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霖
摘要:从《汉武大帝》和《云中歌》两部历史剧中人物服饰的对比,展现出真实历史和唯美历史对观众的审美影响。服饰是历史剧中最容易体现出其历史底蕴的元素,如果历史剧在这方面也是粗制滥造,天马行空,对观众也是一种误导。
关键词:历史剧;服饰;真实;唯美;深衣制
一、前言
汉高祖对于服饰规制没有详细的规定,经叔孙通的劝说,才制定了简单的服饰规制和礼仪。“文景之治”后,国力逐渐强大,经济繁荣,服饰也由简入奢。饰品也从木质、骨质逐渐变成珠玉、琥珀等名贵的材质。奢靡之风的盛行导致了贵戚的穿着打扮甚至僭越了皇室,富商大贾也身着贵重的服饰。这在当时的儒家学者看来是一种尊卑混乱的表现。此时贾谊上书汉文帝,建议按照儒家传统思想建立服饰规制。元封七年,才决定易服色,即制定国号,国旗,国徽,国历,表示受命于天。此剧揭示历史剧中真实性和唯美性应该怎样处于平衡,从而使观众能够获得最好观感效果。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依照历史原貌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历史中的服饰样式,也在最大程度上使观众能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而《云中歌》过于唯美的服饰设计,大量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华美浮夸之感。这样的设计不易凸显出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同时会使观众难以融入制作者所想展现的环境氛围。
二、《汉武大帝》中服饰样式的真实感
(一)帝王之服
《汉武大帝》的服饰真实感从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第一集,冬至之日,窦太后举行大武驱傩的仪式。汉景帝时期节俭之风盛行,无论皇帝,后妃,皇子,大臣服饰只是呈现出面料本身的触感,并没有太多的装饰。刘启不论是接见大臣,还是参加大武驱傩,都是身穿同一件米白色棉质深衣,较为朴素。但刘启是一国之君,头戴通天冠将头发挽在头顶,置于冠中加以固定。其所穿深衣是由印花敷彩纱制作而成的,制式是交领右衽,也就是右边的衣襟压着左边的衣襟,领口成琵琶形,腰间由黑色的织物将上衣下裳相连。同时这身服饰有着极其宽大的袖子,袖子由宽大的袖身袂和向上收拢的袖口组成,这两者连接形成了一条类似弯弓的弧线,即所谓的“胡状”。从观众的角度看来,刘启的这身深衣也能体现出他为民着想,不愿奢华的性格特征。第二集,刘启与王结独处,他身着的单衣也被称为禅衣。《说文解字》中提到:“禅,衣不重也。”也就是说禅衣是没有里子的单衣,面料通常是棉麻或丝绸的。
刘启在朝会上的服饰最为庄重正式。他所戴冕延为前圆后方,外涂黑色。冕旒实为十二旒,但并未用白玉珠而是用黑玉珠制作,应是汉景帝时期经济尚未复苏,简朴之风盛行所致。劉启在进入大殿之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刘启身着的朝服,依旧是深衣,但面料较之前的那身米白色深衣要华贵不少,是以丝绸制成,同时在肩部、袖子都织有各种图案。汉代以红为贵,刘启虽为男人,但在衣裳之下的阔裤仍使用了暗红色,在衣缘和腰问也镶有经锦,经锦质地厚实,纹样通常是几何纹和动物纹。刘启一路走来,其鞋履也有出镜,为翘头方履,同时翘头也使用了红色的纹饰。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首次上朝之前,有一段侍女服侍他穿衣的过程。刘彻当时已经身着白色禅衣,然后侍女为他穿上下裳系于腰间。西汉时期,男女老少都是身穿无裆裤的,但由于历史剧的需要加以最小的改动。随后春公公为他穿上鞋子,这时可以看到刘彻所穿的袜子,袜子后开口,接缝在脚面,鞋履同样也是翘头方履。随后又为刘彻穿上上衣,织有纹饰的衣缘系于腰问。在这之后,侍女为刘彻带上冠延,冕延上黑漆,但是在正中分仍点以正红之色,但此时的冕延只有九旒,同样是黑玉珠,应是父亲刘启刚刚驾崩,刘彻为显示悲痛所以将冕延减少,以示孝心。刘彻上朝登殿,腰问佩着长剑。这一点与他的父亲大不一样,刘启不论是在上朝或是平时都不会配剑,这也能够展现出刘彻性格中刚强和崇武的特征。刘彻继位了一段时间后,骨子里的那种桀骜不驯和独立刚强的性格使得窦太后颇为不满。在除去刘彻的心腹大臣赵绾、王臧之后,刘彻的禅衣从白色转为红色,这是刘彻在向窦太后表明自己才是帝王至尊,不愿再受其控制的意愿,也为之后刘彻的各种反抗埋下了伏笔。上巳节,刘彻直接身着一身正红深衣,并不像之前只能将红色穿在里面。服饰中的红色,在面积大小上做了改变,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变,但却暗含了剧情的极大转变。在为观众提供了悬念的同时,也使得剧情能够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发展下去。二十五集,窦太后临朝听政,刘彻从上林苑骑马赶回,穿着一身大红上殿。面对窦太后的训斥,直言不讳为母亲找回了失落民间的亲姐姐,以此孝心之举感动了祖母,解除了会被废去帝位的威胁。汉朝,红色为上,这身红色深衣,表现出刘彻此时天子地位和傲视群雄的霸气。在刘彻晚年,他仍穿着红色的深衣,但衣缘和领口处的黑色织绣,变成了和正红极为贴近的酱红色,这一变化昭示着晚年的刘彻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刚强冲劲,同时经过时间的洗礼,对事物也不再有非黑即白的感受。
(二)后妃之服
