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绍梅
【摘 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干预,帮助急诊护士拥有健康心态投入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资料,问卷调查表采用国内常用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由护士进行匿名填写并现场回收。结果: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众多,但主要是来自于护理专业技能、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此外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结论:总而言之,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岗位压力都无法避免,急诊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除了从制度层面不断改革,急诊护士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只有这两个方面配合起来才能帮助护士缓解压力,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急诊救治与护理工作中,造福广大患者。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原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医院急诊科是为各类突发事件、突发疾病的患者24小时敞开的生命通道,急诊护士年轻、经验不足人员少且工作量大,往往还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是我院急诊护士面临的现状。急诊往往是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患者家属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场面往往又比较凄惨和悲壮,这些不但要求护士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1]。因此,急诊护士往往承受了比普通护士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我院刚刚成立不久,急诊护士人员大多都比较年轻,本研究旨在充分了解我院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和改善这一局面,帮助护士拥有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急诊工作中去。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院急诊科护士54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开展相关调查。纳入对象包括男护士15名,女护士39名。护士:15名,护师:40名(含主管护师1名)。护龄在1年-10年之间,工作10年者1人,工作9年者1人,工作8年者1人,工作7年者2人,工作6年者8人,工作5年者6人,工作4年者:7人,工作3年者9人,工作2年者:13人,工作1年者:8人。纳入对象年龄在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3.5)岁。所有护士均为我院全职在职护士,排除患有急性病症者,女护士均排除妊娠期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表统一发放,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写并现场回收。调查表采用国内常用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由一共包含了35个条目,主要囊括了五个方面:即①护理专业方面的问题;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问题;③工作环境以及资源方面的问题;④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采用1、2、3、4共四个等级来评分,得分越高者则提示个人的工作压力越大。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此次研究问卷调查表回收率为100%,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护理专业、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体评分见表1。
3 讨论
由于急救护理工作往往伴随着突发情况、突发事件,其工作内容与强度与其他科室具有一定区别,在此情况下急诊护士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如不及时排解护士的工作压力,重视其心理健康,将十分容易出现懈怠情绪,严重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不利于医患和谐相处。现针对比较突出的压力因素进行以下分析。
3.1 护理专业方面的问题 医院急诊科是为各类突发事件、突发疾病的患者24小时敞开的生命通道,急诊护士人员少且工作量巨大,除此之外急诊护士还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烦躁、忧虑的负面情绪。有调查显示[2],超过80%的急诊护士认为自身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无端指责。急诊护士这一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她们在工作中表现的担惊受怕,害怕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害怕遇到不理智的患者及患者家属,这些因素均导致急诊护士有较大的心理压力[3]。
3.2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是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较大的另一项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急诊科患者数量庞大,且患者发病迅速危急,护士要在短时间内做好一系列的接诊、分诊以及抢救、处置等工作,这些高强度工作本身就会带来较大压力,加之患者家属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患者患者不幸离世,遇到不理智的家属,急诊护士还可能面临人身伤害等危险,压力进一步增加。
3.3 工作环境以及资源方面的问题 我院是刚成立不久的新的医疗机构,各个部门及科室之間的沟通渠道并不十分畅通,相关流程也还处于制定和完善的阶段,因此可以说急诊护士的工作生态环境并不理想[4]。而现实情况是,急诊科对急诊护士的职业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均有着极高的要求,面对巨大的压力和严格的要求,再对照不合理的晋升渠道和资源,急诊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内心难免存有较大压力。
4 干预对策
4.1 医院管理方面 医院急诊科工作、急诊护士这一岗位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医院管理部门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其进行管理,例如考虑适当提高绩效分配待遇,给予人力资源及政策倾斜等,让护士工作更有积极性[5]。此外,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急诊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作技能,让护士从繁重的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全身心投入到对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中。
4.2 提高自身素养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种疾病的护理,而是需要护士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身体和心理护理。急诊护士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将医学理论、护理学同其他学科有效的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6]。
总而言之,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岗位压力都无法避免,急诊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除了从制度层面不断改革,急诊护士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只有这两个方面配合起来才能帮助护士缓解压力,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急诊救治与护理工作中,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郭佳莹,徐燕,欧秀娟.中西医医院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5-7.
唐红宇,陈萍.急诊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4):2445.
韩文婷.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今日健康,2014,4:230-231.
陈超然,王强,卢光莉.临床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92-894.
柳鸿鹏,位珍珍,张显珍.我国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4):2966-2968,2969.
牛亮,梅松丽,张立新.手术室护士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5):68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