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回顾与思考

2018-10-09 03:26彭舟曹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海昏侯展览文物

彭舟 曹珺

摘 要:“海昏侯”已然成为当今新闻媒体和网络的流行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更是给广大公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三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是众多文博工作者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公众考古和公众关注博物馆展览的文化驱动力分不开的。海昏侯文化和海昏侯文物展成为热点,是与一次次不断提升的展览和丰富的传播活动密切关联的,是出土文物重要历史、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海昏侯;文物;展览;思考

2011年3月23日,一个及时的群众报警电话打破了墎墩山上的寂静,也掐灭了一伙盗墓贼贪婪的欲望。考古人员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发现山包上有一个长约1.2米、宽约0.6米、深达14.8米的盗洞。一个尘封两千多年的汉代侯国墓被揭开了神秘面纱。通过考古调查发掘,考古人员在该墓的西北角还发现一个五代时期留下的盗洞,当时盗墓者也未能得逞。据考古专家推断,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这场地震使墓室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墓葬和文物因此拥有了“天然的屏障”。

2011年4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开始对这座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功能布局最清晰、结构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等级墓园进行抢救性发掘。墓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为汉废帝刘贺墓葬。刘贺有着传奇的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起伏。他5岁承袭父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19岁被拥立为帝,27天后被废;30岁封海昏侯,就国豫章郡海昏县;34岁病逝于封国。从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开始,刘贺的儿子、孙子、曾孙都世袭海昏侯,世袭了4代,共168年。

自2011年发掘以来,相关单位对周边城址和墓葬区勘探约400万平方米,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即为汉代海昏侯国都城,墎墩山海昏侯墓即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海昏侯国遗址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了完整的墎墩山海昏侯墓园和众多遗存。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排水系统,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工作举世瞩目,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重点考古项目,提出“一流的考古工作,一流的保护工程,一流的展示工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让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及时、广泛地惠及社会公众,策展人员从上万件(套)文物中遴选精品,从2015年11月至今,先后成功举办三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

1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是为期1个月的临展,展期为2015年11月17日—2015年12月16日,由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展出地点在江西省博物馆2号馆(原历史馆)二楼青铜馆展厅,展厅面积7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113件(套)。

此次展览突出展示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自2011年起到展出时,5年间1700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展览内容由前言、第一部分“墓园”、第二部分“车马坑”、第三部分“主墓”、第四部分“帶有文字的出土器物”、结语组成。前言揭示了以紫金城、海昏侯墓园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遗存的发现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园的结构特点、布局。第一部分“墓园”介绍了海昏侯墓园以某一代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由园墙、门阙、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多座寝、祠堂和园寺吏舍等建筑构成,内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第二部分“车马坑”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真车马陪葬的情况,清理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为主墓本体的一部分。第三部分“主墓”因主椁室尚未发掘清理,仅介绍北藏阁、东藏阁、西藏阁等结构布局和出土文物情况。第四部分“出土带有文字器物”则是重点突出介绍带有文字的出土文物。结语则从五方面的价值评估来看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成果和发现价值。

整个展厅设计成一种静穆的氛围,以灰色调为主,烘托历史的久远。序厅以车马纹饰和印有“上”的马蹄金典型代表器物为背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展览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情况来设计布置,并在展厅的正中间设置了两个大型展台来展示编钟、錞于、蒸煮器等青铜重器,同时依据展品的不同特点和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充分运用灯光、辅助展具、色彩等变化来烘托展览的参观环境。

展览开幕前,各大新闻媒体对考古发掘情况和阶段性成果做了大量辅垫报道。开幕当天,更是云集各类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宣传。江西省博物馆官网即时公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参观事项。短短1个月的展期内,我馆共接待参观观众18万人次,每天安排十多批次的展览讲解,5000份展览宣传折页更是数天告罄。同时,我馆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为主题,邀请了一线考古发掘专家学者为观众讲授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和海昏侯国历史文化。另外,还开展了海昏侯国考古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三进活动,在全社会掀起海昏侯热点。

2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是为期4个月的临展,展期为2016年3月2日—2016年6月26日,由江西省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协办。展出地点在首都博物馆方厅地下一层A展厅,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441件(套)。

此次展览恰逢全国两会在首都北京开幕,很好地推动了江西历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集中展现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全国观众对海昏侯国考古成果的期盼心情。展览内容由前言、第一部分“惊现侯国”、第二部分“王侯威仪”、第三部分“刘贺其人”、第四部分“保护共享”组成。前言概述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发掘应用最先进的科技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所取得的最新考古成果,以及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部分“惊现侯国”文字生动、图表详实,讲述了海昏侯国的发现、发掘和海昏侯国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王侯威仪”分为“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五个章节,通过精美文物解读汉代诸侯王的生活场景,让观众领略巍巍大汉的雍容气度。第三部分“传奇刘贺”以翔实的物证为观众揭开墓主身份之谜,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刘贺王、帝、侯起伏跌宕的人生和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第四部分“保护共享”用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整个考古过程中全新的工作理念、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可靠的支持保障和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展望。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的形式设计融入了建筑学、艺术形式、科学技术等设计思维。在设计中尝试将传统陈列与新风格结合,舍弃了传统汉墓展览中以中性色调和大面积的黑红色块营造的墓室氛围,而使用高纯度的色块、通顶的大尺度图版、高精度的投影灯、阵列的独立展柜群构成展览元素,借鉴了西方博物馆精品文物的展示手段,产生了新的视觉风格。序厅以色调、颜色奠定了整个展览的形式语言,整体色彩纯度高,洗墙灯与射灯结合保证了序厅的照度。迎面格栅使视觉通透,人进入展厅便能望到远端的马蹄金。金色的朱雀背光与发光地台之间是展览标题。一对汉阙与顶部吊装的错金纹饰图片共同营造了整个序厅的汉代风貌。展厅空间依据展览大纲配置展线、材料和颜色,在重点部分,如“青铜器区”“金器区”“玉器区”,进行强调。这样既营造了局部空间,又不脱离大环境。