《汉武大帝》中耀眼的女人有很多,女性首推是窦太后,她是汉孝文帝的皇后,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实为搅动风云人物。在《汉武大帝》第一集中,窦太后召见魏其候窦婴,身着浅棕色的深衣,露出了三层领子,这也是符合历史的,称为“三重衣”。毕竟是太后,较之儿子刘启的米白色深衣还是略显华贵。这件并不是棉质而是绸缎的,整件衣服上都织有花纹。不同的是,这件是直裾交领右衽直裾袍,其上衣部分共四片,身部两片,两袖各一片,四片拼合后,将腋下缝起来。同样的领口也成琵琶状,领子斜裁为两片。这身是平日的常服。而在大武驱傩中,窦太后换了一件相对庄重的深衣,并且将深衣的下裳改为了单裙,这样的设计既展示了汉朝服饰之美,同是也贴合了历史和人物身份。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讲究“无为”,所以她的服饰大多是以深色为主,以体现人物端庄沉稳的性格特征。窦太后身着的禅衣,从领口看来应是绸缎所制,为了体现太后的端庄沉稳,上衣织成了一色素纹,只在外衣上织绣了各色花纹。内素外纹,相得益彰,即显示出窦太后高贵地位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窦太后心机深沉。这样使得人物形象不至于单调,也能使得剧情发展顺理成章。
二十五集,窦太后走上承明殿,一身华服引人注目。上殿时穿着襦裙和类似半臂的绣嬲,搭以短上衣,上衣和下衣分开。在绣拥上绣有变形云中风的图案,再配以菱纹。这在考古发现中也是有所发现的。虽不是传统深衣,但仍符合历史。汉代推崇红色,青绿次之,窦太后身为太后,身份贵重,所以这身深衣的主色调为青色,只在袖缘和领口点缀了红色,这样既展现出窦太后身份的贵重,又不至于僭越皇帝。腰间系上的浅棕色腰带既呼应了襦裙的颜色,又缀有珠玉进一步彰显窦太后的身份。其鞋履也是依据历史而制,同样是翘头方靴。窦太后的这身华服向朝臣展现出自己高贵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势。
三、《云中歌》中服饰样式的唯美感
(一)帝服
第二集,汉昭帝刘弗陵第一次上朝,他身着直裾交领右衽袍服,但是冠延却呈现绿色,而并非是涂以黑漆。并且刘弗陵的冕旒只有九旒,这点可以是因为初登基以显示对先祖的敬重,但是冕冠之上应缀有的白,黑色玉珠竟然变成了绿色,在历史上只有三公和诸侯的冕延才缀有青玉珠,这与规制不符。这是否说明汉昭帝刘弗陵的继位是不符合规章典制的,还是诸侯的存在对刘弗陵是个威胁,这样的设计存在误导观众的可能。禅衣应有三层,但在领口处只看到两层,也不符合规制要求。同时在汉昭帝时期明黄色还未成为皇家专用的御用颜色,所以刘弗陵的这身大面积明黄色的深衣,是有违历史的。明黄色的运用也容易使观众脱离汉代的时代设置,观众也无法更好的理解剧作创作人员原本的创作意图。第十集,刘弗陵在甘泉宫品尝菜肴,身着一件窄条纹深衣。在汉代织品的图案以变体云纹、变体云中龙、变体云中风、豹纹、菱纹花叶纹等等,并没有史料记载皇家服饰运用窄条纹的纹饰。而且在下裳还织绣有菊花的图案,菊花是在魏晋之后才被赋予了高洁的寓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历史剧的制作颇受观众的诟病,同时也能看出剧组创作人员对历史的误解和无知。服饰是一部历史剧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服饰、摆设、建筑都是观众能够直接看到和感受的,这样的服饰出现在画面上,是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视觉美感。但是太过华丽的服装会使观众忽略演员的表演和剧中人物的性格转向,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二)后妃之服
汉昭帝的正宫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桀的孙女上官氏。第六集,上官氏第一次出现,身着的服饰更具唐代服饰的风韵。她内里穿着禅衣,但在禅衣之外又加了一层纺纱,最离谱的是在手肘处居然有一披帛,这是直到唐代才出现的服饰规制。汉朝是推崇儒学的时代,对于女性的束缚很是严重,这位上官皇后母仪天下,在领口处居然还露出一大片肌肤,这在当时的儒学家看来定是大逆不道的。第十六集,上官氏过生日,身着一件月白色的深衣,下着襦裙,但这件服饰却被织绣了荷花的图样。荷花和菊花一样,在汉代并未有特别的寓意,不同于龙凤能够成为皇室的专用图样。直到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流传之后,荷花的象征意义才被大多数人们所了解,所以漢朝的服制上是不会出现花卉的图样。
四、结语
这篇论文通过对比《汉武大帝》和《云中歌》这两部历史剧中人物的服饰,纹样,讨论了当代影视剧中从服饰,场景,装饰等等各方面是应该从历史食疗史料出发,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面貌,还是迎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呢,创造出一个观众喜爱的历史场景。其实不论服饰还是场景,我都更倾向于还原历史,毕竟身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五千年的时间太长,在这其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混淆很多,遗失很多。
历史剧是一种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很好的手段方式,但要是如果太过唯美,是会让观众更为相信历史剧剧中的“历史”,而并不是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