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郇昌店 杜江
摘 要:特色体育小镇是当前体育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具有如下特色:政府地方利用体育资源的动机较强,大力推动体育小镇建设;社会资本对体育小镇趋向性较明显,多种体育项目试图介入;体育与房地产结合的案例较多,有做体育又做房产的目标冲动。特色体育小镇建设中存在系列问题, 业态模糊导致体育小镇经营盈利预期较差;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特色元素不突出;项目相对单一导致功能叠加难以实现;要素保障制约导致项目落地存在差距;创新集聚层次较低导致产业层次不高。针对现有问题,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明确政策监管和规划审定,杜绝项目仓促上马;加强资金监管,降低杠杆资金的投入比例;强化产业融合,倡导“社群+产业”融合经营;提供多元公共服务,明确产权边界。
关键词:体育特色小镇;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4-0042-05
Abstract: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urrent sports industry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strong motive to use sports resource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ports town construction; social capital has a clear tend to sports town, and many kinds of sports projects attempt to intervene;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real estate is more, and there is target impulse of developing sports and real estate.[JP+1]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Obscure type of business leads to poor profit expectation;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leads to feature elements not prominent; function superposition is hard to realize for relatively homogenous project; constraints of element guarantee make it hard to implement; and the low level of innovation agglomeration leads to low industrial level.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t should be perf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lear policy supervision and planning validation, stop the project hastily mounted, strengthen capital supervision, reduce the investment ratio of leveraged funds, strengthe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dvocate "community + industry" integration operation; provide multiple public services and clarify the boundaries of property rights.
Key words: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诉求,要求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1],浙江特色小镇的实践,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支持。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到2020年全国培育2 000个左右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同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在中央政策的密集推动下,相关省区市也相应推进地方版的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方案,推动区域特色小镇的建设。
体育特色小镇是有别于既往行政区的城镇概念,是以体育为特色,打造具有产业集聚、服务创新和功能优化的功能区[2]。在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与体育、运动、休闲等要素相关小镇建设构想和实践获得多方关注。尤其在“健康中国”和体育產业的双重促进下[3],发挥体育要素和特色小镇的结合,探寻区域体育产业优化升级路径,成为很多地方的选择,足球小镇、马拉松小镇等概念与实践获得各界高度关注,成为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亮丽工程[4]。
本文利用多次参与小镇建设论坛和江苏省的实地观察,通过相关专家的访谈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热潮涌动
1.1 政府地方搭乘政策契机,大力推动体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初创在浙江[5],其关涉体育小镇的建设也较早。2015年,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力争培育3至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2016年,《浙江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明确了浙江省“十三五”体育特色小镇培育方案。除了政策领域的直接驱动,在体育小镇的实践层面,借助杭州市富阳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运动休闲示范区”等资源禀赋,谋划建设银湖智慧体育小镇、永安山飞翔小镇、桐洲划艇小镇等体育特色小镇。同时,德清以莫干山的自然条件为依托,打响“裸心体育”品牌,以山水特色实施“六地”聚集理念,集户外赛事、山地运动训练、体育用品和文化、休闲旅游、居民富裕于一体的重要平台与理想之所[6]。
