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
摘 要: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文章,从已有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三个方面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这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能否快速地转变角色、胜任岗位要求,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软教育质量的高低。为此,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论文数据库中以“转岗教师职业适应”为主题词,搜集到有关文章有13篇,其中来自核心期刊和CSSCI的论文有3篇。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综合分析幼儿园转岗教师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内容
1.关于教师职业适应概念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目前关于教师职业适应的概念主要是从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心理动力学理论角度界定教师职业适应是完成角色转变的内在心理过程。郭黎岩、李淼指出职业适应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初始阶段或转折阶段逐步了解和熟悉工作的环境要求以及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张菲菲指出教师职业适应是完成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心理过程[1]。二是从社会学理论把职业适应的研究视点集中在工作群体、组织本身及其机能上,从个人与工作群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来把握职业适应,主要表现为外在互动说、程度说和状态说。
(1)外在互动说。崔新玲指出,教师职业适应是职业各方面与教育环境达到和谐的互动过程,教师职业适应是职业心理、职业技能、职业关系和职业环境等方面达到和谐的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2]。
(2)程度说。教师职业适应是教师个体在职业思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等方面与教育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程度。周双银结合小学特岗教师的职业特点,将小学特岗教师职业适应具体操作化为在职业环境、职业能力、职业人际、职业心理方面的适应[3]。王吉春认为对教师而言,其职业适应就是指教师个体在职业思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达到与教育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程度[4]。
(3)状态说。教师职业适应是一种和谐状态。戴锐曾指出,职业适应作为人的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指导与统率下所形成和维持的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关系等与职业劳动及其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5]。
总的来说,目前并没有形成对教师职业适应的统一界定,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阐述。
2.关于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问题研究
田景正、周芳芳经调查发现,转岗教师职业适应过程中在开展教学活动、一日活动组织、组织幼儿游戏、环境布置和家长工作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6]。周春艳在梳理了六年的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文献后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业环境适应中的困难表现为:工作制度适应缓慢、人际关系遭遇挑战;职业能力适应方面的困难有教育观念转变困难、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欠佳;职业心理适应的困难有角色转变困难、工作价值感失衡、职业认同感较低[7]。方建华、范丽娜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新疆农村地区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总体状况一般,其中职业关系和职业心理适应较好,职业技能和职业环境适应较弱;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存在显著差异[8]。
3.关于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春艳指出,影响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有转岗教师转岗动机、原有经验的局限、年龄及个性等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还有幼儿园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支持力度不够、转岗培训低效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9]。马丽、周佳明运用访谈法对入职农村地区幼儿园的107名蚌埠学院2016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职业适应情况的深度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其职业适应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幼儿园区域环境和经济环境、教学环境、幼儿园管理、人际关系氛围、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等[10]。
4.关于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策略研究
崔新玲根据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历程探讨了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互动机制[11]。马丽、周佳明提出了树立转岗教师的职业发展愿景、实施系统的转岗教师培训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策略[12]。周春艳指出,应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转岗培训实效[13]。方建华、范丽娜指出分类指导培训模式、教师评价和发展制度、合作的教师文化[14]。
二、对已有研究方法的分析
1.文献法—编制问卷—访谈法的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多数研究采用了文献法—编制问卷—访谈法进行调研来研究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状况、适应问题及影响因素,也有研究者利用大量的访谈来探索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2.文献分析法
周春艳通过文献分析对六年来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进行了研究综述。
3.叙事研究
史婉茹对陕西省L县4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进行了叙事研究,分析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心路历程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职业适应的策略[15]。
三、对教师职业适应的理论依据分析
1.霍兰德职业适应理论(人业互择职业理论)
尹国杰提出霍兰德的人业互择职业理论为我们确立教师职业适应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职业角色、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职业价值与职业环境构成了教师职业适应评价的基本内容[16]。人业互择职业理论是1959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来的,其实质是个人素质与职业要求相互适应,又称为职业适应理论或职业类型匹配理论。霍蘭德根据求职者的职业兴趣将大多数人分为六种类型,而教师职业属于社会型(S)。霍兰德认为社会型的人重视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的价值观,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倾向,喜欢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合作,喜欢集体的工作氛围,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的建立。霍兰德职业适应理论对教师职业适应研究有四点启示: 一是教师性格是教师职业适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二是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倾向;三是新教师要想尽快地适应教师这一职业,必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是新入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2.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福勒和布朗认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情境阶段和学生阶段。美国学者卡茨、伯林纳,加拿大学者古德阿德和费斯特都对新教师职业适应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划分。我国学者赵昌木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停止阶段、继续发展阶段[17]。
3.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按照轻重缓急,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形成一个金字塔。教师职业适应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其路径可以从需要层次理论中找到思路。教师作为社会的个体,也有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教师在职业适应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四、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1.教师职业适应维度需进一步分析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对教师职业适应的维度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和科学性需进一步加强分析。崔新玲把职业适应分为职业心理、职业技能、职业关系和职业环境四个维度;周双银将小学特岗教师职业适应具体操作化为在职业环境、职业能力、职业人际、职业心理四方面;王吉春把教师职业适应分为职业思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四方面;等等。不同的学者对职业适应的维度进行了不同的分析,职业适应的维度划分依据和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2.缺少对转岗教师的叙述研究和对教师的生活情境和内心世界的动态关注
已有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对转岗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而缺少对个案教师的深度叙事研究,对教师的生活情境和内心世界的动态关注较少。
3.缺少从心理学、管理学视角研究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现状及问题
已有研究多从教育学视角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现状,而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
4.缺乏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行动研究
已有的研究多从问卷和访谈调研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策略,但这些策略具体怎么落实、实施后的效果如何则缺少后续研究等,如何开展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行动研究,在转岗教师工作实践中边发现问题并进行职业提升,正是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菲菲.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调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2][11]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周双银.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特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基于云南省 HY县的调查分析[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4]王吉春.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适应能力的培育[J].教育探索,2012(12):108-110.
[5]戴 锐.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及其防范[J].教育探索,2002(4):95-97.
[6]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117-120.
[7][9][13]周春艳.六年来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5):144-148.
[8][14]方建华,范丽娜.不同转岗类型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状况比较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59-64.
[10][12]马 丽,周佳明.影响农村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环境因素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7(4):145-149.
[15]史婉茹.農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叙事研究——来自陕西省L县 4 名教师的转岗故事 [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16]尹国杰.人业互择理论与教师职业适应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92-94.
[17]赵昌木.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