱,等.新媒体视域下武术谣言传播的社会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6):488-492.

[8]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57.

[9]晏青. 泛娱乐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困境、方法与走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4-147.

[10]张大为.武林丛谈[M].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2-67.

[11]李丽,等.少林武术形象的文化危机与重塑[J].山东体育科技,2015(5):8-12.

[12]王勇.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11.

[13]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M].余琼,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源,王岗.中国武术负面形象的形成原因及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35-40.

[15]马传浩,周建新.“拳照”:长拳的武术符号意义解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2):59-63.

[16]金玉柱,王岗,李丽.中国武术的文化主体性困境与重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115-118.

[17]南帆.文艺拒绝低俗与铜臭[N].人民日报,2015-04-10.

猜你喜欢
失范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中国魂
中国武术帮助古巴人民应对新冠肺炎封城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武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