得益于在浙江的成功实践,时任浙江省长的李强转任江苏省委书记后,其倡导的特色小镇发展理念在江苏多点开花、前景喜人。为了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积极布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到2020年建成20个特色体育(健康)小镇。江苏的实践,将体育(健康)小镇作为强化体育和健康有机结合的平台,迎合当前体育产业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双重需求,发挥体育对多群体的治未病功能,融合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宜居等多种功能,是推动江苏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江苏省体育局遴选了一批体育特色小镇(表1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示范项目,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2 社会资本对体育小镇趋向性较明显,多种体育项目试图介入
当前,鉴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社会资本进入捞金的动机较强,尤其是体育特色小镇因政策支持而获得高度重视。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中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市场化原则,以PPP项目形式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政策的出台,为社会资金进入体育特色小镇提供了良好契机。
从当前部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投资主体来看,基础投资规模较大(表2)。其中,建德(赛伯乐)航空小镇由建德市政府与赛伯乐航空公司联合建设,二者共同设立了30亿规模的航空小镇PPP基金和10亿规模的通航旅游产业基金。银湖智慧体育小镇的投资方是运智体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赛伯乐投资集团建设,该项目投资总额50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亿,产业运行资金20亿。桐庐国际足球小镇主要有莱茵达体育投资,瞄准未来足球产业发展需求,提前布局杭州亚运会足球项目承办权[8]。
尤其是《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出台以来,社会资本进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制度保障更为完善。除了专注于莱茵体育、苏宁体育外,一些复合型企业,如万达集团、融创集团、棕榈股份等纷纷布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
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各种体育项目纷纷登场,其中足球、马拉松、冰雪、风筝、高尔夫、越野车、航空等项目积极谋划在体育特色小镇方面的布局。除了体育项目小镇外,还有以不同功能出现的小镇,如体育休闲小镇、体育度假小镇、体育探险小镇、体育养生小镇、体育创意产业小镇、体育用品制造小镇等。
各地规划建设的体育特色小镇,均需要承载体育参与服务、休闲旅游、培训和相关购物服务等多元化功能。借助地方现有体育资源,加上社会资金携政策红利进入,各地对名目繁多、项目丰富的体育小镇进行积极探讨,相关项目已经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1.3 体育小镇带动房地产持续升温
当前体育产业和健康中国政策契合,导致多地在上马体育(健康)小镇时,高度重视其承载的体育休闲和健康维护等价值。以体育小镇项目立项,尤其是主打“生态城镇+体育”的项目设计迎合了当前绿色、生态等发展理念,容易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2017年,中国体育小镇产业联盟在全联房地产商会体育产业分会倡议设立,致力于挖掘体育小镇下的房地产红利。
房地产对特色体育小镇的介入,源于其土地开发的多元诉求。特色体育小镇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更重要地是专门的用地指标。在当前我国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增加土地供应的目标。房地产企业以体育小镇项目立项,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鼓吹体育的休闲、健身、健康、养生、生态等名号,从而变成房地产企业宣传的最佳注脚。
在当前规划建设的诸多特色体育小镇中,基本会附带建设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主题酒店或民居,以保障参观者的住宿要求。笔者在与部分规划企业负责人交流时发现,其论证风筝小镇的初衷在于搞定地方政府的一块地,尽管当前论证的风筝小镇的赢利前景不明朗,但通过“圈地运动”增加公司的土地筹备,可以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工作十项事项中,100个运动休闲小镇规划较为宏大,在贫困乡村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持续运营能力有待实践验证。从当前各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进程中,大量的房地产企业介入,体育小镇因生态绿色、气候宜人、产城融合等特点成为关注的重点,由“体育小镇”转化为“生态新城”是未来发展趋向。
2 体育特色小镇热掩盖下的社会问题尽管当前特色小鎮建设热潮膨胀,依托体育建设特色小镇的构想较多,但是现实中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体育特色小镇的有序发展。
2.1 体育旅游核心业态构想导致盈利预期较差
从我国体育小镇的建设构想来看,“体育+旅游”的业态构想成为主流。根据现有的体育小镇建设思路,大多依托独特的山水自然条件,植入体育的相关元素,由此形成规模较大的体育休闲旅游类小镇,如依托秦岭自然资源打造的秦岭体育旅游小镇[9]。
