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对高等学校财务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结合是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想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从而推动学校事业的极大发展,就必须拥有着正确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理论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研究。
[关键词]市场经济背景 高校 财务管理 模式研究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效管理体制能够保障财务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想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从而推动学校事业的极大发展,就必须选择正确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来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需要被高等学校来使用的。财权的分权程度是区分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地讲,集权和分权数谁多谁少,这两种模式各有千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和管理水平选择。对于较大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学校来说,“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更为适合。下文将对这两种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这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
“统一领导”指学校的财务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财务方针和政策的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的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的统一和资源调配的统一。学校集中管理财经活动的前提是维护学校教职工和校内各单位经济利益。集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财权的集中管理权;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集中管理权和会计事务的集中管理权。高校内部只设一级财务部门,一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在于对学校的财务事务进行统一领导,并对学校的所有经费进行集中管理。高校内其他院系部门没有财务权,一级财务部门掌管着学校的所有财务权。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特点
分级管理并不意味着各自为政,它的统一性体现在较多的方面。在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下,学校的二级财务单位才能够行使其职能;二级单位也拥有财权,但是它是限额地使用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因此二级单位要对学校预算分配的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在收入方面,二级单位需要足额上缴到学校财务部门;在支出方面,学校的预算管理将统一地将其纳入;二级单位要配合学校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因此它需要向学校财务部门按期递交会计报告;对于学校的财务机构的业务领导和监督等,二级财务单位要积极地做出配合。
各院系的分级管理的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资源的权利,二级单位应当清楚自身所承担的事业任务和具备的财力可能,从而对学校预算分配的资金进行安排和使用;制定本单位执行财务规章制度的实施办法的权利.二级单位在遵循国家和学校统一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立足于自身的事业单位活动情况和对加强财务管理的需求,制定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制定之后,上報学校批准才能够实施;管理本机构财会业务的权利。
(三)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集中的财务权利使得管理工作变得相对简单,学校的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学校的发展方向较为坚定,这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
校内财务关系较为清晰,经济责任制得到明确和加强,校内各单位对财务工作管理的积极性的提高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的优点。
这两种管理模式的缺点存在着共性。这是由于制度设计和组织机构设置的影响,学校内各基层单位的创造性的发挥在过于集中的财务管理的情况下受到了限制;学校的财务指标的考核和财务目标未能和责、权、利有效地结合。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
目前,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多元化管理逐渐成为了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结合是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上文对两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不难发现,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最大的意义是能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会在过分集中的领导下受到不利的影响。
(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学校的集权和分权关系的处理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因此,要有机地结合学校领导的统一性和基层单位的独立性,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进一步地讲,就是处理好经济责任,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关系。设计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前提就是对着三者进行紧密地结合。
(2)与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相适应。“等、靠、要”的高校资金收入模式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被打破,筹措资金的途径越来越多,资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这种新形势,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有所转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市场观念融入进来,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对学校各方面的需求和供给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与高校本身的管理体系、发展模式相适应。高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财务管理。因此,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要考虑到学校的管理体系、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教学、财力大小等。除此之外,还要对管理方式和办法进行选择。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现的。统一领导很大程大上能够保障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成功,能够稳定学校的正常发展。分级管理主要体现在下放理财权,学校掌握着财经事务的领导权和财务资源的分配权,学校的财务事务依旧是财务处进行统一领导,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这是统一领导的具体表现。学校统一领导的关键是宏观管理财务事务。对于学院内部财务事务,学校使用统一编制综合预算,学校遵循一定的原则,对财务资源进行分配。学院的投资重点和方向会受学校制定的统一财务政策的影响,学院的财务行为会受到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除此之外,对于各学院的经费使用情况,学校还会制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对其经济使用效益进行评价。
