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潼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更新教育理念,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做概述,继而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阐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本文引起读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 重要性
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将近二十年的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基本上全部实现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以及部分高校观念陈旧,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的设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优势的发挥,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因此,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重要性很有必要。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发源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创新教育,其主要经历萌芽、发展和成熟这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强调课堂教学和知识讲授;在发展阶段,其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熟阶段,创业创新教育开始注重激发学生的开创精神和事业心。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顾名思义,包含“创新”、“创业”两项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创型的个性;主要教育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本质上,创业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实用教育。
1991年,创新创业教育在东京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被定义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基本工作技能,首创和冒险精神及管理技能,塑造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1]。
二、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课程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国内高校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观念陈旧,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国内高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此外,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用教育,其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便远不如其他专业课程。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整个学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淡薄。这会导致教师不认真备课,甚至有些教师完全不备课,课堂上给学生放电影,影片结束课程就结束。还会导致学生逃课现象普通,因为创新创业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学生往往有多种借口不上课,而一些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的考勤,这就更加助长了学生逃课的风气[2]。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完善。
由于缺乏经验,以及高校尚未转变思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因此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例如:创业创新课程未做到因材施教,学校为了方便,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都一样,创新创业老师多由其他专业老师兼任,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创新创业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不合理,上课时间多为周末或者晚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以及创新创业课程缺乏高质量的教材,甚至一些高校没有教材,等等。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脱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并未有足够的重视,设置课程只是应付教育部的考核。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期末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并且对考核要求不高,只要提交课程论文就能获得学分。这违背了教育部要求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的初衷,即使修满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人才市场上,学生没有竞争力。
三、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在创业创新教育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做好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重视创业创新课程设置。
高校首先要转变思维,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研究的投入力度,在校园内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大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及考核难度,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重视。最后,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将创业创新课程设置为一门必修课,做好创业创新课的排课安排,如若周末排课,那么一旦课程被法定节假日或者是大型考试冲掉,必须要求教师补上,并且做好学生的出勤率考核,严格要求学生的出勤率。
(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的专业门类非常细,从大的方向来说,可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和医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高校必须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规范教学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在课程设计中要加大实践学习的比重,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3]。
(三)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实用教育,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高校在进行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时,必须把实践教学放在同理论教学一样的高度上,在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实践教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学校要将实践融入理论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其次,将实践作为课程期末考核的指标,提高实践所占比重,引起学生对实践的重视。最后,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業项目,参加创业大赛。
四、創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重要性
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高校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具备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以满足就业市场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4]。
(一)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各高校需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创新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创业创新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的教育理念也会不断更新,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5]。
(三)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及国家教育理念的转变,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国家不再为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自1999年开始,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近二十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日趋复杂艰难。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756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次;2017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柒佰玖拾伍万人,即将突破八百万人大关,预计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捌佰贰拾万人次。
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来说,不失为一项好的措施。此外,目前在我国就业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种怪象: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根源,这种怪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习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即学习的人才培养方式同社会脱节。因此,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创型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具备企业招工所需的技能,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对于解决“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问题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四)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能力。
高校的综合竞争能力不仅仅包括高校的硬件设施,如优美的校园环境、宿舍有空调,有独立卫浴、食堂好吃等,更重要的还有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得本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变得“抢手”,最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不断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会大大提高知名度,这有利于吸引人才,提升师资力量;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6]。
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探索,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为己任。我国教育发展历程表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2]王锦丽.高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8(39):183-183.
[3]黄春雷,刘诗瑶,高霞.转型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8).
[4]杨欣.创新创业教育与广告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与方法[J].视听,2016(6):191-192.
[5]岳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