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梅
作文是高中语文试卷中的一块大蛋糕,在江苏高考卷中占70分,为总分160分的44%。因此,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喜爱作文,会写作文,确保写出三类以上分值的作文。然而,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却存在诸多积弊,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过度偏重审题立意,片面以立意定高下。
近几年来,江苏卷的作文题由命题作文转向新材料作文,无论是“智慧”“话长话短”“车”还是今年的“语言”,命题均呈开放性特点。命题者旨在让考生不会偏离材料中心,考生在审题立意上也能够做到开阖有度。但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作文材料的解读、作文评分标准的制定与评卷老师有时候规定的立意范围稍显狭隘,有刁难学生之嫌。但凡考生立意跳出了这一范围,一律被判为四类及四类以下,悖离了材料作文开放性的宗旨。考生纵有满腹经纶,生花妙笔,但立意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功亏一篑。
如此,高中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和评讲中,不得不反复强调审题立意重要性,学生也深恐被立意不准所误,写起文章来也是犹豫再三,举棋不定。事实表明,许多标准制定者所推出的“标准立意”也常常与阅卷老师的见解有冲突,不同阅卷老师对立意的把握也是有分歧的,常常争论不休,难分是非。以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为例,笔者就觉得,有人把蝴蝶被好奇心膨胀、窥伺成癖的游客惊走的事情理解成小和大的辩证关系,就显得十分牵强。
笔者以为,立意固然从材料中来,但是生硬机械地把“立意”从材料中剥离,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将立意视作判分的首要依据,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立意上能够符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我们还是要在如何写好上下大力气,写出生动、深刻的作文才是硬道理。
第二,模式化训练严重,扼杀学生的创作个性。
模式化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易上手,好借鉴,许多老师也趋之若鹜,但会导致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少生活气息和亮丽色彩。而考场作文恰恰是学生展现个人才情的主阵地,文无定法,情无定式,理无定向,岂可强求一律?
所谓的作文模式五花八门,如一线串珠式、五步一体式、中心开花式、前后对照式、六字联珠式……不少老师在作文升格训练中,喜欢推出几种模式的范文,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成合乎范式的作文,结果把作文改得刻板、僵化。仅有八百多字的考场作文,本身的叙事状物说理抒情的空间就很局促,再去削足适履,迁就某种预设的模式,又怎能写出有价值、有血肉的好文章呢?
高中作文的文体要求相当宽泛,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是为了好操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老师往往规定,高一只训练记叙文,高二集中训练议论文,到高三两种兼顾,但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在高一,爱写议论文的学生就很不受待见,一不小心就会判为文体不符。到了高二,爱写记叙文的同学则没有了用武之地。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分阶段进行专门的文体训练缺少科学依据,导致同一道作文题,写议论文在高一年级就会被认定为不合要求,写记叙文在高二年级也将得低分,学生无所适从,最后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四不像”了。二是只训练记叙文、议论文两种常态文体,且为了保险省事,老师在高三复习阶段不提倡甚至反感学生写记叙文,许多生活积累相对丰厚,情感体验敏锐细腻的学生,特长受到压制,只能屈从于老师的强势意志,写作热情被浇灭,作文也只能日趋平庸保守。
第三,偏爱虚假浮华内容,文风矫饰造作。
许多一线老师一味推崇“高大上”的作文,如传统手工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连带语言、内容都呈现出一股“仙气”,导致学生作文从语言风格、叙事模式到内容表达都拼凑、嫁接,扭扭捏捏,无病呻吟。某些作文中的情节甚至荒谬可笑,评分老师却奉为至宝,慷慨地给予高分。细究起来,这种做法实在是鼓励造假,褒扬矫情,实在不可取。
另外,不分青红皂白添加论题、小标题,无缘无故伤感痴情,名人复活,传奇穿越类超现实事件俯拾皆是,打造出注水猪肉、整形佳丽式的“高端”“前卫”作文,迎合浮躁浅薄的审美癖好,显然是媚俗、投机心理在作祟,我們语文老师岂可良莠不分,不仅不予以棒喝,反倒热情追捧,岂非有辱斯文!
以上种种,其实揭示了许多一线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表达自由,不宽容学生的情感困境,不理解学生的心理追求,习惯于盛气凌人,指手画脚。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反躬自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气魄和风度,把学生看作与我们比肩而立的生命,尊重、保护他们的思想,而不是去扼杀他们自由表达的天性。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就是把顽石打磨成鹅卵石,这真是一种可怕的想法?我们如果固执己见,肆意剥夺学生自由率性表达的权利,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又怎能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悟和生动的情感波澜!
最常见到的情形有,学生作文中写到少男少女间的情感纠葛、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满、对某些老师的反感、对校外生活的向往、对明星的崇拜等,部分老师马上上纲上线,予以无情贬斥。作文应该是没有禁区的,只有接地气的文章才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一位学生曾写过一篇反映宿舍生活的作文,由于文中出现了厕所漏水、老鼠出没等情节,而且有揶揄任课老师的语句,受到了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轮番批评,该生感到无奈而不平。后来这篇习作被某杂志编辑看中,不仅公开发表了,而且被转载多次。
针对积弊,怎样正本清源、扭转不力局面呢?窃以为,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发力,必将有所收获。首先,老师要与学生同步写作,写好下水作文,率先垂范,与学生同步提高;其次,着眼于长远,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拓展眼界、涵咏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最后,立足现实,加强调研,摆脱陈陈相因的教条,设计出作文教学的新计划、新教程、新体式,在创新中实现突破。