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华
爱品茗的人,都知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一说。蜀中大大小小的茶馆多张贴此联,以招徕茶客。蒙顶山,又名蒙山,在四川省雅安、名山境内,著名的“茶马古道”东线起点。蒙顶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海拔1450米,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雨水丰沛,号称“西蜀漏天”,终年“雨雾蒙沫”,是天造地设的产茶宝地,被誉为“茶界圣山”。
蒙顶茶受全阳气,“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为天下称道。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北宋诗人文同在《谢人寄蒙顶茶》诗中,则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誉。
蒙顶山茶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吴理真禅师就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从而开启了蒙顶山茶的历史。
据《天下大蒙山》碑记载:“祖师吴姓,法理真。乃西汉严道,即今雅安之人也。脱发五顶,开建蒙山。自岭表来,随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乎异常……由是而遍产中华之国,利益蛮夷之区。商贾为之懋迁,闾阎为之衣食,上裕国赋,下裨民生,皆师之功德,万代如见也。”此碑认定吴理真是蒙顶植茶的祖师,身份为农民,后来剃度为僧。
宋代王象之所著地理学名著《舆地记胜》载:“西汉时,有僧自岭表来,以茶实植蒙山。”肯定了蒙顶有僧人植茶的历史事实。
吴理真蒙顶植茶,至今尚存有蒙泉井、皇茶园、贡茶石院等文物古迹。西汉时期有吴理真在蒙顶植茶七株的记载已为学界认可。在中国茶叶种植史上,吴理真是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种茶人。
蒙顶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新唐书》记载:“雅州卢山郡……土贡有麸金、茶、石菖蒲、落雁木。”“盧山郡”(后作芦山郡)之称始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的出产地,故可推定蒙顶山的贡茶历史始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王庠《蒙山茶记》载:“唐志贡郡,剑南惟雅州一郡而已。”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至宪宗时,蒙顶山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茶叶。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宋代是蒙顶山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山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了当年蒙顶山进贡的两种名茶:“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
蒙顶贡茶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清末公元1911年,历时1169年,岁岁入宫,年年进贡。著名的顾渚紫笋始贡于唐广德年间(公元763年—764年),停贡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历时六百余年。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被石栏围护起来,辟为“皇茶园”。
蒙顶山有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大名茶,历史上都属贡茶,色、香、味独具一格,被视为茶中极品。蒙顶山茶属绿茶类,在制作上不发酵,主要以采摘细嫩,芽叶完整,多茸毛,加工工艺独特,往往要经过炒、揉、烘、整形等十一道传统手工操作工序精制而成。蒙顶甘露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新鲜芽叶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我毫,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饮之清香爽口,尤其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蒙顶石花的嫩芽经杀青后,即在锅中整形,后经摊凉再入锅复炒,低温烘干。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隽永;蒙顶黄芽的制法与蒙顶石花基本相同,唯杀青后要揉捻。色泽黄亮,芽呈金黄色,香纯清,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万青银叶和玉叶长春是由迟采的稍大芽叶制成,制法与甘露相同,唯茸毫减少,品质较蒙顶甘露稍次。
早在唐代,蒙顶山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走出国门。《名山茶业志》引《日本茶业发达史》云:唐仁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著名学问僧慈觉大师圆仁来华学佛,归国时大唐皇帝李昂“钦赠”的礼品是“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
蒙顶山茶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推崇备至,留下了不少吟诵赞美蒙山茶的诗篇佳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琴茶》诗里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名句,将蒙顶山茶与著名音乐曲牌“渌水”同夸并赞。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中有“蒙茸出磨细珠落,旋转绕瓯飞雪轻”的赞叹。当代书法家李半黎在游览蒙顶山后,饱含激情地抒怀:“杯杯举,愿神茶圣地香遍人间!”
唐宋时期,蒙顶山禅茶文化独具特色,其核心是“禅茶一味”的理念。所谓“禅茶一味”也就是指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相近。“茶意即禅意,舍茶意即无禅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和精神开释。相传宋代高僧禅惠在蒙顶山修行悟道,渗透“禅茶一味”之真谛,亲创蒙顶山禅茶茶技十八式,又名“龙行十八式”,每招都有“龙”字,如“蛟龙出海”、“白龙过江”、“乌龙摆尾”、“飞龙在天”等。今天,茶技十八式已成为茶文化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四川一道绝活,人们一边品味着茶的幽幽清香,一边得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欣赏,从而放下世俗烦恼,抛却功利之心,以平和和虚静的心态领略出“禅茶一味”的真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