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群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增强习作的欲望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习作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习作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激情。
1.开展活动。教師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美丽乡村际岭、龙潭门公园,观看九石渡、匡山公园、仙楼山森林公园,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体育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汲取丰富的信息,为习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2.参加实践。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制作植物标本、开展科学小实验、栽花植树等;也可以走出校门参加清扫街道、服务社会等。让学生亲自经历活动过程,以我手写我心,丰富习作内容。
3.音乐渲染。教师可以根据习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进入习作的美妙景象之中。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的习作时,可以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如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的习作时,可以让学生深情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让学生笔下的老师形象丰满、感人。
4.扮演角色。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习作题材中的人物,亲身体验到事情中的人和事,在习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5.媒体再现。多媒体具有形象性、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用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媒体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克服传统习作训练单调、枯燥的弊端。
二、愉悦心情,陶冶情感,激发习作的兴趣
心理学实验表明,儿童只有在心境愉悦的情况下,情感才能真实,思维才能活跃,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自然才能写得好。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习作,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友爱,课堂气氛就轻松愉快。学生置身其间,如沐春风,心境自然愉悦,思维自然活跃。在学生面前,教师既是严师,亦是挚友。在这种状态中,学生各种心理束缚仿佛完全解除,想象力自由驰骋,习作的灵感便会不断涌现出来。
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开拓习作题材,要与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使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心境开阔,真正做到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3.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习作时的一种内驱力。所以,学生学习写作,兴趣更显得重要。教师一定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心情愉悦地习作。
三、树立信心,掌握方法,培养习作的能力
1.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根据学生怕习作的心理,教师要想办法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明白,习作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及自己感到有意义的事写出来就行。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热情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出来,达到习作要求。如一位同学写《家乡的匡山》这篇习作时,按照由整体(总写匡山的美丽)到部分(“原始森林美”“竹林美”“奇形怪石美”的“三美”),重点写了岩石的“奇形怪石美”,小作者抓住匡山岩石的形状、姿态等特点,把匡山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向往。
2.多元评价,树立习作信心。教师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分层次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学生只要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语句通顺,该表达的意思表达明确,就应该给予肯定。如果在文中巧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并能写好开头和结尾,就应当给学生适当的表扬与展示;在课堂上讲评,告诉大家,优秀作文就在我们身边,优秀作文的作者就是“你、我、他”,让学生树立习作的信心。
3.采取措施,提高习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三种有效措施:(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2)每人每天看三篇优秀习作,能记住习作的主要内容。(3)每人准备一本摘抄笔记簿,把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成语,优美的段落摘抄下来,可分为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等。如人物类又可以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习作时,可以从“词汇仓库里”提取出来,成为知识的“储蓄库”。中外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有平时多观察、多读书,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如著名的文学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做笔记。他说自己的笔记就是“万宝之书”。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他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可他的笔记本和剪报本就有2万本。坚持摘抄书,积累素材,日积月累,积沙成塔,何愁写不出好的习作来呢?
四、博览群书,汲取精华,掌握习作的技巧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从中吸取知识精华,学到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写起习作就可以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平时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不仅要认真读好语文教材中的每一课,而且要博览群书,要广泛地阅读适合小学生的各种报刊、小说、优秀的作文选、童话故事、知识百科等课外书籍。只有像蜜蜂一样不辞辛苦地采集花粉,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读书时要专心,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不仅要读懂书中的故事,还要反复琢磨、推敲,体味作者选材立意及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匠心。学生只有认真博览群书,才能吸取书中的精华,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此外,多写多练是学生打好习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利用语文自习课,留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练笔,名为“20分钟习作”。要求学生在20分钟之内写一个习作片断,或写人、写事,或写景、写物、写感想,并及时给予批阅。这样做,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让学生每人带一面小镜子,用5分钟时间对着镜子认真地看自己,然后用15分钟通过文字给自己画像,并命题为《我的自画像》。通过小练笔,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找准自己的特征,写得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一位女同学这样写自己:“我有一头浓密秀丽的短发,一对乌黑的眉毛,左眉毛上面的那颗小痣一动一动,就像一盏小黑灯,当我笑起来脸上还会露出两个小酒窝呢!”这样写显得十分生动有趣。另外,笔者还布置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写一写校内外新人新事。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练笔,学生习作时便会“文思泉涌”“水到渠成”,习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