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模式互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018-10-09 07:41杨革水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联合国新课程教学质量

杨革水

摘 要:文章作者认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课堂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要创造合适的教育氛围,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及能力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文章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粗浅说说几点体会。

一、引言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建模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模式方法去分析问题、简化问题、解决问题。在建模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要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的思考。” 可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让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落实三维目标,渗透互动教学

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要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可把三维目标比作一棵树,把知识与能力比作树的根,把过程与方法比作树的主干和枝条,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作树叶和花。依靠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普遍做法,但是不同的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明确三维目标,设置互动,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民版高一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节课标: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的,来理解体会中华民族抗争精神。

为便于学生学习,我们可细化三维互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文字和图片材料等,概述中国军民如何反抗外来侵略,掌握历史的基本要素,了解这些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互动设计:让学生来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人物,看谁了解得更多、更全面。)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如回答西方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中国是怎样丧失独立主权的?(互动设计:通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合作学习、感觉愉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而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互动设计:让学生发表学习本节课后的感想,畅所欲言,达成共识。)

在三维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而有所突出。在互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感觉有所收获,不是老生常谈,也不应面面俱到,而用互动制造使人印象深刻的闪光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像前面所讲述的《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重点在于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那么在三维目标上,我们就应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深刻体会爱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课程互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对爱国军民的光辉事迹和侵略者的丑恶行径的鲜明对比应该要浓墨重彩。比如学习黄海海战可以突出某位爱国将领的光辉事迹,倘若邓世昌已经为学生所熟悉,那么我们可以结合地域,突出福建福州爱国将领林水升的事迹(林永升,清末海军将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北洋舰队经远舰管带,在中日黄海海战中,奋勇指挥作战,击伤敌舰多艘,后中弹牺牲)。而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则应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重点在哪里,还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因此,互动教学是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手段。

三、創造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感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教师在课程上要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情景或分组让学生学会用课本知识去讨论、分析并提出观点。如讲“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时,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第一组:解决下列问题,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背景。利用多媒体出示《美国等对新中国采取孤立政策》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幅图。

问题:图中反映了新中国外交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外交僵局)

教师出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美国。”

问:“阻力是如何被层层击破的?”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美处于弱势;同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拥有“两弹一星”,以及综合国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第二组:情境体验,感受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历史体验一:“假如你是1971年代表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外交使者,你能看到什么?”(图片《联合国飘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历史体验二:(出示图片《乔冠华的笑》) “作为中国人,你看到这一情景有何感想?”

“他潇洒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形容‘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我感到很自豪。”

历史体验三:“情境描绘: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提案。中国代表喜形于色,请你简要描述一下会场上美国、非洲国家及台湾代表的表情。”

最后小结,梳理课本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扣住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史热情

新课程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式教学互动可以创设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个教师,就是要想尽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点燃这把激情的火焰?笔者认为,扣住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怎么让学生透彻理解“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概念?笔者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是为什么吗?这与洋务派、维新派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推进学习。笔者先用课件展示一段材料《新青年》发刊词后,提问学生:“你能从材料中找出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吗?结合课本叙述,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含义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以前孙中山的民主相比有什么不同?崇拜偶像、盲从迷信这些行为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吗?”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思辨性,学生在寻思中入胜。

五、结语

新课程适当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互动,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和探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来调动学习氛围,通过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 瀛,肖 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朱慕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何 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联合国新课程教学质量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朝韩“打到”联合国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美帝侵朝“联合国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