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伊如
[摘要]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程度有多大,一直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影响,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贸易收支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增长以及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增强。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外部均衡,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实力的重要衡量工具,其国际影响力和重要性不断突显。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随着金融和经济的国际化,汇率的变动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对外贸易的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国汇率上升使得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增强进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则出现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即经常项目顺差的局面。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来说,一国货币升值,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加大,该国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一般来说,通过对汇率程度的调整可以改变国际收支状况,目前大多数国家通过调控本国的汇率水平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
一、我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
2004年2008年这一阶段,经常项目差额急剧上升,而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有增有减,且增减的幅度并不显著,双顺差的最主要因素是经常账户顺差。2008年2011年这一阶段,因为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波动,经常账户盈余不断下降,资本和金融账户波动较大,但总体在增加。2011年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12年打破了持续十几年的双顺差格局,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了逆差的情况。2013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又恢复原来的双顺差局面。2014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逐步加强,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稳步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明显加强,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基本趋向平衡,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保持在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货物贸易顺差增长快速,而服务贸易进口量不断超过出口量。资本和金融账户整体上顺差382亿美元,其中第一季度保持2013年底的净流入趋势,资本和金融账户保持顺差状态,而二到四季度,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的局面。201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发生新的改变,从维持了十几年的“双顺差”态势变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局面。经常账户顺差大幅增长货物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延续上年态势呈现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611亿美元,由于我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的程度,境外投资发展前景好,国内企业不断加大“走出去”的脚步,因此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大幅度减少。而在2018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2170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4616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6291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增加1667亿元人民币,预计2018年我国国际收支将延续基本平衡态势。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在经常账户中,贸易收支是最典型、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经常账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贸易收支的变化。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分析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原理是: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使贸易的交易量发生变化进而间接地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也就是说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提高了,导致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不足,而高新技术企业等生产附加值高的、技术高端的生产要素基本都需要进口。企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高科技生产设备的成本大大降低,并把进口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用于生产和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质量,从而使国内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扩大市场份额。此外,人民币汇率上升使以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的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减少,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上升,一方面,降低我国对外投资的成本,跨国公司如雨后初笋般出现,积极向国外投资,利用投资地区的优势,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利用跨国公司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上的生产和销售份额,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然而,人民币汇率上涨也相当于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外国货币相对贬值,则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增加,而在本国则相对降低,所以说人民币汇率上升不利于资本的流入,降低国内市场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还可能使原先在我国投资建厂的外国投资者因成本过高纷纷撤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应对人民幣汇率变动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应对策
(一)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关注供给侧,也就是关注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前提到经济增长,不得不提的是“三驾马车”,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这就是目前所热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就要化解过剩的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高端产能,还可以通过科技、技术创新,节约大量的成本,提高产业的供给效率。政府须加强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当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因此,我国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改革,减少低生产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供给,增加高新技术的产品供给,使我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增加出口贸易产品的创新性和含金量。
(二)扩大国内需求,发展实体经济
我国储蓄相对过剩,消费却严重不足,扩大国内民众需求,释放老百姓的消费潜力,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释放内需首先要提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让他们有钱花,如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拉动农村消费,开发农业生产的潜力,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使农业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我国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范围由城镇扩大到农村,由工薪劳动者扩大到我国全体的社会成员,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全社会的医疗保障水平,让各类人群都能公平地享受全民医保的惠民待遇,同时优化我国的教育、失业、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制度来缓解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三)增强人民币汇率调节的灵活性
我国的汇率制度是浮动汇率制度,是以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调整。目前美元在我国汇率调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即我国汇率变化受美元的影响很大,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我国与多个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显然我国汇率调整仅以美元为参考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的状况。尽管进入2015年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来说有所贬值,但从更全面系统的视角看,我国货币对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仍有小幅度的升值,在國际上依然属于强势货币。因此,为了全面反映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我国应减少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及时调整篮子货币,逐步淡化美元在篮子货币的比重,强化其他篮子货币比如日元、欧元、英镑等在篮子中的作用,可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区间,根据外汇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状况,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从而增强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的灵活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双向性,逐步完善我国外汇市场体系。
(四)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逐步放开资本和金融项目
为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者来华投资,首先,我国要完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法律体系,为众多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提高法律服务,并为其设立后的经营活动提供一站式法律支持,实行公开、透明、公正的法律程序。其次,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目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引进外商投资的规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但中西部地区增速相对滞后,出现同比增长下降的态势。则我国需要平衡各个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政策上,我国应该实行外商向中西部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者倾向中西部投资,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最后,健全我国法律法规,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建立监管体系,增加依法监管的透明度,做到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