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 布小林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乌兰牧骑的诞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也是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成果。早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内蒙古部分先进蒙古族青年就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文化的革命思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成为革命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者。1939年,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一支蒙古族青少年文艺宣传队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成立,成为党的宣传队伍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力量。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45年,他们把革命文艺的火种带回内蒙古草原, 1946年4月,创立少数民族地区一支正规文艺团体——内蒙古文工团。这支队伍短小精干、队员文武兼备,坚定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坚定贯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进行革命斗争,一边与敌人浴血奋战,一边为战士和农牧民演出,以文艺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发动群众,有力支持内蒙古的解放事业,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骨干。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革命的文学艺术、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等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作出许多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优秀作品。1957年5月,为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宣传和贯彻下去,为解决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自治区文化局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适合大中型文艺团体演出活动,同时,旗县文化馆以阵地文化活动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决定在牧区的苏尼特右旗和半农半牧区的翁牛特旗试点,建立一支流动的小型文化工作队,并给这支文化工作队起了一个既彰显宗旨,又富有民族特色、蕴含生机和希望的名字——乌兰牧骑。试点成功后,自治区制定《乌兰牧骑工作试行条例》,并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普遍建立乌兰牧骑。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乌兰牧骑明确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个方面的主要职责。
乌兰牧骑的创立体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自成立起就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喜爱,广大农牧民从此不离浩特、不离蒙古包就能看到送上门的文艺节目,就能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乌兰牧骑继承延安文艺宣传队和革命战争年代内蒙古文工团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的特点,装备轻便灵活,节目小型多样,内容紧贴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队、播种队,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服务队。农牧民亲切地把乌兰牧骑称作“毛主席派来的慰问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观看乌兰牧骑演出,接见乌兰牧骑队员,称赞乌兰牧骑“是值得学习的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提倡全国文艺界“向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习”。1965年,按照周恩来总理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去鼓舞人民的要求,乌兰牧骑到全国各地巡演,深入工厂、农村、牧区、部队,还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井冈山的群众从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砍来两根挺拔的翠竹,送给乌兰牧骑做旗杆,希望乌兰牧骑高举红旗、永远向前。全国牧区纷纷成立乌兰牧骑或文艺宣传队,各行各业学习乌兰牧骑精神。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曾观看乌兰牧骑演出并给予肯定、提出期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为乌兰牧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为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
六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风雪、冒寒暑,长期辗转跋涉于草原,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始终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永葆本色、无私奉献,守望相助、艰苦奋斗,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乌兰牧骑是在为农牧民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热爱乌兰牧骑事业,是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六十多年来,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乌兰牧骑的方向没有变、宗旨没有变、精神没有变,始终扎根草原、面向基层,把服务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本质。乌兰牧骑队员有许多来自能歌善舞的农牧民、工人和机关干部,除了演出,牧民忙什么,乌兰牧骑队员就干什么,剪羊毛、修羊圈、打草、接羔,还帮助牧民修理钟表、电器、摩托和理发,不仅传递党的声音,给牧区带去欢乐,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科学文化、医疗服务和适用技术,与农牧民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且通过乌兰牧骑的演出和辅导,极大地推动牧区文艺知识的普及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乌兰牧骑队员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感染了别人,也教育了自己。他们一边演出,一边收集整理民间艺术,从生活实践中汲取智慧、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的许多优秀剧目,如《顶碗舞》《鄂尔多斯婚礼》《筷子舞》等,无不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让人们记住了一批出自乌兰牧骑的艺术家。
永葆本色、无私奉献。乌兰牧骑的诞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自诞生起她就有着鲜明而深厚的红色基因,是一支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文艺工作队伍。乌兰牧骑每次演出,一定会把这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基层,虽然牧区偏远、居住分散、通信条件较差,但是牧区的信息并不闭塞,牧民群众对党充满着深厚感情,始终体现出有觉悟、有担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母亲收养上海孤儿、草原英雄小姐妹、额济纳旗人民支持国防建设等生动事迹,充分体现草原儿女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体现各族人民的大局意识、爱国情怀,这些也与乌兰牧骑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乌兰牧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牧民群众的信任,牧民们把乌兰牧骑队员称作“玛奈胡和德(我们的孩子)”。
守望相助、艰苦奋斗。乌兰牧骑队员既有蒙古族、汉族,也有其他少数民族,自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同时与广大农牧民群众守望相助、共同奋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乌兰牧骑一直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是乌兰牧骑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乌兰牧骑建立初期,队员们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修建宿舍、排练室,自己动手制作服装道具,克服重重困难,行进在辽阔的草原上。改革开放后,乌兰牧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抵挡住经济大潮中各种利益带来的诱惑,始终坚守信仰,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老队员言传身教,让乌兰牧骑的好传统、好作风得到传承,乌兰牧骑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文艺轻骑兵”这面旗帜更加熠熠生辉。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新时代,乌兰牧骑必然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第一,担负起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使命。乌兰牧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准,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广泛宣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文艺的形式传遍草原,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具体实践。
第二,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艺成果,这是我国文艺的瑰宝,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乌兰牧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草原文化新的价值内涵,使那些深藏在博物馆中、散落在民间蒙古包里、沉睡在草原森林沙漠戈壁上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登上舞台,焕发新的生命力。内蒙古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在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伟大实践中,写下壮丽诗篇,形成影响深远、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努力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把革命文化继承好、弘扬好,使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第三,担负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乌兰牧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艺术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宏大实践作为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树立精品意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实现内蒙古文艺创作由“高原”到“高峰”的迈进。
四
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乌兰牧骑精神,已经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曾经激励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今天,正在激励我们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新时代的“模范自治区”。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的事业才能够一往无前、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令行禁止。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已经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让各族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内蒙古地域广阔,有城市、农区、牧区、林区、垦区,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各项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尊重科学,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把守望相助的理念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之中,才能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要求我们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