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029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耳疾病,典型症状为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等,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统一,大多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中耳局部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以往传统的药物治疗,周期较长,疗效十分有限,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不高[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鼓膜穿刺术成为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恢复中耳通气功能,消除积液等,但鼓膜穿刺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在围手术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导致手术治疗配合度较差,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3-4]。为此,如何有效缓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时的心理压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该次研究对该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45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研究病例来自该院耳鼻咽喉科接收的90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满足手术指征;行鼓膜穿刺术治疗;意识清醒;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耳部外伤;全身器质性病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手术禁忌征;昏迷、意识障碍;拒绝参与该次研究。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 (48.4±14.3)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3.43±1.45)年。 实验组男 28 例,女 17 例;年龄 22~65岁,平均(46.46±12.36)岁;病程 3 个月~7 年,平均(3.54±1.13)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所有患者均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又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综合性护理 鼓膜穿刺前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与理解能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鼓膜穿刺的操作流程、穿刺技术及相关事宜等,让患者明白术前会进行局部麻醉,疼痛感较轻,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对部分担心术后鼓膜上穿孔不易愈合而造成听力进一步下降的患者,需及时给予安抚、解释,纠正患者错误的认识,并向其介绍以往鼓膜穿刺治疗后康复较佳的实例,告诉患者鼓膜穿刺可以有效将耳内积液排出,恢复中耳的通气功能,改善听力,消除患者的手术恐惧感。此外,对部份家庭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需让患者明白鼓膜穿刺技术的操作较为简单,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1.2.2 术中综合性护理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患侧朝上,并将其头部固定好,做好局部消毒工作,并不断安抚、鼓励患者,通过交谈、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心理。此外,可以在手术室内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详细了解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及时为其传递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效率,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适时询问患者有无产生眩晕等不适反应,一旦患者出现眩晕前兆,如乏力、冷汗等,需立即告知医师终止手术,在将耳内的积液抽出后,再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反应。手术接近尾声阶段,需加强对患者的咽鼓管通畅性观察,手术完成后,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
1.2.3 术后综合性护理 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巡视病房,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告诉患者术后一星期保持耳部干燥清洁,不要洗头以免耳部进水,避免用手挖耳朵,打喷嚏及咳嗽时需注意保护好耳朵,不要过度用力。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告诉患者术后饮食要清淡,禁食一些辛辣冷硬食物,多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素质,做好保暖措施,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免上呼吸道感染而导致疾病复发,并定期回院复诊,观察鼓膜及鼓室的情况。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眩晕、感染、鼓室硬化、鼓膜穿孔不愈)。②通过SAS量表与SD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比较,焦虑、抑郁症状与分值呈负性相关[5]。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6]:显效:穿刺时间<30 s,穿刺时没有疼痛,术后听力水平已完全正常,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耳部通气正常,鼓膜无异常;有效:穿刺时间<40 s,穿刺时轻微疼痛,术后听力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鼓膜内陷显著好转;无效:穿刺时间<60 s,穿刺时疼痛较剧烈,听力没有提高,鼓膜内陷无好转。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率通过[n(%)]表示,给予χ2检验,SAS评分、SDS 评分通过(±s)表示,并给予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3.33%(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焦虑情况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情况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4 5)对照组(n=4 5)t值P值6 7.5 4±2.6 1 6 8.1 3±2.6 1 0.0 4 6 0.8 3 0 4 8.9 8±1.4 6 5 4.2 1±2.1 7 6.9 8 2 0.0 0 8 6 3.5 7±2.8 4 6 3.9 6±2.8 4 0.0 4 5 0.8 3 2 4 8.8 7±1.5 4 5 1.3 4±2.2 1 4.5 0 1 0.0 3 4
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44%(P=0.026),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n(%)]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高发的鼻咽喉科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患者的听力功能不断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7]。鼓膜穿刺术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鼓膜的生理解剖位置较特殊,极易发生穿刺不准的情况,损伤到中耳的其他部位[8-9]。许欢等[10]研究发现,对行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干预前的80%上升为96%,且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显著降低。这与该次研究相符,该次研究对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44%,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中先加强对实验组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鼓膜穿刺术的认识,消除其对穿刺的恐惧心理,提高穿刺时的配合度;加强术中综合性护理,详细了解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有效提高医护配合的默契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加强术后综合性护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有效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听力水平。
综上所述,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刺术治疗时辅助于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