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礼
【关键词】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4—0048—01
学困生是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疏漏或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表现在思想品德、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纪律约束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实际调查,笔者就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策略作如下简单的剖析。
一、学困生的成因
1. 家庭教育方面。首先,父母素质偏低,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却教子无方;有的对子女严格要求过少,溺爱娇纵过度,或“唠叨”或“无言以对”,导致孩子自由散漫。其次,学困生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孩子与父母沟通有障碍,孩子的思想有波动,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和关心,托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他们溺爱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放纵了孩子的行为。
2. 学校教育方面。教育方法失当造就了学困生,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常常表现在:随意批评,肆意挖苦,不留自尊;只知训斥,不知言传身教,缺乏教育耐心;告状家长,转嫁教育;放任不管,自生自灭;更有甚者变相体罚学生……
二、转化策略
1. 精心观察,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长期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班级管理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学生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其闪光点,学困生跟其他学生一样也有很多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暴露太多,甚至经常被我们无形放大,不经意间闪光点就被我们忽视了。为此,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工作中,每当遇到学困生我就认真观察,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身上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老师还是关心我的,同学还是信任我的。”
2. 用爱打开学困生的心锁。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感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教育作用。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让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对学困生要多关心、严要求、不偏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3. 努力为学困生补齐短板。学困生由于长期的知识断层、能力断层,上课时很难跟上进度,全部消化课堂知识。所以,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是必须进行的。为此,我利用每天早到校的那段时间,针对学困生昨天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和梳理,帮助学困生扫清前进障碍,逐步补齐基本知识的短板。我们一天的工作非常忙碌,不可能每天都把班里所有学生的作业检查一遍,但学困生的家庭作业必须天天检查,我们不是不相信他,而是要督促他,在检查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只要长期坚持,定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同时,我们的无私奉献也会扫清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实践型的心理辅导。
4. 建立别样的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学困生的思想是复杂的,转化工作是艰巨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学生,必须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多层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需要班主任用爱去动其情,以理去晓其心;需要班主任与课任教师的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还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子女的工作中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爱护。否则,就会出现“学校+家庭+社会=0”的现象,转化工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学困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态度养成等,都與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能成为学困生的学生,绝对与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有的父母把他们的责任仅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当得知子女成绩差时,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打骂一顿,一般学困生的家长都不大原意参加家长会,认为子女成绩差没有面子面对老师及其他家长,所以召开家长会显然不能有效地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虽说有校讯通、微信、qq群这些平台,可我始终觉得它冷冰冰的,没有一点人情味。于是,我试着为每个学困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家校联系卡,把孩子一周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尽量不告状,多讲孩子的点滴进步,这样家长和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每周五由学生带回,下周一学生带来家长的反馈信息,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温暖传递感动了家长,也感化了我们的学困生,他们与我更加亲近。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