当前体育休闲旅游类小镇迎合了旅游郊区化的趋势,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体育参与—运动休闲—饮食住宿—观光旅游”复合型服务,但对其他业态的吸引较差,难以发挥产业融合效应。
鉴于中国体育旅游产业“有市场无规模”的市场困境,发展多年依旧在低水平徘徊的态势[10],试图主打体育旅游牌的体育小镇难以实现市场目的。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11]。纪宁认为当前体育旅游存在无清晰模式、无规模化公司和无公认的以体育旅游为核心特征的独角兽公司[12]。
这种背景下,鉴于体育特色小镇投资数额较大,投资回报率较低,短时间内回收成本的预期较低、盈利前景较为暗淡。体育小镇建设投资中,投资商利用的杠杆资金占了较大比例,对资金升值的需求较大,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2.2 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特色元素不突出
特色小镇的成功,源于浙江经济形态的特色研判,尤其是基金小镇、互联网小镇的建设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基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成熟,除了个别地方外,很多筹建区缺乏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的体育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设体育小镇难免抛弃了“特色”的要求,从而演化出“盲目复制、跟风发展”等突出性问题,容易变成地方政府向上级“要票子”“要帽子”的依据。
体育小镇规划建设中,特色的凸显主要以区域自然资源和项目的属性出现,尤其是大量体育休闲旅游类小镇,大多以常见的足球、篮球、低空飞行等运动项目为突破口,对小镇体育项目的特色性和独特性难以有效提取,从而导致特色诉求的暗淡。大量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中,由于对区域体育特色的提炼不足,难以立足于区域体育产业优势,而是根据现有项目规划,将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容纳其中,“借鸡生蛋”的建设逻辑较为明显,从而呈现特色不鲜明的特点[13]。
2.3 项目相对单一导致功能叠加难以实现
由于体育产业的特征,“体育+”尽管唤起了多种构想,但依旧难以避免产品的延伸链短浅,难以形成多元产业聚集的类型。从现有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来看,体育小镇主打“体育参与、旅游观光”的功能需求,与其他产业的功能难以有效叠加。原因如下:第一,体育小镇主导打造的近郊型“体育+旅游”的吸引力有限。体育特色小镇大多寄希望于周边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消费,鉴于当前我国的体育消费习惯,吸引民众持续消费的可能较小。第二,“体育+社区”功能的叠加有限。有的体育特色小镇住宿条件严重不足,长期住民较少,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社群,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功能较低。第三,“体育+健康”的功能难以有效实现。体育特色小镇尽管体现了体育特色,但除了运动环境较好外,难以提供更有优势的健康产品。
2.4 要素保障制约导致项目落地存在差距
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依均需要托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战略等现实条件。当前,除了个别依托传统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或区域体育产业区创建的体育特色小镇外,其他类型的体育小镇大多“高开低走”,相关规划从概念到落地尚有较长的距离。
江苏、陕西和甘肃等地规划建设体育特色小镇,除了个别地区体育发展基础较好外,大多规划建设的体育小镇多依托于自然条件,如山水资源等[14]。
体育特色小镇除了建设外,还要关注后续的運行机制,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成后,体育小镇的运行状况更为重要。当前,多数体育特色小镇打着承办国内、国际性体育赛事的旗号,除聚集规模庞大的观赛人群的难度较大外,争夺知名体育赛事举办权也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加之体育赛事举办的周期性也难以成为体育小镇的常规性项目。
2.5 创新集聚层次较低导致产业层次不高
体育特色小镇应该是体育产业创新驱动的结果[15],浙江成熟的西湖云栖小镇、南湖基金小镇的发展均是产业创新的结果。但是现有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体育产业创新的关注明显不足,无法从产品类型、功能开发、远景诉求等方面做出突破,依旧依靠传统“体育+旅游”的模式,导致现有与体育有关的消费层次较低。
当前,能够承担起体育产业优化升级的体育小镇较少,近年来较为风行的“互联网+体育”的设计少有关注,与其说体育特色小镇是在提升体育产业的深度消费能力,还不如是将体育比赛的举办地、体育设施的安放地挪到了风景优美的景区,其他创新形式较为鲜见。
3 优化我国体育小镇建设的政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时间较短,成功的经验和案例较为稀缺,针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中问题,笔者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认为从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应该从如下角度予以改进。
3.1 明确政策监管和规划审定,杜绝项目仓促上马
当前,江苏、浙江、陕西、北京、河北等省(市)政府体育部门加强了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布局和引导,相关企业也积极跟进,各种项目论证纷纷出炉。在此热潮下,建议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要强化建设用地、资金、运营规划、成熟经验等方面的监管,对个别以体育特色小镇为名进行圈地、开发房地产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尤其是企业违规占用农地、林地、生态用地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必须予以制止和处罚。