展览期间北京众多新闻媒体对“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进行了广泛持续的宣传报道。首都博物馆也在其官网上详细介绍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每天来首都博物馆观展的海内外观众更是络绛不绝,展览门票的预约非常火爆,一票难求。首都博物馆共发放展览宣传折页50000份,出版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览图录。专家学者撰写了大量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科研著作、论文。“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和其文化现象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热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持续发酵的海昏侯文化热潮。

3 “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的展期为2016年10月11日至今。它是江西省博物馆常设的专题陈列,由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展出地点在江西省博物馆1号馆(原革命馆)一、二楼,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922件(套)。

此次展览是继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两次临时专题展览之后,对海昏侯国考古成果进行集中长期的展示。展览内容由前言、第一部分“惊现侯国”、第二部分“王侯威仪”、第三部分“传奇刘贺”、第四部分“保护共享”组成。前言强调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公众考古的一个范例”,意在说明展览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让社会公众探秘具有传奇色彩的侯国,了解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过往与辉煌。第一部分“惊现侯国”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确证了海昏侯国遗址和刘贺墓园,揭开了两千年前侯国的神秘面纱,再现历史上汉代海昏侯国的全貌。第二部分“王侯威仪”从“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四个方面还原了西汉列侯的奢华生活,解读了汉代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风尚,尽现汉代奇妙精湛的工艺和厚重悠远的历史。第三部分“传奇刘贺”例证墓主人的身份和传奇经历,通过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刘贺其人其事和那段风云突变的历史。第四部分“保护共享”介绍了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和科技保护的先进理念、方法、成果,展望了未来海昏侯国遗址的规划。

此次展览形式设计方面主要考虑汉代列侯生活的社会文化风貌,采用红色和金黄色为主色调,提取了汉代建筑和出土文物的典型元素,运用灯光和色彩等变化营造出了明快柔和的艺术风格和舒适赏目的观展氛围。同时,利用展廳一、二层大空间的架构,大体量、深层次地展现汉代海昏侯国的富饶充盈。一层有两组气势恢宏的汉代子母阙装饰模型,引领观众步入远古汉代侯国,给人以震撼力。二层为主展厅,根据展览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利用栅栏、席帘隔离装饰和垂幔造型,营造静谧的环境效果。文物边柜、独立柜、龛柜搭配组合,根据文物需要配以不同的展台和放大镜等辅助展具。同时,设置影视播放、多媒体互动、展教活动等区域,形成跳跃式的视觉空间,灵动而欢快,让观众有更多的体验性和参与性。

该展作为固定展览长期免费对外开放,成为江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展一年多来,共接待海内外观众逾百万人次。中央、省市各类媒体持续关注展览的开放情况,每逢节假日和重要文化活动,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跟进做特别报道,展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江西省博物馆充分发挥官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展览相关活动资讯,专辟“策展人邀您品海展”“故事来了”“讲座来了”“广播来了”等栏目,定时为观众进行讲解。同时,增设了微信图文语音导览和手机APP导览系统,邀请知名文化专家学者来“文博讲坛”讲授海昏侯历史文化。另外,还积极开展海昏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三进活动,开发海昏侯文创产品,推出海昏侯数字展览,出版展览导读图书等。

4 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的思考

三次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从展出的文物数量、展厅面积、展出时间上看,一次比一次有较大增加,而且观众参观的热情也是一次比一次高涨。第一次展出时,考古发掘清理的文物还不够丰富,特别是主棺尚未整体打包到实验室进行清理,墓主人身份尚未揭晓。第二次、第三次展出时,随着“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加快推进,墓主人身份得到确定,大量精美文物经过科学发掘和保护得以与公众见面,展览的影响和效果更加显著。三次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且第三次展出作为固定陈列长期免费开放,还能持续长久地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目光,离不开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时五年的考古发掘成为“公众考古的一个范例”,密切了考古与公众的关系。海昏侯墓每一次新的进展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期盼考古发掘最新成果的共享。所以,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适时推出,是满足公众文化心理的迫切需求,是考古行业与博物馆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海昏侯国出土文物精品展充分地揭示了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汉代海昏侯国的一系列重要遗存,对于研究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和西汉列侯墓园的结构布局有着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展览展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珍贵文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侈生活,同时也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刘贺传奇跌宕的一生和神秘消失的海昏侯国历来像谜一样吸引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出土文物中,一件清晰刻有汉隶字体“南昌”二字的青铜豆形灯,更是引发人们对南昌名字由来的浮想。

参考文献

[1]李光远.“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形式设计[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6(1).

[2]首都博物馆.解读汉代王侯生活 展示文物保护科技[N].中国文物报,2016-03-15(6).

[3]龙霄飞.让展览成为文化事件——“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的策划与实施[J].文物天地,2016(8).

[4]周梦.海昏侯墓创考古之最[J].世界知识画报,2016(4).

猜你喜欢
海昏侯展览文物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发现海昏侯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