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华公司:精准扶贫湾地沟村的实践与思考

2018-10-08 07:00王升良
企业文明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村村干部贫困人口

文/王升良

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华公司”)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精准帮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呷拉镇湾地沟村,打出了一套周密部署工作、准确识别对象、精准落实措施、增强“造血”功能的精准扶贫“组合拳”,解决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不用扶”的问题,取得了对口帮扶工作阶段性成果,为国有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对口帮扶之路。

湾地沟村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呷拉镇西北面,距离镇政府4.8公里,距离县城18.8公里,辖湾地沟和本家地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86户311人,其中95%为藏族。该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效益不高,科技文化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内生动力不足。全村有耕地186亩,人均耕地0.6亩,退耕还林(草)面积约4 000亩,人均粮食产量352公斤。村民以捡松茸、挖虫草、退耕还林(草)补助为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 300元(国家脱贫线3 100元),低于国家脱贫线800元,属于深度贫困村。疾病、上学、天灾是导致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2015年9月,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按照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的统一部署,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勇担社会责任,义无反顾地把湾地沟村的对口帮扶责任扛在了肩上。经过一年半的努力,2016年底,湾地沟村快速脱贫摘帽,成为四川藏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

周密部署工作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作为湾地沟村的对口帮扶单位,红华公司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响应,从组织、人、财、物等方面入手,细致筹划。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为确保扶贫目标任务的实现,红华公司接到任务立即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工作部负责组织协调,组织人事部门落实驻村干部。把工作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不脱贫不脱钩。

遴选驻村干部,确保工作落实。红华公司在全公司330多名干部中挑选出年富力强、熟悉农村、有群众工作经验的101车间值班副主任董宇波作为第一批驻村干部。2018年又选拔七分厂年仅33岁的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周建作为第二批驻村干部常驻湾地沟村。驻村干部做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

规范扶贫资金管理,确保公开透明。规范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精准扶贫资金实行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到位;建立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建立考评机制,确保工作实效。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对驻村干部做到“半年检查、年度考核”。将扶贫工作纳入对责任单位党政领导和驻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金落实、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等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对成绩突出的驻村干部给予奖励,并提拔重用,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

准确识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只有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才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如何才能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就必须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到户工作。

红华公司在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上严格工作程序:一是精心分解指标。把乡镇下达的贫困人口指导数分解到行政村,村再落实到村民小组和贫困户。二是坚持户主申请。农村常住户根据本人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由户主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或由各村民小组根据该小组农户贫困情况向村委会推荐扶贫对象候选名单,全村共计35户进行了申报。三是开展入户调查。驻村工作组根据村小组推荐或农户向村委会申请的扶贫对象候选名单,逐一进行入户调查,然后将现场收集的资料按照“八个比对”,详细了解掌握每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逐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汇总填写《湾地沟村扶贫对象现状调查摸底表》。四是认真民主评议。各组成立民主评议小组,小组人数由村民公推直选确定。根据驻村工作组入户调查资料和确定的该村贫困人口指导数,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对入选扶贫对象排序进行票决确认。五是严格村级公告(公示)。村委会将票决初选的扶贫对象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将贫困人口详实数据上报乡(镇)。六是规范建档立卡。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按照规范建立档案,做到户有卡、组有簿、村有册,同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管理制度,使贫困对象进退有章可循。驻村工作组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用了半年时间,从全村86户311人中准确地识别出贫困户16户,贫困人口61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9.6%。

精准落实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为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从湾地沟村的贫困户实际出发,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措施。

村干部入户调查

林下生态养鸡场正门

养鸡场全景

实施产业帮扶。基于湾地沟村林多地少、日照充足、无污染等优势,通过多方联络和积极洽谈,引进了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万物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物生公司投资200万元、四川省国防科工办投资100万元、红华公司和成都陵川公司各投资15万元、村民自筹30万元,共计360万元,于2016年建成一个占地20亩、拥有三个现代化鸡舍的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基地;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经营模式,形成了每年保底收益16万元+浮动分红的分配模式,基地建成当年销售生态鸡4 000余只,仅此一项,当年贫困人口人均分红达到1 000元、非贫困户人均分红500元,为全村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基础设施帮扶。围绕湾地沟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5年9月至今已投入1 400多万元,重点对水、电、路、通信、网络、村级活动室、五改三圈、村民文化广场等1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改造,修村级示范公路4.6公里、入户路5公里,改善通电、通水、通信条件,解决产业发展难、行路难、饮水难等瓶颈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湾地沟村旧貌换新颜。

实施信贷资金帮扶。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破解金融“贫血”难题。2016年,利用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小额信贷等,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采取以奖代补、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等方式,以提供种苗、技术、服务的方式帮助银凤、罗银生两户成为养殖专业户,人均年收入达4 000元;帮助卓嘎一户成为党员养鸡示范户,人均年收入4 500元;利用小额信贷帮助1户在318国道旁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1户建起了农家乐,1户开了一个小卖部,户户人均年收入都在4 000元以上。

实施移民搬迁帮扶。按照自愿原则, 2016年10月,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方的1户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从湾地沟村的半山坡搬到了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号称“摄影家的天堂”的康定市新都桥镇,依靠旅游接待,此户人家生存条件、经济状况大大改善。

实施综合保障帮扶。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5户20人,及时落实相关政策,每人每月领取160元农村低保金。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编织了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村退耕林(草)面积达4 000亩,每年人均退耕还林(草)补贴都在500元以上,保住了湾地沟村永续发展的本钱。

增强“造血”功能解决好“不用扶”的问题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任何时期,智力开发都是治愚良方。在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扶贫”的同时,红华公司还注重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帮助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命运。

开展智力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村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开展家政、养殖、厨师、混凝土等培训,培训后18人就业,每人每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促进增收脱贫。利用“中国松茸之乡”的牌子,在雅江县城开设松茸土鸡体验馆,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又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

开展教育扶贫。从2016年4月起,对全村所有在校学生分阶段每月给予200~500元的教育帮扶,目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实施“培苗计划”,帮助所有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开展文化扶贫。帮助湾地沟村建成电子书屋,藏书近10万册,期刊5 000余种,有电脑网页和移动客户端两种模式,已完全免费向村民开放。为适应村民需要,电子书屋还专门开设了藏文专区,满足村民随时阅读的需求。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句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劳动和生活中渴求美好的小康梦。如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红华公司同四川省国防科工办、成都陵川公司通力协作,正在为此不懈奋斗。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2016年底湾地沟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逐年提升,家家住上好房子,人人过上好日子,“好习惯、好风气”正在形成。再通过两年的努力,湾地沟村将建成一座光伏电站,养鸡场年出栏生态鸡2万余只,村民稳步迈入小康已成定局。

猜你喜欢
全村村干部贫困人口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全村唯一收件人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