(2)建立财务综合评价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能够对财务状况有更好地把握,并对财务风险有较为准确地预测,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构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依法筹集事业资金的评价。高校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对教育经费需求也日益增强,学校在筹集资金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的偿债能力有着良好的认识,从而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构建该指标体系,能够对各种途径获取资金的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检查。
其次,预算管理和控制的评价。预算控制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想要控制预算,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预算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理。预算计划只有在有效的预算控制系统的保障下实现预期目标。一方面,要有效地结合预算控制和会计核算,这是因为高校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评估的信息来自于会计核算。另一方面,评价系统能够对收支的进度和结构进行定量地分析,根据偏离预算差异的大小分析找到偏离的原因。
接着,学校综合财务状况的评价,对高校的规模和水平以及总资产和运行状况都是这类指标来反映的。高校的经济基础和潜力使用资产负债等的构成情况来反映的。一方面,学校的负债情况以及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又能够被反映出来。综合财务状况和变化规律将会在这些评价指标系统的判断下就会被找到。在这种情况之下,财务状况和水平才能够被高校深刻地了解,同时还能够比较其他高效的财务状况,从而找出自身的差距。收支平衡的思想应当纳入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中来,因此相关的评价指标的设置就不能够忽视了,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被全面地考核,负债和风险承受能力就被衡量,那么预报就较为精准了,财务危机现象就能够被避免了。
最后,经济责任履行评价。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下,高校可以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活动。高校的财务风险在评价指标的设置和法人经济责任制的建立下得到有效地降低,用时能够使得经济工作中的责任心得到增强。
(3)建立责任会计,实现分级分类管理。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满足了企业内部分权管理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会计的职能方法和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责任。高校应将责任中心视为学院,然后将自己的权利进行下放,这样有利于院系明确责任。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推行,结合其预算管理和经济责任制,以院、系作为责任中心的核算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运用责任会计的一整套方法,除此之外,考核学院目标和责任的完成情况是不能忽视的,对其考核结果作出相应的反映,真正地实现学院等责任中心的权责利结合更加密切。
分级分类管理是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之处。当前,高等学校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方向转变,不再是附属机构。一个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多途径筹措教育经费的局面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这种局面使得高校既要统一领导,还要会灵活改变,在统一领导和适当分权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校内二级单位可以拥有财务管理权、经费核算权等。在这种情况之下,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将会被激活起来。除此之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应当被建立起来从而面对不同来源的财务资金,高校内部的资金主要用于三部分。首先是能够体现办学水平的教学和科研等建设;其次是后勤保障服务等建设;最后是学校资金的重要补充源头——校办产业等,它在学校发展中的影响力逐渐变大了。故而,学校的财务管理应当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法进行采取。对第一项实行“集中管理”,对第二项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对第三项应当对成本和效益意识进行增强。
三、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充分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
这种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契约理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责任和权利是通过对共同认可契约的制定来确定的。委托代理理论的要点是实现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朝着共同的方向发展。从委托代理理论中受到启发,首先,对于学校的財务工作,学校授权主管财务副校长全面负责,并授权财务处处长专项管理财务工作,处理日常会计事务,这样委托代理关系在学校内部被建立起来了。其次,财务处有权对二级学院的会计人员进行任命,代理二级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二级学院的理财权就被扩大了,学校内部财务监督也被有效地实施了。
(二)充分体现了科层管理理论的观点
这种理论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组织在科层管理理论看来,是一个经过理性设计的科层结构。首先,科层管理理论强调专业分工,认为工作效率只有在专业分工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因此组织的成员要各司其职;其次,等级权力系统是科层制的典型特点。等级原则是组织部门中默认的原则,即每一个高层次的部门都要控制和监督一个较低层级的部门。组织服从的是法律和规章制度而不是某一个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地规定了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务的权力和责任。按照科层管理理论,学校专设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下设会计服务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收费管理办公室和综合计划科四个科室,配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并分别制定了各科室、人员的职责。学校这种做法使得每个人各司其职,又能够使得学校的财务的有序运转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整个社会从1990年以来就给予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足够的管制和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催化下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改革主要是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的,已经初步形成了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的格局。高等学校诸多方面有了新的面貌,例如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等。多元化管理逐渐成为了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并以一种新的身份面向社会:独立法人实体。学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随着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做出转变。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结合是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不难发现,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最大的意义是能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会在过分集中的领导下受到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我国现有的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