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现状调查

2018-09-30 06:43袁双龙郭峰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改进现状调查

袁双龙 郭峰

摘 要: 调查后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仍处于传统教学评价阶段,在教学诊断主体、诊断对象、诊断内容、诊断手段、诊断结果运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作者建议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应重视多元主体的教学诊断,诊断对象突出学生学习自我体验,科学设计教学诊断量表,运用新媒介手段搭建在线诊断平台,建立常态化的诊断与反馈机制。

关键词: 教学诊断 教学改进 现状调查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决定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近3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解当前高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情况,课题组开展了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1.调查工具

课题组制定了《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调查问卷》,围绕开展教学诊断工作的主体、诊断对象、诊断内容、诊断手段、诊断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设计了14个问题,其中13个为选择性问题,1个为开放性问题。调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负责教学管理的领导或者老师为调查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选取41所高职院校,发放纸质调查问卷41份,回收4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运用EXCEL系统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统计与分析

1.教学诊断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教务处和督导处

从“教学诊断参与的部门或单位”来看,各高职院校对教学诊断工作都比较重视,承担该项工作任务的主要是教务处、督导处,其中教务处占82.9%,督导处占63.4%,只有2.4%的高校引进了“第三方评估机构”,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教育体制的束缚,各高校的教学质量诊断主要还是由高校内部负责教学或教学评价的部门完成,引入第三方或行业的还很少。

2.教学诊断内容侧重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诊断

教学诊断主要针对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互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教学评估。从调查情况来看,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上,所占比例都为80.5%,其次侧重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分别占68.3%、70.7%,最后才关注教学态度、教学互动的情况,占58.5%,只有少数学校诊断学生自我体验。这些现状表明各高职院校更关注教学的两个端口,一个是始端,即所授的内容,一个是终端,即教学最后产生的效果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情况,对于教学互动和教学组织的情况关注还有待加强,对学生学习体验关注应引起重视。

3.教学诊断的对象主要是教师

据调查结果显示,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的对象以教师为主体,占78%;有61%的职业院校以学生为主要教学诊断对象,即有39%的职业院校并未以教学对象学生为主要诊断对象。34.1%的高职院校采取了第三方,如督导、同行、评估机构等。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仍以教师为主要对象,而对改革有重要影响因子的教学对象重视不够。

4.教学诊断调查以听课为主

从表1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趋向于采取听课、检查教案和检查教学计划这三种方式开展教学跟踪调查,其中听课占75.6%、检查教案占65.9%、检查教学计划占61%。当问及“最有效的教学诊断调查手段”时,仍以听课为最有效的方式,占56.1%。可见,在当前教学诊断评价体系中,各高职院校认为听课确实是最直观、有效的诊断评估方式。

5.教学诊断结果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善、教师考核

从调查数据来看,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的结果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善和教师考核,分别占85.4%、78%,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评价结果运用的取向,目的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强化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其中在结果运用中用于学校课程改革、职称评定和文件(或制度)制订依据分别占56.1%、31.7%、29.3%。

6.教学诊断结果主要反馈给教师

从表2可以看出,教学诊断结果主要反馈给了教师本人和教师所在的相关系部,分别占75.6%、61%,但从数据中我们发现承担教学质量主体的教研室和做出教学决策的教务处,收到的教学诊断结果反馈仅不足半数,分别占46.3%、43.9%,这就需要在教学诊断结果反馈过程中注重决策部门的反馈,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调查的41所高校中,我们发现教学诊断反馈结果“详尽”的占到63.4%,“非常详尽”的占17.1%,另外,还有“不详尽”的占到19.5%。教学诊断结果反馈是否详实,是教师和决策部门下一步调整教学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如果反馈结果含糊、不详尽,不能说明存在的问题,那结果将不能有效运用于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改革中。

教学诊断结果反馈以后,后续改进和落实工作由哪个部门来完成,调查中发现这项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教研室和督导检查,具体见表3:

7.教学诊断的困难在于无便捷的在线跟踪平台

从表4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的最大困难是没有便捷的在线诊断平台,占55.7%,诊断结果的反馈控制与应用力度不强占53.7%,缺乏科学的教学诊断量表占43.9%。不难看出,要有好的教学诊断效果,教学诊断在线平台开发与运用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三、教学诊断的建议

1.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诊断主体

教学诊断不仅以教务处和督导处为主要执行部门,还需多方参与,在多视角下进行教学诊断。随着市场经济的有效推动,协会、行业参与办學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应主动对接行业、协会,让其参与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教学诊断还应人性化,多参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意见;有效落实好教育是否在真正培养人上,而不是在限制人的发展上;对教师而言,教学诊断评价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效果与过程相结合;为了保障教学诊断评价更加公平、公正、客观,还必须引进专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教学诊断评价。总之,需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诊断平台,并以此有效推动教学诊断工作。

2.关注学生学习自我体验

学校教学诊断正如医生病情诊断一样,只有看准病人,才能摸出病情,才能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教学诊断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学诊断不仅要诊断教师,更要诊断学生,不单要诊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更要诊断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要从学生在教学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查找教学不好的症结。

3.设计科学的教学诊断量表

教学诊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指标衡量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43.9%的高校认为当前教学跟踪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科学的教学诊断量表,如果没有有效的量表,那教学诊断工作将难以实现。因而,我们应根据学科、专业和学校的特色,依据教育、教学、评价的规律构建可行及科学的教学诊断量表,以便推动教学诊断工作有效开展。

4.搭建教学诊断在线平台

教学诊断要切实解决范围广、操作难度大的现实问题,根据科学的教学诊断量表,开发在线跟踪平台,同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介,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开拓线上教学诊断改善平台,使其操作体系更系统、更规范、更现代与更便捷。

5.构建常态化的教学诊断结果反馈机制

教学诊断的结果是否得到有效反馈和充分运用,关系到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的最终落实,因而,作为教学诊断的主体部门应将教学诊断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师、学生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处,为职能部门教学改进提供有利的依据,为教师教学的改进提供适切的考量因子、为师生教学资源的改善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教学诊断结果应得到多方运用,不仅局限于职称评审、教师考核等工作运用上,更要适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在运用并落实反馈结果时,切忌虎头蛇尾,而应使其落实达到常态化,新常态的反馈与运用必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跟踪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6).

[2]万德年.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J].职教论坛,2017(6).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题“基于学生自我体验的高职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构建研究”(XSJ17B42)。

猜你喜欢
教学改进现状调查
小习题大命题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浅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