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2018-09-29 11:08刘明明杨庆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刘明明 杨庆玲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无糖尿病及房颤患者(对照组)100例,糖尿病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房颤组)120例。其中房颤组分为永久性房颤44例、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7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指标进行比较;采用试剂盒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hs-CRP 和Hcy水平;冠状动脉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hs-CRP 和Hcy水平、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Crouse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和窦律组患者血清中的hs-CR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窦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显著上升(P<0.05)。房颤组和窦律组患者血清中的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中Hcy含量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和窦律组患者的IMT积分显著升高(P<0.05);与窦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血清的IMT积分显著上升(P<0.05)。房颤组和窦律组患者冠状动脉中的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患者冠状动脉中的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的hs-CRP、Hcy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6、r=0.54,P<0.05),与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58、r=0.64,P<0.05)。结论 在高龄糖尿病合并房颤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会随着房颤的持续而加重。糖尿病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6(a)-0030-04

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高龄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首位[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特征,一般在发病的中晚期被发现[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基质、动脉壁细胞、局部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环境及遗传学等多因素导致。研究已经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年龄、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相关。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临床病症,是导致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因素[3]。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的概率显著上升,严重会使患者发生致死、致残的可能。因此,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值得关注。慢性炎症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过程,因此血浆中的炎症因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部分的研究已经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会对动脉造成直接的损伤,从而导致内皮细胞的退行性病变。当内皮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NO时,会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能力[4]。此时,C反应蛋白受体被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而激活,使血管壁发生损伤,形成斑块。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同时,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评估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以病历、心电图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窦性或房颤心律。窦律组和房颤组的所有患者均进行院外饮食控制,并且规律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采用3P法对房颤组患者进行分类:永久性房颤44例(房颤时间>1年);持续性房颤39例(7 d<房颤时间>1年);阵发性房颤37例(持续时间<7 d)。

1.1.2 排除标准 ①顽固性高血压;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甲状腺功能亢进;④急性感染和免疫性疾病;⑤临床已确诊冠心病者;⑥瓣膜性心脏病及换瓣术后;⑦I型糖尿病;⑧心功能(NYHA)Ⅳ级糖尿病。

1.1.3 分组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高龄糖尿病患者220例,男120例,女100例,年龄为80~95岁之间。糖尿病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房颤组)120例。其中房颤组分为永久性房颤44例、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7例。另外选取无窦性心律及糖尿病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80~95之间,作为对照组。

1.2 檢测指标

1.2.1 一般资料采集 对入院患者采集相关病历及生化指标,包括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其中高血压采用美国JNC-VII指南标准Ⅲ进行诊断:静息状态下,连续2次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患有确诊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进行确诊。吸烟状况:目前正在吸烟、有规律吸烟史、以往有规律吸烟史。

1.2.2 血清hs-CRP水平的检测 患者入院后,空腹12 h后,于清晨静脉采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保存于-80℃备用。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含量,使用Beckman公司试剂盒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仪器为MMAG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系统仪(美国Beckman公司)。

1.2.3 血清Hcy水平的检测 患者血清采集方法同上。采用小分子捕获技术循环酶法检测血清中Hcy的水平,使用Hcy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仪器为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4 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测定 采用动脉超声对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定,使用日本A-10K-α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7.5 MHz。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评定指标为:0.9 mm≤IMT<1.3 mm为增厚;IMT≥1.3 mm为粥样硬化斑块。斑块Crouse积分测定:排除各斑块的长度,取两侧冠状动脉各孤立性斑块最大厚度(mm)之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0例在该院治疗的高龄糖尿病患者列入该研究,其中女性100例,男性120例。另外选取无窦性心律及糖尿病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窦律组和房颤组患者血清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窦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同时,与持续性房颤组相比,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2。

2.3 各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窦律组和房颤组患者血清的Hcy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窦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5)。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同时,与持续性房颤组相比,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3。

2.4 各组患者的IMT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窦律组和房颤组患者IMT显著升高(P<0.05)。与窦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IMT显著升高(P<0.05)。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患者IMT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同时,与持续性房颤组相比,永久性房颤组患者IMT显著升高(P<0.05)。见表4。

2.5 各组患者的斑块Grouse 积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窦律组和房颤组患者斑块Grouse 积分显著升高(P<0.05)。与窦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斑块Grouse 积分显著升高(P<0.05)。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患者斑块Grouse 积分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同时,与持续性房颤组相比,永久性房颤组患者斑块Grouse 积分显著升高(P<0.05)。见表5。

2.6 hs-CRP和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房颤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6,P<0.05),与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58,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中Hcy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54,P<0.05),与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64,P<0.05)。见表6。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hs-CRP、Hcy的含量升高有关,说明hs-CRP、Hcy的含量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对胰岛素存在抵抗,这会影响胰岛的生理功能,导致血清中hs-CRP水平升高[5]。同时,通过组织对氨基酸的代谢增强,会导致血液中氨基酸的水平下降,最终使血清中Hcy的水平升高。研究证实,高水平的Hcy会导致患者发生复发性脑梗死,并且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就随之增加。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Hcy水平每上升1 μmol/L,脑梗死复发的概率就增加1.079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发生IMT和斑块的概率显著升高。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可以通过IMT的增厚程度来评价,同时,冠状动脉斑块的Crouse 积分也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6]。

Hcy由Du Vigneaud在1932年首次发现,是一种含硫基的反应性血管损伤α-氨基酸。研究认为,Hcy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主要有:凝血纤溶异常、细胞凋亡、氧化损伤、炎症反应以及脂质堆积等。hs-CRP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率以及猝死发生率呈正相关。hs-CRP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有: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血栓前组织因子、激活斑块、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诱导多种血管细胞黏连分子表达等。该研究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血清中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窦律组,推测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参与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房纤颤和冠状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这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同时,该研究还对房颤组中不同房颤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顯著高于其他两组。这说明hs-CRP、Hcy水平的升高与房颤的时间延长相关,推测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反复发作导致的心房重构,进而使房颤的时间延长。以上结果证实hs-CRP、Hcy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该研究结果还发现,房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Crouse 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窦律组,说明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更加严重。同时,研究还发现,随着房颤时间的加长,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加剧,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也是相一致的。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该研究证实房颤组患者血清中hs-CRP和Hcy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推测氧化应激和炎症参与了糖尿病合并房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同时,血清hs-CRP、Hcy水平可作为糖尿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评价因素,可以通过控制hs-CRP和Hcy的水平,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Kaplan H,Thompson RC,Trumble BC,et al.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indige- nous South American Tsimane: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J].Lancet,2017,389(10080):1730.

[2] Cheezum MK,Kim A, Bittencourt MS,et al.Association of tobacco use and cessation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7(257):201-207.

[3] Palmieri V,Gravino E,Russo C, et al.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burden b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ype II diabetes with preclinical non-obstructiv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without inducible myocardial ischemia[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7(123):112-119.

[4] Chiang G, Sim B, Lee J, et al. Determinants of poor sleep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hyperlipidemia and hypertension in Singapore[J].Primary Health Care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8:1-6.

[5] Tilz RR,Rillig A,Thum AM,et al.Catheter ablation of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5-year outcomes of the Hamburg Sequential Ablation Strategy[J].Ann Transl Med,2017, 60(19):1921-1929.

[6] Zhang L, Liu N, Zhang J, et al. Clinical research of homocysteine,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J].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7,30(4(Suppl.):1445.

(收稿日期:2018-03-10)

猜你喜欢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