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玉敦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4—0063—01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合作学习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使用合作模式,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相互间的合作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至关重要。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为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持续刺激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前提则是确保分组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认真了解、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等来分组,突出学生的特长、巩固学生的弱项,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笔者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为例,此阶段的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质变”阶段。在这一“关键年龄”时期的小学生,选择合作对象进行学习活动时,同关系较好的同学组队和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组队的倾向性依然存在。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生性格,并将其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坚持组间相类似、组内有差异的原则,对班内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进行分组时,要将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这是便于合作学习进行的合理人数。小组人数确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小组内的任务,推选出组长、信息记录员、操作员、监督员等,确保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三、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并不能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合作模式中应当一直处于引导者角色的教师,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摆脱说教者的角色定位。为实现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實时转换。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要调动起小组内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与小学生日常经验有关联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较快进入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整个学习活动当中。
以“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为例,课程开始讲述线段、直线、射线,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概念,就三者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小组讨论,并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随后的小测验又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由学生进行回答和评析。学生任务明确,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既深化了学生数学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内的学生明确任务分工,以保证分组合作的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评析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健全的小学教育评价机制,除了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教师要探索并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就小组探究成果、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内容进行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就自身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组内成员和组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点评,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分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仍然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本身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评价体系,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分组合作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丰富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模式,能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协作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能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融合人际关系,增进师生和同窗之谊。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