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在生活与哲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法,小活动导入法,情境、圖片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复习提问法,热点导入法等几种课前导入方式。
[关键词]课前导入;艺术;生活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57-02
广西横县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寄宿生,学校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非常有限。可见研究课前导入艺术,创设情境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生活内容尤为重要。根据本课题组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很喜欢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前导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课前导入不能有效地引出课堂内容,有的导入环节对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课前导入形式单一,甚至有些课堂都没有导入环节。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与哲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种课前导入方式的尝试。
一、视频导入法
视频导入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再配以问题提问,学生乐于接受,方便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框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我通过播放辽沈战役的小视频(6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辽沈战役开始前,是不是只有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
2.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
3.锦州拿下了,沈阳和长春的敌人会主动投降吗?
4.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体系,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知觉外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把首攻的地点选在锦州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东北的门户,是关内外的咽喉,拿下锦州就相当于对敌人“关门打狗”。从这一情境中,学生不难理解,锦州的敌我矛盾是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引出主要矛盾的含义、地位和作用。锦州的敌人解决了,可还要解决沈阳和长春的敌人,为什么?从而引出次要矛盾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二、小活动导入法
在导入环节设计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如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一框时,我课前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把本班某一位同学的特点描述出来,并交给我。然后在课前5分钟,我念出部分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来猜测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学。要猜测身边的同学,学生对此可来劲了。我趁机提问:
1.根据这些简短的描述为什么我们就能猜出是哪位同学?
2.对待不同的同学,我们应该如何做?
3.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设计小活动时,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导入、情境创设,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学会尊重别人。冯友兰先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通过本课的小活动导入,引发了学生对人生的反思。
三、情境、图片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框时,我通过创设一个手机发展史的情境,并配以图片、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手机作为现代人非常熟悉的通信工具,学生比较了解并乐于讨论。首先,我从大哥大的出现而又被市场所淘汰,引出辩证否定观;其次,我从未来手机设计的环节,引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导入效果。
四、问题导入法
通过问题导入,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积极地去尝试解决问题。当问题似懂非懂、模棱两可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就会被点燃了。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沟通,学生就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辩论中思考,在讨论中把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问题一一弄明白,这一过程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
如在讲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导入环节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2.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吗?
3.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吗?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通过2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围绕“什么是真理”这一问题去辩论,然后引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最后深入探究“真理有什么特点”。在思考中以问题引出问题,在辩论中思维碰撞,在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是课前导入的目标。在以上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乘胜追击,继续抛出诱饵,问: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吗?从而引出下一个知识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即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五、复习提问法
使用复习提问法,既可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出新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功能。这对于横县第二高级中学这所乡村学校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导入方式。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得知,学生是比较喜欢这种导入方式的。
如在讲授《意识的作用》一框时,可先复习上一框《意识的本质》内容,比如问:意识是什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在学生复习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意识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什么区别呢?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六、热点导入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热点相结合能更好地体现该课程的直接现实性。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如能与热点相结合,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会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抽象的课堂内容。
如在讲授《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框时,先播放视频《人民至上》的片段,再展示十九大中有关人民的一些精彩语录,比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时政热点去分析人民群众为什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国家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对时政热点的分析,学生体会到课本知识的现实价值,学会了学以致用,提高了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进行课前导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课堂的导入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要更好地把握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承上启下原则。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然后引出新内容,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状态。
2.适度原则。课前导入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引出下文,时间要把握在5~7分钟。如果所花时间太多,不仅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陷入目标不明确的状态。
3.趣味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思考状态,这样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4.时代性原则。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之一就是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课前导入环节要注意与时代热点相结合,使学生从热点中学会思考问题,从讨论中学会分析问题,在争辩中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