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
[摘要]畜牧生产统计工作在畜牧这个行业中是一项极为基础性的工作,并且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也是政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技术才能发展长远,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那么畜牧统计工作该如何落实,才能提高畜牧的生产率。本文将针对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探讨,简单分析畜牧生产统计工作问题及如何建立智能化监测机制。
[关键词]畜牧生产 统计工作 智能化监测
畜牧生产业发展至今,在统计工作上,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使得一些生产统计的计算指标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现行畜牧业统计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建立畜牧统计工作的智能化监测机制,由此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一、新时期畜牧生产统计中的问题
(一)全面调查方式不适合畜牧业工作模式
目前畜牧业统计采用季报、年报的制度。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和逐级总汇。村调查员每个报告期末入户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层层上报,村级上报乡级统计机构,乡级上报县级统计局,县级机构汇总其下属乡、镇的统计数据之后上报至市级统计局,再由市级机构上报至省、国家。这种全面调查、逐级总汇的调查方式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实施。在每一个乡的管辖范围内,信息来源于千万家住户和几百家生产单位。对此进行大量统计工作,既费时间,又费人力物力,与普查相当。从统计学角度来讲,普查方式对经常性报表来说不合理。畜牧业生产统计一年要报三次季报,一次年报。这种报表频率高且周期短的报表,取得数据的方式不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二)基层薄弱的统计量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畜牧产业的基层情况从村级起报,但村级并没有专业的统计工作人员,所以一般此事务由村会计承担。由于村会计负责村里财务事宜,事务繁忙,没有充足时间进行畜牧生产统计的工作,所以得出的数据与实际统计信息有所偏差。而在乡一级。统计工作有专门的统计小组负责。但是统计人员也同收集农业、工业、投资、第三产业多种报表数据,并且进行整理。统计人员疲于应对,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比较随意,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畜牧生产统计信息平台审核功能较简单
现行的畜牧生产统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统计系统网络数据采集平台上报,审核数据。此方法仅适用于审核简单的逻辑和指标数值的增减。而一些复杂的产量比例则需要人为的审核完成。这样以来不但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也使统计信息的错误率提升,从而造成统计失误。
二、建立智能化监测机制
正如上文所述,现阶段的畜牧统计生产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若想有效的解决畜牧生产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则必须将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与智能化监测相结合,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
(一)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
要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必须以畜牧生产统计者的工作性质为基础,提供满足畜牧生产统计者工作要求的基本功能。首先,数据查询功能。用户按照自己的使用权限,可以用数据查询的功能查询每个地方的社会自然状况和当地畜牧业产业的大概信息。此外数据查询功能还可以查询一些生产兽药、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的企业的经营和分布状况。也可以对所有区域所、疫情指挥站、省级示范区检查站以及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等信息进行查询。其次,需要分布定位的功能。用基本的数据查询功能查询出的信息要与其对应的分布定位一致。这样用户可以对查询出的饲料加工、兽药、加工畜产品的企业以及屠宰场进行准确定位。比如用户想查询饲料加工厂的准确位置,便可以在地图上对该厂进行定位,该厂的位置和该地区所有饲料加工企业都会准确的显示出来。然后用户可以对该企业进行查看,了解其基本信息。最后需要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比较,也可用数据图或表格等形式直观的展现各种数据,有利于领导进行决策。
(二)何种运行机制才能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
只有建立一定的运行机制,才能让数据功能查询、分布定位、数据分析等功能在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那么,顺利运行这一系统机制首先就是对结合了春防、秋防以及卖出、购入卖出畜禽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每月需统计责任区内的饲养畜禽數量和农户。将以上所收集信息反映在畜禽登记表中。其次,录入收集的信息,统计工作者按照一定的规定,将所收集到的各乡镇区域的信息录入到系统,再将数据传输到省级数据库。省级数据库接收到各级录入的数据后,系统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分类。
三、结语
新时期畜牧生产统计工作,对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融入智能化监测系统,推动统计方法与制度的变革对现代畜牧业生产统计工作有重要意义。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才能确保统计数据信息的精确。准确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因此在新时期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加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确保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准确的掌握畜牧业生产统计信息,才能为政府决策以及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