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之道

2018-09-30 08:26孙纪瑶
人民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诚信传统文化大学生

孙纪瑶

【摘要】诚信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厚道德底蕴,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及修德之基,也是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诚信缺乏的问题,其原因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自身有重要关系。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需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发挥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高校的教育功能,同时倡导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诚信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诚信”理念占据一席之地,更贯穿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具有恒久的普适性。“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恪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的共识。然而现实社会中,不时上演着思想物化、行为异化等失信之举。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不成熟、内在意志薄弱、诚信意识缺乏等原因,对诚信价值认知常常出现偏差,做出失信行为。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诚信教育,引导其树立诚信意识、创造诚信价值、践行诚信行为。

诚信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在特定环境、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积累、演化并流传下来的精神品质。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仁爱、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理念发挥着巨大作用,成为历代中华儿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其中,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和道德生活的底线,更是每个人应具备和坚持的优秀品质。

“诚信”思想自萌芽以来,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更新和发展。“诚信为本”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更是经世致用的立业治国之道。“诚信”最早源于《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意即有才能的人用祭祀来表达诚信、忠心与敬仰。叶适的《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一文中写道,“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也谈到为政者的诚信之道。究其本义,“诚信”即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诚”,即为人处事真诚、诚实,是真与善的统一。“诚”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要求为人处世当以诚实为本。薛敬轩曾在《读书录》中写道,“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即主张做人做事应当以真诚为准则。二是指“信”,即信守诺言。“人言为信”“以实之谓信”均要求人们说话做事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足见我国传统文化对“信”的重视程度。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诚”注重不自欺,即诚实诚恳,指主体自身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侧重于“内诚于心”;而“信”则注重不欺人,即信用信任,指主体内诚的外化,侧重“外化于人”。“诚”与“信”的结合丰富了两者的内涵:为人处世,诚实不欺,讲求信;许诺前深思熟虑,量力而定;一旦许诺,则重诺守信,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华夏民族崇尚的精神品质,数千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及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些大学生诚信品质缺乏,出现不诚信行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受到影响,诚信意识淡薄,不诚信的行为及现象频发。目前我国一些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业诚信方面,考试作弊,论文撰写剽窃、实验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不诚信行为;第二,人际关系方面,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第三,就业诚信方面,就业违约、简历造假,編造在校期间的荣誉奖励和社会实践经历、购买各种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等欺骗和欺诈行为;第四,经济诚信方面,学费缴纳不全,或者拖延、不及时缴纳以及用助学贷款进行高消费等行为。

纵观一些大学生的失信现状,导致其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时常脱节,在价值观多元化氛围里,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容易遭受社会不诚信风气的感染,做出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二是弄虚作假学生屡屡得利,增加了更多学生的侥幸心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身试“法”,形成恶性循环。三是社会就业门槛日益提高,某些要求和规则不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条件,造成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四是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准则没有正常树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长此以往更会产生大学生言而无信、急功近利等现象。

大学生诚信品质提升和培育路径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需发挥社会道德教化的功能。在社会层面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首先,需要建立规范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并配备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监督,必要时予以惩戒。其次,加强宣传引导,在广告栏、公示场所设置适当的诚信格言及必要的警句牌,建立专门的诚信教育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自媒体、社交网站等平台的实时宣传功能。最后,将诚信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不断丰富和完善诚信内涵,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运用榜样力量及正面舆论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另外,适时配以反面案例警示失信行为,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群体自觉认同并遵循的行为准则。

诚信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形成的宝贵无形资产,是育人之本。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诚信教育:第一,积极拓展诚信教育的内容体系,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堂,注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将诚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渠道并用,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多样化。第三,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信用考评机制,将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评判体系,定期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考查、评估,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形成大学生个人信用数据库。同时,建立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加大失信的成本和风险,对失信大学生,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助其形成诚信观念,从而自觉遵纪守法,诚信处世。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质,还需大学生的自律。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每个大学生的立身处世之本。首先,大学生应提高自律意识,将诚实守信内化为诚信情感,外化为诚信行为,从而在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创业等方面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其次,注重修身养性,学会自我约束,在是非面前以正确的价值判断支配自身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应学会适时地反思、内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检讨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及理性思维。最后,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应在坚守诚信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诚信”文化的时代内涵,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

责编/潘丽莉 胡秀文(见习)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诚信传统文化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