对地方开发集团报送的相关体育小镇项目规划,要注重考察项目特色性、前沿性、产业性等,力争从体育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角度搭建区域体育产业的前沿平台,绝对不能为了迎合体育特色小镇的名目而仓促推进项目启动,以免将来因为投资难以回收、运营能力较弱而造成资产浪费。
3.2 加强资金监管,降低杠杆资金的投入比例
当前,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资金约束问题制约着未来的运行持续性。在专家访谈中发现,现有多数体育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杠杆资金过多的问题[16],以项目现有投资加上远景收益作为杠杆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导致资金风险高度积聚在银行,一旦体育特色小镇项目运行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地方性金融风险。
因此,在体育小镇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强化投资方的自有资金约束,要求提高自有资金比例,要求资金准时到位,严格限制银行贷款、融资等的比重,提升项目投资方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视力度。
3.3 强化产业融合,倡导“社群+产业”融合经营
现有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由于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条件较为复杂,多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难以实现多元化产业的融合。借鉴不同“社群”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利用“体育+社群+产业”的多元叠加,促进特色体育小镇服务的纵深化发展。
体育具有社群建构性,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引导具有产业延伸价值的企业或智慧体育企业入驻。通过专业性社群的引入,将功能互补、效用叠加的企业或其他组织聚集在一起,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特色体育小镇的不同时段和设施,减少体育场地设施的闲置率。
3.4 提供多元公共服务,明确产权边界
特色体育小镇建设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17]。在调研中发现,特色小镇的成熟除了源于相关产业的积极介入,地方政府应积极解决特色小镇所需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相关配套服务。
大多数投资方都较为关注特色体育小镇的产权界限,政府、投资方和原居民对特色体育小镇的多元投入,容易造成产权模糊等问题。因此在建设论证初期,就应该厘清不同主体的产权边界,确保不同主体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权限,以保障未来运营过程中的利益合理分配,提高相关主体投资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和投资领域,受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注,且投资热情巨大,在此背景下,优化有效监控投资导向,引导体育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23(3):36-38.
[2]钱巧鲜.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建设研究——以浙江诸暨大唐袜艺小镇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3):25-27.
[3]范颖华. 健康产业催生体育小镇迎来美好时代[N]. 中国企业报,2016-11-08(024).
[4]丰佳佳.体育小镇,越来越清晰的美景[N].中国体育报,2016-07-11(001).
[5]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23(3):28-32.
[6]吴雨辰.看浙江体育小镇如何“特色生长”[N].中国体育报,2016-07-12(004).
[7]江苏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你的家乡上榜了吗?[EB/OL].http://sports.sohu.com/20161104/n472312952.shtml.
[8]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改革与发展”课题组.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为建设体育强国探路——槐房国际足球小镇调研报告[J].中国领导科学,2016,28(7):50-52.
[9]宋耀武. 陕西省体育局与旅游局共同打造体育旅游小镇[N]. 中国体育报,2016-12-16(003).
[10]鲍明晓,赵承磊,饶远,黃海燕.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32(6):4-9.
[11]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巨大[EB/OL].[2017-04-10].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05/29/c_129024369.htm.
[12]纪宁.体育旅游创业投资发展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6):43-45.
[13]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23(3):46-47.
[14]黄佺,谭奇余. 体育旅游资源普查及地图表达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6(7):113-117.
[15]陆小成,冯刚,骆慧菊.体育强国视域下体育产业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34-38
[16]刘夏村. 多路杠杆资金分批进场“潜伏”[N].中国证券报,2016-11-24(A05).
[17]张蔚文.政府与创建特色小镇:定位、到位与补位[J].浙江社会科学,2016,23(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