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模式下纸质媒介与网络数字媒介之比较

2018-09-29 19:47孙宏
科技传播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共生

孙宏

摘 要 “媒体融合””融媒体”“全媒体”这些字眼,在网络数字时代,已经成为词频极高的语汇,其关注点都是聚焦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上,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传统媒介与网络数字媒介共同发展的一个趋势。实际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其自身的传播特性——“各美其美”。只有做到各美其美,才能充分挖掘其他媒介的优势,真正做到取长补短——“美人之美”。媒介融合的实质,就是达到媒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媒介之间跨越边界的共生共存。文章以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理论为基础,对纸质媒介和网络数字媒介的传播特性进行比较性研究,最终提出纸质媒介的数字化解决策略——新媒体,并对几种不同媒介形式遵循麦克卢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和深入剖析。

关键词 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纸质媒介;网络数字媒介;共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9-0086-02

1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

《理解媒介》是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的成名作。在这本书里,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这一概念,而且还提出 “地球村”“信息时代”这些概念。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媒介四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和“冷热媒介”,其中“冷热媒介理论”是最具争议性的理论之一。他被称为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

麦克卢汉对于冷热媒介的划分基于“清晰度”与“参与度”这两个属性:清晰度指信息的容量和分辨能力,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表意越明确,清晰度就越高;参与度指个人与媒介之间的互动程度。当个人在接收信息过程中的投入越大,调动的感官越多、越主动集中注意力,互动越大,参与度越高。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是一种高清晰度、信息量大、受众参与度低的媒介;而冷媒介是一种清晰度低、信息量少、受众参与度高的媒介。

热媒介本身具有足够的信息,无需更多的参与互动,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反之,信息量不足引发受众更多的思考,因而具有包容性。在现代生活中很难找到纯粹的单一媒介,所以麦克卢汉在论述该理论时援引贝都因人、巴厘人等现代化程度低的环境下的例子,就是要规避这种干扰。

同时,我们要清晰界定概念:冷热媒介划分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的纯粹定义。缺失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没有冷热可言;而且,冷热媒介的划分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同一媒介在不同时期,其冷热属性可能发生变化。

2 各美其美——纸质媒介和网络数字媒介的传播特性比较

2.1 纸质媒介的传播特性分析

纸媒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及图书等,以纸张为承印载体,信息以相对规范的图文方式加以呈现,以印刷术为基础,是传统媒介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纸媒,亚马逊开发的Kindle阅读器拥有了更多的读者,这一切归功于网络的便利和电子书的实惠。通过屏幕的滚动式翻阅轻松获得阅读的畅快淋漓,但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以纸媒深度阅读的缺失为代价。

究其原因,离不开纸质媒介自身的传播特性:信息量受限于纸张版面的大小,需要进行内容选择、字数控制。相对于数字媒介,纸质媒介所容纳的信息量少,版面设计相对简单,需要受众更多的互动和更深层的思考,因此,纸质媒介的传播特性更倾向于“冷媒介”。

2.2 网络数字媒介的传播特性分析

“媒介即信息”,每一次媒介技术革命,都将引发传媒业一系列连锁反应,而互联网无疑是到目前为止,媒介发展史上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此前的媒介发展历程中:广播用了将近40年才拥有5 000万的听众;電视用了15年达到相同数量;而互联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拥有了5 000万用户。互联网通过数字媒介早已实现全球化普及。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是地毯轰炸式的,无论何时何地,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铺天盖地传播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阅读始终是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利用移动客户端进行阅读时,最常见动作是滑动,屏幕的快速滚动取代了传统纸媒的逐页翻动。当阅读速度加快时,阅读的深度就越浅。所以,数字媒介信息量大,需要快速地阅读,受众几乎无睱互动与思考,其传播特性更倾向于“热媒介”。

3 互融共生——纸质媒介和网络数字媒介的融合

“融媒体”是传播学的一种概念,实现视频、音频、文字、图形等在不同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传播。媒体融合程度越高,信息采集成本降低,但后期制作成本增加。“新媒体”是在融媒体模式下诞生的,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纸质媒介将其内容为王的优势,通过多种“变脸”,实现与网络数字媒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单纯的报纸版面的数字化(即版面文件的PDF格式),而是新旧媒介之间的优势互补,由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

麦克卢汉认为,一种媒介形式的内容即是另一种媒介,文字的内容是语言,印刷的内容是文字,新媒体的内容是以往所有媒介的融合——不是对某种单一感官系统的延伸,而是对所有感官的综合。报纸依赖视觉、广播依赖听觉、电视依赖视觉和听觉,而新媒体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并试图拓展出更多的内容。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印刷时代—机械时代—电子时代”的过程,呈现出“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即‘地球村的概念)”的形态,与此相对应,媒介发展也表现为“冷媒介—热媒介—新冷媒介”这一规律。人类将迎来新的冷媒介时代,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冷媒介,而是一种“新冷媒介”。

新媒体融合了以往所有媒介的性质和功能,显示出与以往所有媒介不同的特点。冷媒介指清晰度低、信息量少、受众参与度高的媒介。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呈现高互动性、高参与度、低清晰度的特征,所以新媒体呈现冷媒介的特征。

虽是冷媒介,但已经不完全等同于机械时代的冷媒介(纸质媒介),同时具备了热媒介特性:由于电子媒介的全息性与直观性,受众不需要做更多的深入思考,参与度变小,反而具有了“热媒介”的特点。麦克卢汉提出“我不解释,我只创造”,也许是希望给学界以更多留白,引发学者根据不同时代对媒介特性做出深度的心理参与。

4 结论

媒体融合时代,新旧媒体之间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传播功能的不同。数字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到难以想象,传播速度也让其他媒介望而却步,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特征,以至于快速泛读、屏幕快速滚动是惯性阅读习惯,信息仿若是过眼云烟,受众通常无法深入解读与思考。

而传统的纸质媒介正相反,素朴简洁的文字和设计,取舍之下的版面文字,有限的信息量却让读者易于与文字产生互动,带来更大的参与度和更多的深入解读。

纸质媒介因其信息有限,以文字为主要载体,引导公众进行深度思考,其传播特性属“冷媒介”;网络数字媒介,容纳的信息量大,需要快速地阅读,受众几乎无睱深入互动与思考,其传播特性更倾向于“热媒介”;而纸质媒介和网络数字媒介融合之下诞生的新媒体,遵循着媒介发展的“冷媒介—热媒介—新冷媒介”这一规律,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冷媒介,而呈现出在新的媒介发展时期所表现的“新冷媒介”属性。

参考文献

[1]Marshall McLuhan.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Paul Levinson.数字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修订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J].新闻与写作,2007(2):22.

[5]吴信训.新媒体与傳媒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6]Allan,S. Online news:Journalism and the Internet[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6.

[7]Thussu, DK.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tinuity and Change[M].London:Hodder Education.2006.

猜你喜欢
共生
和谐共生谋发展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与毒液共生
和谐共生道法自然
———从江加车村
与自然共生的多代居居所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